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街·烟台故事 | 你还记得当年烟台名噪一时的“三大建筑”吗?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上世纪50年代初,烟台(今芝罘区)范围很小,没有公交车,自行车也很少,人们外出主要靠步行。

当时,繁华地段主要在市区东部。

胜利路上,中有胜利剧场,据此西北方向有大众剧场,东北有群众剧场,南面就是华安露天影剧场。向东北方向走不远,到朝阳街南头,便是新中国电影院。洗浴业、餐旅业也分布在东部。

那么,市区西部呢?

以西南河为界,西南河以西,工厂较多,人口也多,人们对商业服务和娱乐生活有很大的需求,但现实却是这样的:走到西南河以西,只在河西岸有一家新江泉浴池。没有电影院,没有戏院,现在工人文化宫的位置,当时还是大海阳农业社的一片菜地。

至于旅馆,只有小客栈和大车店。小客栈设施简陋,多是大间通铺。大车店俗称骡马店,就更简陋了。

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百废待举。党和政府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挤出钱来,在西南河以西的海防营周围,相继开工建设了交通旅馆、大光明电影院和大华浴池。

这就是时人所称的烟台“三大建筑”。

三者相距不远,呈三角形分布。

新世纪的大光明电影院。  资料图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我家住在小海阳袁家胡同,距三大建筑工地很近,我又天生是个“好奇宝宝”,几乎每天都到建筑工地去看光景。

可不止我一个人,好奇者大有人在,简直跟逛庙会的人一样多!因为,人们好多年没见过如此手笔的大兴土木了。

我最爱挤在人缝里,看工人施工。挖地基是人海战术,很多人一锨一镐地挖,直挖到比我的身高还深。地基挖好后,再把很长的杉木杆子,用麻绳纵横交错地绑成脚手架子。随着楼层起高,架子也不断地升高,起层后,还增加了用木板绑在架子上的斜坡梯,用于向上运送建筑材料。

砖、水泥、石灰,全靠工人用扁担挑着,沿斜坡梯,一层一层挑上去的。其艰难可想而知。工地上千军万马,没有挖掘机,也没有升降机,更没有水泥搅拌车,几乎所有的工序都靠人力完成。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十几个工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在平地上用铁锨搅拌水泥。

人多力量大!1954年,三大建筑如期建成。

烟台交通旅馆,位置在西马路(今海港路)中部路东,紧邻原烟台机床附件厂,是一幢三层砖混楼房,呈两面低中部高的格局。两面是三层楼,中部是四层,中部各层都有外探的阳台,上部悬有“交通旅馆”4个大字。外墙没抹水泥墙皮,而是用水泥弥缝的红砖清水墙。木头做的门窗油漆成墨绿色,赏心悦目。

当年,交通旅馆就是烟台数得着的高层建筑了。南来北往搭火车、坐轮船的旅客,都会打它门前经过。新旅馆的住宿条件卫生又舒适,大受旅客欢迎,生意兴隆得很。

后来,因机床附件厂扩厂需要,交通旅馆被划给了该厂。1956年,机床附件厂在海港路西侧斜对面,又建了一座与原交通旅馆一模一样的新交通旅馆,生意照样很好。

大光明电影院,位于西大街路北的天和巷4号,很快就成了影迷心中的观影胜地之一,俗称“大光明”。

要上六七层宽阔的台阶才能进门,票房就设在南面台阶下面的平地上。3扇红漆大门向东开,大门之上,是一个出厦的大平台,挂着3张巨幅的新片预告水彩海报。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大光明影院时的情景,那真叫一个高大宽敞,单人单座的木头翻板椅,可比老剧院的长条椅舒服多了。我总想数一数影院里到底有多少座椅,可是,每当我数到一半时,大批观众就入场了,人流拥进来,搅黄了我的清点计划。我只能估计,能有1000多个座位吧。

1955年6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率团来烟演出,舞台就设在大光明影院。连演数天,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大光明电影院也跟着名声大噪。

尚小云(中)舞台照    资料图

我读小学时,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到大光明去看电影。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部《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了,但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广为人知,代代传唱。

最后说说“三大建筑”中的大华浴池。

它位于南洪街与西马路(今海港路)路口。我父母单位每人每月发两张澡票。母亲的两张女澡票,可抵4张男澡票用。澡票上印着市区8个浴池的名字,我现在还能记得其中6个浴池的名字:大华池、新华池、光华池、新江泉、浴新池、工人浴池——你看,大华池的名字排在第一个呢。

大华池建成开业后,父亲常领我去洗澡。

男浴部分主要是池浴,也称泡澡,泡完后可到休息间去休息。在小孩子眼里,休息间很大、很高、很宽敞,设一溜的大通铺。用很矮的小隔断,把大通铺隔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可供两人休息,两人之间放一张茶桌,还有茶壶和茶杯。顾客可自带茶叶,也可在休息间购买,记得是5分钱一小包。开水随时都有,不要钱。休息完了,再回浴室冲洗一番,这个澡就算洗完了。

今天的烟台,日新月异,再忆60多年前的“三大建筑”,已有隔世之感。作为城市发展、成长的见证人,我们这些老烟台,除了感慨,更有一种深深的自豪。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民俗采风 | 上梁抢小饽饽喽

烟台街·烟台故事 | 是他先后把液化气和管道煤气引入烟台

烟台街·烟台故事 | 想不到,养正小学这座“纪念碑”背后,竟有这么多曲折往事

烟台街·民俗采风 | 南塂的杨樗岚的王——不好惹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