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变应性鼻炎医案、配方
变应性鼻炎即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反复发作性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等3个主要症状为特点的鼻黏膜1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本病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可为常年性发病,也可为季节性发病,或在气候突变和异气异味刺激时发病,近年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发病有增长趋势,约占人群的10%~20%
其发病过程:当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特异性IgE结合在鼻黏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此时鼻黏膜便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吸人鼻腔时,变应原即与肥大细胞、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发生“桥连”即一个致敏原分子与两个分子结合,继而激发细胞膜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以组织胺为主的多种介质释放,这些介质通过其在鼻黏膜血管、腺体神经末梢上的受体引起鼻黏膜明显的组织反应。病理为鼻黏膜水肿,黏液腺增生,分泌旺盛(鼻涕多)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喷嚏频作),从而产生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临床症状这些病理变化常使鼻黏膜处于超敏状态,故某些非特异性刺激也可诱发临床症状。变应性鼻炎容易并发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病,发作时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目前使用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等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鼻鼽”,鼻鼽为病多由脏腑亏损,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外邪犯鼻,阳气无从泄越,故喷频作,阳不化气,故清涕长流。因此肝胆疏泄失职,鼻窍又为外邪所困,清阳之气不能正常出,可致鼽嚏。肝胆主枢机正邪相持分争,故鼽嚏反复发作。因此鼻与肝胆的关系不能单纯理解为“胆热移于脑”这一方面。无论是肝气郁结、肝胆湿热、邪犯少阳、肝血亏虚、肝阴不足、肝气虚寒、肝阳上亢等皆可引起鼻鼽发作。临证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斟酌用药,不可一概而论。
【临床应用】
黄氏2小柴胡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并与西药治疗组65例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处方:柴胡12g,黄芩9g,人参、灸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服4周。鼻痒、喷嚏严重者加辛夷花、菊花;流清涕较多者加苍术、升麻;鼻甲肿胀明显者加白芷、薄荷;鼻腔充血、炎症反应严重者加黄连、川芎;有鼻甲息肉样变者加桃仁、葛根;伴有副鼻窦炎症者加丹参、黄连,伴头痛者加川芎、藁本;伴有眼痒、流泪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者加黄芪、菊花、防风;伴支气管哮喘者加桑白皮、桔梗,伴耳鸣、耳闷、耳聋者加当归、泽泻、菖蒲。对照组口服扑尔敏4mg,每日3次,同时,两组患者用.25%苯麻液滴鼻,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52.3%),有效25例(38.5%),无效6例(9.2%)。总有效率90.8%;随访2年(59例),复发7例(11.9%)。对照组显效29例(44.6%),有效21例(32.3%),无效15例(23.1%),总有效率76.9%;随访2年(50例),复发16例(3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小柴胡汤疗效明显优于扑尔敏。
【病案举例】
韩某某,女,32岁。喷嚏、流清涕、鼻塞反复发作2年。初时晨起及午休起床时发作,现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皆明显延长,双肩部怕风怕冷,夜间睡觉时露肩背即发作。患者平素脾气急躁,面色微红,有痤疮,手足不凉,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查鼻黏膜色红,双下甲红肿。其病机当为肝胆郁热,疏泄失职,风寒外袭所致。肩部为胆经循行部位,感受风寒,循少阳经上犯鼻窍。拟方小柴胡汤合桑白皮汤:柴胡9g,黄芩9g,半夏9g,桑白皮6g,地骨皮6g,薤白6g,瓜蒌根9g,赤芍9g,乌梅6g,生姜3片,大枣3枚。服6剂诸症消失,随访未再复发。30
按:西医学认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增强血流量,减轻炎症反应及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