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玉环桩的误区2018年10月08日

  我们知道真正的内家好功夫,他的动作都是符合内脉循经的。这样在练习的时候,这样就能比较快的启动内力,而内力生发之后,就开始进入了气与力合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先后天之力混杂在一起的,练拳的时候每一招每一式都感觉有力量。经过认真的习练,这种先后天之力之力就能转化先天之力。但是此阶段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真气外游于经脉,以致流于外家,不能练好内功。当然如果一个人的身体气血亏损得厉害,然后心神又不定,这样练什么功夫都难以入门。自己又不肯好好修心养性,以温养元气,也不想努力练功,教你再好的功夫也没用啊。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很容易被后天的习惯影响,喜欢用力,一没有力就觉得不舒服。而且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认知和认可,所以在练拳时会不自然会受到拳法理论的影响,比如说“一动无有不动”,如果理解错误,理解成是身体的一动无有不动,那在行功中,就会扭动腰部,从而带动双肩,双胯出现各种耸动和摇摆扭动,以及双手,双足会出现甩动的现象。这也是因为内力不足,又想强行推动形体,只能乱用法度,用意念摧动气机行走阳经,所以就有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身姿。

  那么如何体会这种气化阳刚,又能潜气内循,进而步入循经导脉呢?以前说过的这里就不再重复,这里以我修炼武当循经玉环桩,也是宗传混元四手的经验来叙说一二。首先要说一点的是气化阳刚是好事,跟阳刚外越不是一回事。气化阳刚是指升发人体阳气时,周身气血启动布于周身,是“威猛生之,收藏在内”,元气虽然启动,但是不离于内脉。阳刚外越是气机启动过度,已经离于经脉,游走于外了。

  很多练太极的谈拳时喜欢说劲,就很容易阳刚外越。比如说太极拳的掤,练的时候是隐而不露的,就是说掤手的时候,力量要含而不露,不要发掤力。喜欢说劲的人就容易发掤力,一发掤力,力量聚于手臂,气机就脱节了,这就是阳刚外越。

  修炼玉环桩之时,有多处抱球的动作,双手多呈现爪状,也就是常说的荷叶掌,五指张开,五指微微自然弯曲(这个不可一概而论,随功夫不同,手形会有变化)。如果双手稍一用力,五指微微撑开,那么就感觉力量感出来了,行功时就全身有力。如果这时不能收敛,那么练上几遍,双手抱着的那个球就会张得很大,表面看起来很是轻快有力,如果再接着练下去,动作就会完全失真,同门都看不出你练的是什么功夫了。这时如果能稳住这个球不变大,同时注意神念观注周身,那么在启动真气,气与力合的同时也能收敛而潜气内循。

  五指张开这是宗传内功的心法,一张开则能醒气提神。但是因为常人少经锻炼,经络不通,这一撑开五指,多只能带动手部气脉启动,身体其他部位的气机启动得较小,跟不上,这一脱节就容易导致动作走形了。所以练功时,可以先撑开一下五指,练一会以启动周身气机,然后自然放松手指,并且忘掉他,之后神意注意全身,这样就能比较快进入练功的良好状态,往常要练好一会儿才能进入状态的,这样一会儿就有了,而且练功过程中的效率更高。当然这种练法并不每个人都合适,要有一定基础才行。如果手撑开了,练习的过程中动作走形了,那就不行,这说明心性和功夫没到,就不要先用这法决,等以后达到标准了再用。

  练太极拳的朋友可以试着练习一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用这个法决首先得招式很熟悉, 可以不用想就能练,而且不走形。第二个在练的时候,要能近似于忘掉手,把心思用于体会龙行虎步上来,体会体内的气机升降开合。说近似于忘掉手,是因为一撑开手指,气机启动,神不离气,那么神念就会重点关注于手了,忘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些动作,比如前按,必然是以手部为主导的。这样的练习太极拳就能比较好的体会到既潜气内循又气与力合的状态,正是阴阳互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体内的气机既活泼又内敛,正合太极之象。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