被“泼墨”之后,滴滴代驾怎么还击的?
7月28日,滴滴在拿下打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四大出行服务之后,高调发布了滴滴代驾。已是出行服务巨头的滴滴入局,将给代驾市场带来剧烈的震动。滴滴代驾业务一上线便已明确目标:2015年底要覆盖100个城市,做到第一,野心勃勃。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代驾在发布的同时,还联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联合倡议,呼吁代驾行业杜绝恶性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刚刚进入这个领域便发起倡议,滴滴这样的举动看似蹊跷,却也有些无奈。
代驾工作筹备期间,滴滴代驾办公室就被竞争对手多次“泼墨”洗礼。当然发起倡议的深意远不止于此。
动机一:消除中国代驾市场现存弊端
2015年中国代驾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26.9亿元,在潜在市场规模几千亿的专车市场面前,不值一提。滴滴看中的是这个市场的潜力。人口只有中国1/20的韩国,代驾市场规模高达25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代驾市场有巨大增长空间。
为什么中国代驾市场现在这么小呢?这固然与中国汽车普及程度较低有关系,但更核心的原因是代驾市场不规范,进而用户对这一服务有所忌惮,敬而远之。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代驾行业存在着整体经营效率低,驾驶员管理水平不高,平台代驾服务的规范化以及服务安全保障体系参不齐等主要问题。搜索代驾,过往的负面新闻不少。出了事故代驾司机直接走人了,代驾司机直接把车里东西顺走了,这些可以归纳为服务安全保障……收费不透明一直客观存在,如何规范地收费过去缺乏好的解决方案,因为私家车无法打表,这些问题属于代驾服务不规范,类似问题不胜枚举。
因此,滴滴代驾倡议的第一个目的,便是呼吁同行一起严格要求自己,共同来解决现存问题,提升代驾行业的品牌信任度,将价格体系、服务流程、评价体系、安全保障这些都理顺,改变代驾过去的一些形象,成为用户信赖的服务,并通过补贴等方式,让司机们可以免费尝试,这样才有能激活本已存在的代驾需求。
动机二、挖掘代驾服务的潜在需求
代驾出现这么多年在中国依然被很多人等同于“酒后代驾”。实际上,除了酒后,在车主疲劳时、旅游时、出差时,甚至是要开车去接人,都有代驾服务需求。就是说,代驾市场还有很多需求有待挖掘。
要教育市场,让中国用户接受在各种场景下选择代驾服务,不是滴滴一家可以做到。
滴滴很可能会动用代言人之类的多元营销,而不只是补贴。就在7月,e代驾已邀请黄晓明和宋丹丹担任代言人,宣传代驾这一生活方式。还有大量的互联网代驾以及传统代驾公司,都可以在教育代驾生活方式上有更多作为。
通过发起倡议,滴滴号召同行一起参与到市场教育中来,共同将这个市场做大,实现多赢。
动机三、表明无意参与恶意竞争的态度
检索“代驾”不难看到一些代驾司机因为抢单打架,或者酒吧保安围殴网络代驾司机的新闻,代驾服务一直存在类似的恶性竞争。网络代驾公司之间亦存在着一些恶性竞争。滴滴代驾在推出之前,办公室就被同行业务员泼墨,代驾司机也收到威胁短信。此前爱代驾、按代驾均有这样的经历。
实际上,O2O行业恶性竞争一直挺厉害,外卖、团购等领域地推人员打架的新闻便屡见报端。做O2O即是苦活累活,地面部队很容易擦枪走火,而企业之间隔空喊话,营销战、公关战诸多层面都会激烈交锋,任何有前景的行业在早期都会经历野蛮竞争。
不过,滴滴对希望通过倡议能减少或者避免这种恶性竞争,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会内耗,而且会损害消费者、损害整个代驾的行业形象。之前代驾市场一直未被充分开发,主要还是用户信任度不够,能不用就不用,万不得已才用。
滴滴提出倡议书有如下诉求,
一是看中的并不是眼前市场,而是要去开辟更大的百亿级市场;
二是滴滴的目的并不是与某个玩家PK,动机只是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出行需求,它进入代驾领域采取开放合作模式,与第三方代驾公司合作,本质是一个代驾服务平台;
三是滴滴初期的用户订单和司机资源几乎都来自滴滴体系,后期也会尊重司机的选择,不会用强硬手段来逼迫司机做二选一抉择。代驾与滴滴其他四大出行服务并不是割裂的,顺风车司机有时间就可以帮人开开车赚钱,需要代驾的用户很可能又是滴滴顺风车或者快车的车主…需要出行的人、会驾驶的人、拥有汽车的人,都在滴滴平台上,滴滴可以很好地连接大家。
四是滴滴已是出行领域的巨头公司,参与恶性竞争无疑是自降身价,不利于品牌形象,得不偿失。
代驾的本质是司机与驾驶需求的连接,是非常典型的共享经济,而滴滴是中国共享经济领域最具代表的企业,它与滴滴要解决出行需求的使命也很契合。所以说,滴滴做代驾是水到渠成,只不过它的野心是将这个市场做大,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蚊子肉。所以,滴滴发起这样一份倡议,引导市场到良性竞争之中,号召大家一起将蚊子肉做大,表明对于恶性竞争不感兴趣的态度,它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不过,这个出行服务领域的老大哥,在代驾行业的倡议,其他玩家是否响应,尚待观察。当然,滴滴代驾的出发点是好的,能够带头做到更符合滴滴的巨头形象,不过最终竞争还是要亮肌肉、拼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