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用药 ▏寒冬来袭,注意哮喘的综合治疗与药物选择
哮喘
是一种慢性发作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比较顽固,治疗过程需长期用药,主要有氨茶碱、糖皮质类固醇、β2受体激动剂、过敏介质阻释剂四类药物。下面将这几类药物做以介绍,供哮喘患者参考。
常用西药治疗
沙丁胺醇: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较高,平喘作用略强于异丙肾上腺素,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而解除痉挛,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
本品为气雾剂,使用方法是一日1~3次,用药后5分钟显效。不良反应是偶有恶心、心率增快、震颤、神经过敏,但少见引起心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患者慎用。
硫酸特布他林:能扩张支气管,稳定肥大细胞,缓解支气管黏膜水肿。适应症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本品既可口服,亦可皮下注射,并有干粉吸入剂。剂量要求个体化,遵照医嘱。本品对心脏的兴奋作用较弱,不良反应也较少。
克仑特罗:为强效平喘药,作用比舒喘宁强100倍,对心血管的影响微弱,心悸等副作用少见,可口服、气雾吸入,还可用栓剂直肠给药,尤其适用于夜间发作的患者,药效可维持8~24小时,是一种较好的长效平喘药。
氨茶碱:氨茶碱为支气管舒张剂,并具有强心利尿和舒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亦具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作用,为常用平喘药。氨茶碱用药方式分口服用药和胃肠外给药。患者口服用药常用氨茶碱和控释型氨茶碱,这两种药物分别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控释型氨茶碱能较好控制夜间发作。
胃肠外给药:对于较重哮喘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静脉缓慢推注氨茶碱治疗哮喘。
在使用静脉给药时一定要注意,氨茶碱的药液滴注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严重哮喘发作时,为控制哮喘,应及早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作静脉注射。在给药时可结合其他支气管舒张剂同时使用。
糖皮质类固醇:糖皮质类固醇又称皮质激素,为有效的抗炎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阻止炎症介质发生反应。使用皮质激素常采用吸入给药、口服用药、胃肠道外给药。
吸入给药:用于吸入治疗的皮质激素,主要有丙醇倍氯米松,它具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通常在持续、规则用药一周后方可出现疗效。
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宜与β2受体激动剂和氨茶碱药物联合使用,控制哮喘发作。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宁为吸入剂,吸入后,通常5~10分钟即见哮喘症状明显缓解,疗效维持约4~6小时,全身副作用较轻,可作为职轻度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
过敏介质阻释剂:过敏介质阻释剂是以色甘酸钠、酮替芬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平喘药。其主要作用是稳定肺组织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此外,尚可阻断引起支气管痉挛的神经反射,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色甘酸钠对内源性哮喘和慢性哮喘有一定疗效,约半数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或完全控制。
酮替芬为口服强效过敏介质阻释剂,对外源性、内源性和混合性哮喘均有预防发作效果。患者用药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学所指的哮喘含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哮喘包括由心脏、肺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喘息症状,即中医的“喘证”;狭义的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也即中医的“哮证”。哮和喘相类相,但哮乃喉及肺中有呷呀之音(哮鸣音),“哮证” 通常以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闷气粗、喘息不能平卧为证。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内伏于病人肺内,再由外邪入侵、饮食失调、冷暖不当或情志不畅等外因而诱发。
也有因久居寒湿之地而成者或由积热熏蒸、痰火内郁而成者。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通常以标实为主。而哮喘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久病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肾、脾的虚证,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征。
