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影都,一个背叛了文化和历史的“怪”名称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太原五一广场,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迎泽大街的开通以及解放初期工人文化宫(南宫)、太原如迎泽宾馆(西楼,即八角大楼)、并州饭店直至七十年代末期新火车站的落成,随着各种政治运动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而名声鹊起,俨然是山西人心目中的政治、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后,又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市民休闲中心。2020年,随着五一广场的改造,首义门的修复,以明清风格为主、再现太原古韵的繁华广场呼之欲出。但是在五一广场西侧,却是满是时代风霜、但毫无人间秀色的杂芜,就连“自市风尘物处”吕祖庙纯阳宫都不免被世俗的利来利往所侵扰。如同台骀山的一把大火,太原影都的故事也得从一场大火说起。1985年6月,一把轰动全国的大火烧毁了位于五一广场西侧的人民电影院。在当时,人民电影院与山西大剧院、和平剧院、解放电影院以及红旗影院、大中电影院、北宫电影院、星火俱乐部构成了太原电影放映的八大支撑体系(不含新建路礼堂、东安礼堂、耐火礼堂、太重礼堂等社会团体、企业非社会性剧场)。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后,电影院除了几部样板戏和改革开放以后为数不多的几场话剧外,影院的功能可谓“名至实归”,完全以放映电影为主,偶尔也接待一些会议。但是,人民电影院与其他电影院所不同的是,作为山西史上第一座以放映电影为主体功能的影院随着这场大火灰飞烟灭了。当年尚处于阎锡山统治的所谓“黄金时期”,为了与上海等地文化生活看齐,同时为了弥补纯阳宫无戏台的风水空缺,(也有人认为,在此修建影院是为镇压新南门外满洲坟的孤魂),便在纯阳宫南侧、新南门内修建了现代化的电影放映厅,即太原影都的前身并州电影院,创办人为文水人陈时行,同乡陈德生任总经理,一时间成为太原新文化发展标志。并州电影院不同于大中电影院、山西剧院以戏台为背景,即戏曲表演为主,而是以放映电影为主。并州电影院也见证了电影艺术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荧幕到宽荧幕的转变,更带动山西影业成为北方发展的中心。

山西日报  青年电影院的广告由于并州电影院的巨大影响力,阎锡山看到文化对群众的心里影响,在并州电影院落成7年后,筹备成立了西北影业公司,成为华北唯一的电影公司,首部影片《千秋万岁》以及随后以辛亥革命光复山西为主线的《塞北风云》一经公映便引起国人期待,吸引了山西大学众多青年学生弃文从影,著名的作家赵树理亦曾投身其中。并州电影院成为山西电影行业的开端,以至于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上海太原街山西剧院开业之时,名极一时的杜月笙也不得不亲自到场祝贺。并州电影院建筑风格以督军府渊谊堂为母本,采用四廊八柱石质材料建成,与首义门、纯阳宫、正太饭店(在五一东街,已经拆除)浑然一体,成为新南门地区最为有现代化特色并沿袭中国古建风格的一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并州电影院也多次易名。1928年首次市场化运作时更名青年电影院、青年会影院,1935年2次更名为光明电影院和平安电影院。太原沦陷后,并州电影院成为日寇文化侵略的铁证,先后更名为新民电影院、新民座和东方剧场。抗战胜利后,东方电影院、复兴电影院和民众电影第一院、社教电影院显示了并州人民渴望和平的愿强烈望。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并州电影院更名为人民电影院,彰显新兴娱乐消费方式的政治价值,逐渐地将区位优势下的经济高地价值发现,成为太原五一广场著名地标。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电影院继续保持着领先者的地位,风靡一时的电影《少林寺》山西首映即选择在这里。1995年6月,《阳光灿烂的日子》也选择在人民电影院首映。就在前一天,一名电焊工没有及时清理电焊熔渣,三层楼的影院179,平方米被完全烧毁,所有的座椅只留下生铁架子黑乎乎的矗立在废墟中,在当时,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在当时,一张普通电源门票不过2毛钱。半年后,影院管理者决定斥资280万元对人民电影院重新修建,并更名为太原影都,成为太原改革开放以后重要的文化娱乐标志之一。在影院改革前,还曾一度跻身全国十大影院序列。由于影都的火爆,周边的地摊经济被有效激活,一度时期,太原五一广场北面以五一大楼为中心形成了自发的邮票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与海子边市场连城一片,与影都仅仅一街之隔的纯阳宫便淹没在一片叫卖声中了。当然,随着五一广场首义门的复建工程的展开,太原影都这个成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迷茫时期的“经典作品”。影都,不仅失去了沉重的历史韵味,更显得盲从,不土不洋;同时不伦不类的建筑风格也会在未来的五一广场中显得格格不入。来源:原创有理想的行走有态度的行走有风景的行走王清茗行走山西微信号:xzsxwqm公众号:行走山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