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好的高血压药(二)利尿剂篇
我国60%的高血压患者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这一类高血压主要是由于盐摄入过量引起的。盐摄入过量会让动脉壁增厚,动脉硬化加剧,导致收缩压(高压)增高。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显著特点就是一天之内血压波动很小,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所以,心、脑、肾的压力更大,容易引起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对于他们来说,排钠利尿剂是推荐用药。今天,放心用药和大家一起来寻找最好的高血压用利尿剂。
分类
利尿剂分为排钠利尿剂和排水利尿剂,这里我们只讲对高血压有效果的排钠利尿剂。排钠利尿剂的分类是按照作用部位划分的:
1、肾小球利尿剂
人体血液均可流入肾脏,在肾小球,除了蛋白质和血细胞,其它成分被分离为原尿。流经肾小球的血液越多,原尿量也就越多。有些药物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脏血液流入量。但是,原尿的增加并不能增加终尿量,因为肾小球和肾小管存在平衡机制。正常情况下,每天肾小球可产生180升原尿,这些体液不可能全部被排出体外,99%的尿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所以,作用于肾小球的药物发挥不了利尿的作用,这些药品包括氨茶碱、多巴胺。
2、近曲小管利尿剂
原尿中80%的NaHCO3、40%的NaCl、60%的水在近曲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基侧膜上的钠泵,将原尿中的Na+移入组织间液。管腔膜上的Na+-H+反向转移系统,按1:1的比例将细胞内的H+转移到管腔液,同时将Na+转移到细胞内。细胞内H+的产生,依赖于碳酸酐酶。
只要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就能增加利尿效果,目前唯一具备这种功能的利尿剂就是乙酰唑胺。但它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3、襻利尿剂
原尿中30%以上的Na+在髓襻升支粗段再次吸收,但水不会被再吸收。作用于此区域的利尿剂,尿液中水的含量会增加,这类药品包括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被称为襻利尿剂。襻利尿剂可作用于氯离子转运通道,这个通道不仅存在于髓襻升支粗段,也在内耳存在,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会增强其耳毒性,甚至可产生永久性耳聋。耳毒性最强的是依他尼酸,其次是呋塞米,最弱的是布美他尼。
4、噻嗪类利尿剂
远曲小管近端在Na+-K+-2Cl-共同转运载体的作用下,重新吸收原尿中10%的Na+,作用于此区域的利尿剂不仅会降低体内Na+含量,还会减少K+、Ca、Mg的含量。这类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嗪、氢氟噻嗪、三氯噻嗪、环戊噻嗪等),还包括类噻嗪类利尿剂(如氯噻酮、吲达帕胺等)。
5、保钾利尿剂
在醛固酮的作用下,原尿流经远曲小管远端,5%的Na+被再吸收,但代价却是以体内流失K+做为交换的。作用于此区域醛固酮的利尿剂,会让Na+流失,让K+保留,所以,被称作保钾利尿剂,这类药品包括螺内酯、氨苯喋啶等。此类利尿剂利尿效果弱,一般不做首选药,主要和其它利尿剂合用。
副作用
1、升高血糖
钾的减少,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数据显示,1L血液中钾的含量每减少10mmol,血糖大约上涨0.56mmol。排钠利尿剂会引起钾的流失,所以,高血糖伴高血压病人应慎用排钠利尿剂。为了防止血糖升高,使用排钠利尿剂时,应适当进行补钾治疗。
2、尿酸升高
核苷酸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其中,嘌呤类核苷酸代谢会产生尿酸。尿酸升高,会引发痛风,让人痛不欲生。奇怪的是,尿酸在鸟类中,可借助尿酸酶成功代谢,高等级的哺乳动物,却没有尿酸酶,包括人类。正常人体中尿酸含量约为1200毫克,每天排出体外的为600毫克,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就会引发通风症状。人体尿酸的排泄是通过肾脏进行的。研究发现,排钠利尿剂会导致肾脏尿酸排泄障碍,引发痛风,应该小剂量服用,降低风险。当尿酸在肾脏沉积过多,会形成结晶体,堵塞肾小管,并引发炎症,需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紧急情况可使用苯溴马隆。对于痛风高血压合并患者,利尿剂禁用。
氢氯噻嗪PK吲达帕胺
对比可以发现:肾小球利尿剂发挥不了排钠降压的作用;襻利尿剂利尿效果最好,但是副作用明显,只有在紧急排尿降压的情况下,才会临时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利尿效果次之,但存在一定副作用;保钾利尿剂安全,但利尿效果微弱。所以,高血压治疗中,首选的是温和的噻嗪类利尿剂,用的最多的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
吲达帕胺对高压和低压的降压率分别能达到89%、85%,氢氯噻嗪仅为40%和31%。药效方面,吲达帕胺更强。
副作用方面,两者都存在升高血糖、血酸的危险,所以,两种药都应该小剂量服用。由于同样剂量和副作用下,吲达帕胺的药效更强,所以,吲达帕胺的降压效果要优于氢氯噻嗪。
另外,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剂禁用。夜间最好不要服用利尿剂,会影响睡眠。
最重要的,高血压人群应该:
少吃盐
具体每天吃多少呢?抹平一个啤酒瓶盖,就是一个人健康的日服用量。但是,这里面还包括酱油等食材里的盐分,不仅仅是做菜时候放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