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百喻经》· 愚人食盐喻

"

画说《百喻经》· 愚人食盐喻画/戴逸如 译文/沈浩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招待他吃饭,他觉得菜的味道有些淡了。主人知道后,就为他又加了一点盐。加了盐之后,这个愚人觉得菜的味道好多了,于是心想:“菜之所以变得这么好吃,是因为加了盐的缘故。少加了一点盐菜就变得这么好吃,更何况盐多呢?”愚人是没有智慧的,于是他就空口食盐。空口吃了盐之后,口干舌燥,反而感到十分痛苦。这就好比那些非佛的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于是就不吃饭了,要么节食七天,要么节食十五天,白白地在那里忍受饥饿的痛苦,这种做法对于修行是没有好处的。如同譬喻中的愚人,以为盐本身是美味可口的,就空口食盐,弄得满嘴苦涩一样。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限度,凡事要恰如其分,不可走向极端。比如现代人想减肥,便一味绝食,白白忍受饥饿,非但不健康还容易反弹;想学习,便买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囫囵吞枣却无法深入吸收;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找到正确的方法,恰当好处才能细水长流。

人生是什么?——从《佛说臂喻经》来看人生之实相及后生一大事持正释尊在《佛譬喻经》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这譬喻是这样的: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昏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加以注意之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后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眼下有如此多的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但显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旅人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然而这只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活物,居然在眼皮底下逃离,可以想象此时它是如何的懊恼,而在崖上狂吼着。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于救了这人宝贵的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他的坠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颤栗起来。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地开始啮着藤蔓。旅人拼命地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意思。而且每当摇动一次藤蔓时,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恰巧落到了旅人由于恐怖和惊慌而张大的口中,这是从枝上筑窝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旅人由于蜂蜜太甜了,自己完全忘记此时正处于万分危险的频临死亡的境地,而陶陶然地此心被蜂蜜所夺。释尊开示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指所有人类的“人生之实相”。那么这段譬喻释尊是意味着什么呢?释尊“无常之老虎”的法语,是在开示人生的真实之相。旅人:这旅人即是指我们自己。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我们从生下来时,就成为这旅人而在作人生之旅了。既是旅人,应知目的地。如今你是以何目的,而出生到人间来呢?如若不知,则不能不说就和这愚痴的旅人一样了。’秋天的黄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你的人生就象秋天的孤寂?因为你是孤独一人旅行之故。虽说有亲属、家族、朋友,但并没有人让我们可以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所有之事而生活下去。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白骨:路边的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你活到现在,应该看到很多白骨,那时你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你也没有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吗?老虎:饥饿的老虎所譬喻的即是你自己的死亡。在此世间存在的一切之物都是无常的,故你非死不可。死对你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尊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现在这无常之虎猛然地向你逼来。但由于你以为这是非常恐怖的事实,所以平时不想去思考它。而且如果你认为佛教有在说死亡的事,而感到阴森森,并且厌恶的话,你就对佛教完全误解了。平生虽然忘记死,逃避死,但死必然会来到的,这种心态并不能解决死的问题。唯有与死正面对决,而获得解决,才能得到绝对的幸福。因此佛教才提到死的事。作为旅人的你,本能地从死逃开,一有病就到医院,或以药物来跟死亡搏斗。但最终仍然是无可逃脱的。松树:接着你攀上崖顶的松树,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无力的。像那样有辉煌成就的秦始皇、汉高祖,在其临终时也不免感到“啊!人生犹如梦中之梦”而寂寞地死去。你现在能握着金银、财产、名誉、地位等而含笑地迎接死亡吗?濒临死亡时,一物也带不走,因此能够笑着面对死亡是不可能的。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以为还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寿命可依恃,但即使认为“还有十年、还有二十年可活着”,但你认为到底有多长的生命呢?想想看便知: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逝了。你从今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也同样是“啊”的一声之间便会过去。老鼠:不断咬啮着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的黑老鼠互相地在缩短你的寿命。所谓活了今天一天,便是死了今天一天。即使过年、节日、假日也都一刻不休地在啮着你的生命。因此最后藤蔓必定被啮断,这便是“死”。死后成为什么?人生谁都是过客,相守百年也是梦。,世上万般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罗。作为旅人的你,此时唯有堕入不知其底的毒龙深海里。而且你的死后,必定产生“后生一大事”。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狱”。堕入此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一件事情便称为: “后生一大事”。一堕地狱八万劫,再得人身复几时?毒龙;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这三条毒龙即指你心中的贪欲、嗔怒、愚痴之恐怖的心。由于贪欲之故,不知犯了多少杀生罪,累积了多少恶业。由于嗔怒之故,在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对翁姑、朋友、他人“愿他快死”等的心杀之罪。由于愚痴之故,不知累积了多少对自己不幸的愤懑,对他人幸福的妒嫉之罪。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白果的因果法则是一点也不会有差错的。由自己所不断造作的罪恶所生出的地狱,最后还是由自己堕入。教你解决“后生一大事”的便是佛教。但作为旅人的你,忘记了逼在足下的“后生一大事”,此心完全被蜂蜜所夺。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你不断所想的,继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然而不断地舔着蜂蜜,不知不觉地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你能否定自己不是这个旅人吗?释尊在此开示你的真实之相: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地逼近着。并且向你说明解决之道。来吧!莫让死看到你的背后,要从正面跟死决对。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幸福。用力打开佛教通往幸福之门的是你自己啊!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0)

相关推荐

  • 《醒醒》摇摆红叶撩愚痴,似嘲秋深不自知。...

    <醒醒> 摇摆红叶撩愚痴, 似嘲秋深不自知. 人生苦无百岁寿, 偏要筹划千年诗. 满山的红叶,在风霜的残虐下摇晃着,仿佛在嘲讽老不自知的游人,明明知道人生稀有百年,却要为不可知的未来生活刹 ...

  • 百喻经(中英双语) -- 1、愚人食盐喻 The Stupid Man and The Salt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 原 文01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 ...

  • 【百喻经】01 愚人食盐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 [译文] 曾有一个农夫,至京城游玩,见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与她接近,又没有路径可以达到,便思念 ...

  • 没有东西 愚人食盐喻

    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 第五十六喻 没有东西 [经文] 昔有二人,道中共行,见有一人将胡麻车在险路中不能得前.时将车者语彼二人:"佐我推车出此险路."二人 ...

  • 稻谷泥墙《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百喻经 | 牛腹储乳<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经文: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愚人食盐

    原文 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②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③,况复④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⑤食盐.食已口爽⑥,反为其患 ...

  • 【语文微课堂】《文言文启蒙读本》导读-11.愚人食盐

    胖胖老师的语文微课堂系列,基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与配套训练,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讲解中学语文学习中的若干知识点. 初步拟开设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启蒙读本>导学等两个专栏栏目,欢迎前辈同 ...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读《愚人食盐》有感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 ...

  • 蛇头蛇尾 愚人食盐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百喻经>·内容简介 全称<百句譬喻经>,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 ...

  • 《百喻经》 空中楼阁喻 ——婆罗门杀子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收录于话题#<百喻经>故事37个 <百喻经> 空中楼阁喻 <百喻经>空中楼阁喻从前有一个富翁,是一个愚蠢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