一般有过敏病史,哮喘突然发作,顿时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有时被迫坐起。重者可有紫绀、冷汗出现。若咯出大量粘液性痰,哮喘可停止。
发作时间长短不一,若长期无完全缓解者谓“哮喘持续状态”,重度者意识模糊,精神错乱;轻中度哮喘者哮喘发作时肺部可闻哮鸣音。
哮喘的辨证论治遵循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表”的原则,究其病因可分以下三种证型进行治疗:
寒喘:患者常见喘息气急,喉口痰鸣,痰白清稀,胸膈满闷如塞,咳而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饮,天冷或受寒易发,恶寒无汗,苔白舌淡,脉象浮紧等症。治宜温肺化痰、宣肺平喘。
药用:炙麻黄15克、艾叶10克、桂枝1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细辛3克、五味子10克、沉香10克、侧柏叶10克、川贝母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10天。
热喘:患者常见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吼,胸膈烦燥不安,咳呛阵作,痰黄粘稠难以咯出,口干而苦,面赤自汗,发热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等症。治宜清肺化痰、平喘止咳。
药用:黄芩15克、生甘草10克、地龙15克、五味子10克、鱼腥草30克、葶苈子20克、大枣10枚、桑白皮10克、地骨皮15克、女贞子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10天。
虚喘:患者常见喘息日久,呼多吸少,喉中常有轻度哮呜音,咳痰淸稀色白,面色无华,气短声低,周身乏力,畏寒肢冷,自汗怕风,苔白舌淡,脉沉细弱。治宜补益肺肾、止咳平喘。
药用:蛤蚧一对、黄芪30克、党参3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淫羊藿20克、沉香10克、川贝母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10天。
民间秘验单方
1.新鲜猪心1个(宰猪时取出,勿见水),柚子1个顶端的皮切成盖状,将柚肉挖出成为柚碗。再将猪心放干枯碗中,加点绍酒,再以柚皮盖好,隔水蒸熟,待猪心全软为止。将蒸熟柚皮(连白)的水份拧出,再将猪心切片拌食,连续服用,至痊愈为止,即可断根,此方屡试屡效。
2.鲜鸡蛋12个,取其蛋黄(不要蛋清)和细白糖1斤,高粱酒500毫升混合拌匀,置于清洁玻璃缸内,缸口封严,五日后即可食用,第1次制1瓶,1瓶吃3天继续制第2瓶,第2瓶再吃3天,再制第3瓶,每天早、午、晚各服1小茶杯,大约十六七日服完即可治愈。
3.萝卜种子12克炒热,杏仁12克除去两端及表皮,和1杯水放进锅中,煮至半杯的浓度,取出汁液,即可饮用。萝卜的种子及杏仁均有镇咳、祛痰的功能,所以,饮用这种汤汁,对多痰的气喘病,有很大的帮助。
4.紫苏叶、陈皮、桑白皮(炒),人参各5钱,白茯芩5钱,木香3钱,生姜5钱,用清水4杯煎至1杯,分3次服饮,疗效颇佳。
5.用麻黄2钱,细辛5分,紫苑3钱,半夏、生姜3片,五味子5钱,大枣3钱。共煎汤汁服下,对气喘症有效。
6.对于寒喘者,以附子8钱,桑白皮3钱,麻黄、陈皮、苍术、当归各2钱,干姜、厚朴、积壳、白芍各8钱,半夏、白芷各7钱,桔梗、甘草、肉桂、茯苓、党参各5钱,川芎4钱,生姜3片,葱白3根。水3杯煎成1杯,分2次服饮,且禁食生冷食物。
7.对较严重的寒喘患者,则以白术、甘草(炙),干姜、人参各3钱,附子1钱,桑白皮3钱。用清水3杯半煎至1杯,分作2次服饮。
8、取明矾60克,食醋50毫升,将明矾研成细末,加醋调匀,睡前洗脚后,用纱布贴在两脚脚心,晨起后取下。每日或隔日1次,坚持30天,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9.取山药60克,薏米60克,柿饼30克,先将薏米煮至烂熟,再加入捣碎的册药及切成小块的柿饼,同煮成粥,随餐饮用。
10.取北瓜2个,切碎,加等量饴糖,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煮至极烂,去渣,将滤液煮成浓汁。按北瓜汁与生姜汁8:1的比例加入生姜汁,稍煮调匀。每天3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11.白芥子150克,白芷50克,轻粉3克。以上三种磨细加蜜,制成两个药饼备用。用白凤仙花一株作引,连根、叶洗净,水两碗熬成一碗,一半喝下,一半用来擦自颈部算下的第三节脊髓骨,擦之毛孔张开为止,用备好之药饼敷贴于第三骨节上,两个药饼均应置电饭锅内蒸热,不可弄湿,趁热轮流交替使用,热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可多用几次,直到药饼干透为止再换。
对于病发前有呼吸不顺的征兆,使用此法,帖至其顺为止,有人使用此法,十年内未再发病。如果没有白凤仙草,用老姜代用也可以。此法对痰哮亦有实效。
12.民间疗法中,蛋油是心脏病的特效药,但对上气不接下气的气喘也有效。蛋油的制法是先煮熟20个左右的鸡蛋,挖出蛋黄,放入较厚的平底锅中,先用弱火,不断地把蛋黄搅动,一面用铲子压迫,约十分钟左右,火势增大到中火,蛋黄就会有茶色变成黑褐色,此时会冒出黑烟和异臭,继续搅动后,会有油脂冒出来,直到蛋黄变成焦灰一半为止,将做好的蛋油放入玻璃瓶中保存,放置通风良好,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由于蛋油难吃,故可将它注入胶囊内,每餐饭后服用1个,一天服3颗,不可太多,以免下痢。此方对治疗气喘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