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索略花杂的武夷岩茶,是不是烂茶?

《1》

曾经,带我入行的老师告诉我,审评武夷岩茶,要看条索。

条索大小,条索颜色,条索形状,条索粗细程度,等等。

这些外观指标里,隐含着诸多的秘密。

比如,揉捻是否到位,发酵程度如何,焙火工艺以及是否拼配。

尤其是条索的颜色。

如果花杂,那便说明这茶不行——工艺不行,或者,原料不纯。

于是,在漫长的喝茶岁月里,每每看干茶,总是先看颜色。

均匀的,才喝。

不均匀的,便不怎么待见它。

爱喝不喝的态度。

看吧,茶叶也是要看颜值的,颜值不高的茶,都没人喝。

这种滋味,我等中人之资、中人之姿的,感同身受。

当浮一大白。

《2》

前几年,倒是发现好多颜色花杂的岩茶。

一看便不准备喝了。

这种鉴色方式,也一度成为了决定是不是要喝一款岩茶的首要标准,用这个方式,淘汰了好多烂茶,保护了自己的味蕾。

然而,这一两年,风向变了。

竟发现,干茶颜色花杂的岩茶,少了非常之多。

从前挑茶的时候,十泡岩茶里总有五泡是颜色花杂的。而现如今,十泡岩茶里,只有一两泡是颜色花杂的。

当时心里窃喜,呀,看来这几年制茶工艺有改进啊,有提升啊,普遍都认真做茶了,真是喜大普奔。

行业发展好了,整个圈子里的人才更加有机会。

从这角度来看,颜色花杂的岩茶少了,自是极好的一件事。

但是,我再一次估计错误了。

试茶的时候,这些凭借着不再花杂的颜色,顺利通过我挑茶第一关的岩茶,在冲泡了两冲之后,照样败下阵来——汤水稀薄,清汤寡水,内质甚少,一喝便知道产区不正,或者树龄太轻。

是的,肉桂等等灌木茶树,是不讲树龄的。

可茶树总有一个幼年期和成年期吧,还没成年的茶树,如何能采摘下来制茶?

人家还是个宝宝呢。

《3》

后来,仔细观察过这些汤水稀薄的岩茶。

无一例外,它们的干茶,都是颜色纯净的,咖啡色夹黑褐色的。

并没有干茶时期就颜色花杂的。

它们便是据此,而通过了我的初试,成功晋级复试的。

缘何它们可以得此颜色伪装,而顺利进入下一轮呢?

查了它们的叶底。

果然,原本应该三红七绿的叶底,现在呈现出来的是几乎纯红的颜色。

我们拿到这些颜色纯粹但汤水稀薄的岩茶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成品了,所以不可能看得到它们茶青时期的颜色。

但可以从叶底的颜色,去推知它在茶青时期,尤其是在摇青阶段,叶片的红绿程度分别是多少,这决定着它的初步发酵程度,并影响着这款岩茶未来的走向。

武夷岩茶的传统做青程度,表现在叶片上,是三红七绿,红少而绿多。这样发酵程度的茶青,走水结束之后,叶片呈现出来的大多是绿色,少量是褐红色。

等到焙火之后,一次或者数次焙火之后,茶叶当中的绿色才会慢慢淡去,最终,呈现出纯粹的咖褐色茶叶来。

也就是说,最终让茶叶颜色改变成成品茶那种咖褐色的,是焙火。

是一道火,或者几道火的共同作用。

但我喝到的这些颜色咖褐却汤水稀薄的岩茶,它们明显火功不高,有些甚至只达到两道走水焙的程度——没有焙火的促进,它们的颜色,又是如何变成纯粹咖褐色的呢?

《4》

答案还是叶底给的。

这些火功偏轻的岩茶,之所以被伪装成颜色均匀不花杂的美好样子,得益于它们的发酵。

它们的发酵程度,超过了传统岩茶的发酵程度。

传统岩茶的青叶,是三红七绿,而它们,是七红三绿,甚至,全红。

六大茶类里,只有红茶的叶底才是全红好吗?

