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茜:悠悠师恩,情深难报——缅怀学者李时人先生

看到玉宝师兄发的通知, 才知可以为老师写篇文章。与刚转学至湖南的孩子,被小升初培训,弄得疲倦无奈,好在还来得及。

写到老师,文字自然生发,何须酝酿,都是真情流露。

李时人教授

第一次收到老师文字,在2008年12月末,“欢迎报考”钢笔行楷,苍劲疾书信纸中央。旋即,我意外怀孕,治疗耽误了时间,但我却知道原因:硕士选题,格局过小,老师不满意。

10年1月末,给老师寄去了09年新写成的三篇论文,石沉海底。3月,我参加第二次考试,第一天答题很顺利。第二天7:00,生平第二个电话联系,却是吵醒老师:“昨晚深夜没找到我的准考证了!”老师安慰我会给研招办的顾老师打电话,看能不能开出证明参加考试,嘱咐认真答题。

8:00,我带着新打印的准考证进入考场,下午见到了慈祥威仪的老师。回想面试,回答多无知,老师多宽容。13年6月,毕业前,去老师家路上,永文师兄告诉了我,老师读到论文很满意,那年会录取我的内情。

入学后,从不见老师发脾气,但我本能害怕老师。12年11月中旬,回到了上师大,向老师汇报博士论文撰写的进度,老师说估计我会做不完,但没关系,静心做好论文即可。傻乎乎的我,没有听出老师的话外音。

李时人教授讲稿

23日预答辩会上,我的论文框架,被全盘推倒,从零重做。因为不敢沟通,没有与老师交流过提纲,老师提醒过还没听,学习不得其法,结构确实有问题。在学位论文起点上,我摔了18岁以后的最大一跤。

还有六个月答辩,我才准备写第三章李维桢的开头,整本论文李维桢一个字没写,他的诗文集还没看,愚钝得痛心疾首!情况严重得哭泣的感觉都没有。

会后,我请老师写下七章标题。回宿舍即写邮件,向老师认错,开始阅读文集。24日晚,坐火车回去,处理单位所有交接工作,25日看望师陶敏先生(没有陪伴独自在家的陶师吃餐晚饭,成了我毕生憾事),当晚十一点辗转到达妈妈家,看望宝贝,次日晚登上火车,27日中午回到师大宿舍。

把女儿临别送给我的画,立在电脑前,开始第一章。四个月后要提交论文,七章,每章15天时间研究和撰写,留15天补白与核对文献。第一章研究与撰写,4天完成,时至今天,依然认为抓住了李维桢的基本特点。

1月13日清晨7点,陶师逝世,19日开追悼会,我18日下午回湘,在陶师灵柩前流泪。

恩师、师母与鲁茜合影(2013.6)

2月3日小年,先生飞沪陪伴。住3天宿舍,受不了寒冷,订了酒店,中午会走2公里,在学校食堂为我打中、晚餐饭菜,晚上11点宿舍关铁门前来接,让我体会到冰天雪地夜里、静静牵手轧马路的感情。

大年初三,我和先生去给老师拜年,呈给老师已完成的章节纲目,请老师指导。交游、著述两章,做得超过前面个案研究师兄师姐的论文,老师非常高兴,告诉将著述和交游调换位置,第六七章诗论合一章——老师担心我答辩前完不成。

回酒店,又继续第四章诗歌研究,心却落定下来。先生亦有收获,在酒店6天撰写的课题论证,2013年获批国家自科青年基金,我们同时读博,他已于12年9月从中科院提前毕业。老师若招的是先生,何操心至此!

3月中旬,论文已按期做完七章51万字和补白,提交给老师。永远记得,老师表扬我这三年是认真读了书的,答辩当晚送老师回医院继续住院路上,给我定专著出版题为《李维桢研究》。

《李维桢研究》

博士论文撰写过程,是我难以忘记的经历,虽得益于较敏锐学术感觉与扎实基础,但老师予我更深刻教育:老师锻炼了我的意志和品格,教会了我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经此,任何事情,只要起点方向正确,再大困难,我都不会放弃,亦不惧怕,迎难而上,从容不迫。

2014年4月初,获悉老师患病已是术后,我坐书桌前大哭。与全国各地的师兄师姐们,约好共同到达。老师很消瘦,声音沙哑,看到济济满堂、错落坐着的弟子,那样高兴!我们聆听老师的话语,看着老师倾听的目光,那么地如沐春风!师母高兴中说了一句:“老师今天早上七点不到,就已穿好衣服,坐在这张椅子上,一直等着你们来!”

我们到时已近十二点,我一听,望向光影波洒下端方亲厚的老师,眼泪就差点掉落出来,硬是在和乐氛围里,忍了回去!老师是多么具王者韬略的人,一直如罗贯中般做着明代文学与文献的传世实学,除了学问与家人,培养的众多博士弟子,就是支撑他最重要的荣光与期望!

老师的师门,入门和毕业皆有规矩,迎新生宴,新弟子会坐在老师身旁,毕业典礼后,弟子会自发穿着学位服,一起立即到达老师家里,请老师在客厅里给我们拨穗;我们一届又一届,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老师家的客厅——“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油画下——接受老师教诲;我们年轻博士,都在老师羽翼的呵护下,齐头并进做学问,每次相见,亲厚和睦,微信群,硕士博士不懂就问,齐心协力解答;不进李门,不知师门可以亲近、团结、友爱、温暖至此!

鲁茜毕业照(2013.6)

我们每位弟子的背后,都有大方向一致的学术团队支撑,背后最大的源泉,就是不在群中却又无处不在的老师!

随侍老师门下越久,对老师感受就会越深:老师要求做人正直良善,治学严谨踏实,戒浮戒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有格局和气象。对内,教育弟子严爱有加,对外,护犊情深。

没有老师,我的学位论文拿不到优秀;没有老师,我们做个案研究弟子,其全集整理,不会这么快就联系到权威专业出版社;没有老师病中熬夜写至一点《<李维桢研究>序言》,我的拙著就会缺序。
    无论是对内对外,即使面对最亲的夫人,老师都做到了风骨内隐,心有操持,师母和李根在我们的相处感受中,亦大节内隐,让我们心生敬佩。

李时人教授

而今,老师即将七十寿辰,弟子无以为报,只能奉上寥寥文字,以诉师恩深情,以祝老师身体安康!学术精进!

学生鲁茜敬书于科大立言楼

2017-12-19

补记

昨日,清晨七时,读到古代小说网推出《李时人教授与〈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十一时,屡收先生驾鹤消息,内心巨大哀恸,这难道是冥冥中的礼物和无穷的叹惜吗?先生为学,是达摩闭关,勤奋学术的一生;是宏阔深厚,多“为人之学”,未来得及做学术总结的一生;是“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留待后世学术史探索的一生。

2018-3-29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