发酵这么重,茶青当然红得多了,这时候只消一点点电,就能把它变成像是焙了几道火一样的咖褐色——让人以为是足火或者高火岩茶,顺利通过干茶颜色检验,欢欢喜喜烧水泡了喝。

原来,这些年,颜色花杂的岩茶少了,只是因为,大家都把发酵程度加重了。

这样一来,颜色纯了,茶自然就好卖了。

于这一类加重发酵的茶厂而言,只消过了颜色的关,茶被买了回去就好。

至于喝了发现不醇,不厚,汤水稀薄,这些就无关紧要了——我这茶香得很,汤水薄是你不会品——诸如此类的解释早已经有范本写好,复制出来发给来投诉的客人,就能让自己全身而退。

果然是高!

《5》

时移则事易。

从前,看茶要先看颜色,花杂的不要。

现在,初试时,光看颜色还不够。

甚至,颜色略带些些绿的岩茶,反而工艺更传统——三红七绿的发酵程度,才是武夷岩茶最本真的样子。

加重发酵,只是为了省时省力,毕竟传统工艺依靠焙火来改变“七绿”中的那些绿色,这太费时间,长则半年,短则四五个月,对于偏爱抢新上市的人来说,耗不起。

另外,焙火成本高,打一个堆,请一个焙火师傅,建一个焙火间,这些都是硬成本。

普通的小厂,不愿意投入,也投不起。

于是他们想出了加重发酵这种让茶叶颜色均匀r的方式,真是聪明。

只是,发酵到几乎全红的那些,它们还是岩茶么?

红得好尴尬呀。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微信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

  • 探寻武夷岩茶“茶汤”里的密码

    "岩茶,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武夷山志> 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被深藏在茶人家中的武夷岩茶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被更多的茶友们挖掘出来. 这个六大茶类中的&q ...

  • 条索略花杂的武夷岩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是不是烂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经,带我入行的老师告诉我,审评武夷岩茶,要看条索. 条索大小,条索颜色,条索形状,条索粗细程度,等等. 这些外观指 ...

  • 一篇文章解码武夷岩茶的喝茶攻略

    岩茶的"焙火"对茶叶的香气.滋味能够形成非常大的影响,优质的茶叶原料加上精到的火工才能制作出一 款高品质的岩茶.一些劣质的岩茶,原料香气不足就会采用较大的火工产生焦糖香.火香,提高 ...

  • 看岩茶条索到底在看什么?

    最近是毛茶到成品茶完成阶段,试茶也成为本教室的工作日常. 每天面对一字排开的审评碗,喝得是眼冒金星,手抖腿软,刚毕业没几年科代表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做职场如战场,好喝是好喝,喝不动就变成了社畜的辛酸常态 ...

  • 武夷岩茶(大红袍)发烧友的55条经典语录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有人说,几乎没人能在一生中把所有的岩茶搞清楚. 也有人说,喝岩茶就是一个"糊涂-清醒-再糊涂-再清醒"的过程. ...

  •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现在喝武夷岩茶的毛茶,是给味蕾找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在岩茶做茶季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毛茶! 记得有一年,有位朋友从上海过来,打算学茶. 彼时,刚好赶上做茶季,我就 ...

  • 武夷岩茶——不仅是茶文化的载体,而且是品茶时的精神享受!

    "名山秀水,必产灵芽". 过去的祖先视茶如人. 一株茶就跟一家人一样, 而且是祖宗传下来的,对茶是要敬畏的. 乾隆年间,铁罗汉曾经名扬海内外,它是茶文化的载体. 优美的大红袍故事. ...

  • 条索粗大,就是西贝货?判断正山小种真伪,还是从3个方面入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一个贴子,里面在很热闹地讨论着正山小种的好坏分辨. 楼主发帖求问,"帮忙看看这是不是正山小种,条索比较 ...

  • 武夷岩茶核心产区''三坑两涧''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 ...

  • 武夷岩茶初学者品饮入门

    武夷岩茶的品饮入门,该如何准确描述岩茶的各项指标?该从哪三个方面特征入手品鉴岩茶? 品饮武夷岩茶,要从它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五个方面入手: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