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70期封面人物:沈文江
封面人物
沈 文 江
SHEN WENJIANG
1941年出生,广东番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师从张振铎数授、王霞宙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作品力求工致细密、清新隽永,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和举办个人展览。出版有个人画集等。
1978年,作品《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与黄堃源合作)入选“纪念毛泽东85周年诞辰全国美术作品展”,并于1978年12月24日发表于北京《光明日报》。
1988年,作品《萌发》获全国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
1992年,作品《春》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并于1989年入选广东省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6年,作品《竹林》入选第三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大展”。
1999年,作品《红蜻蜓蓝蜻蜓》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山上人家》入选“全国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
2001年,作品《春风还绿》入选“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银奖,并于2005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
2004年,作品《金谷》入选广东省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2008年,作品《果硕年年》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自说自话
文/沈文江
那天,朋友问我贵庚,噢!我今年八十岁是周岁。日子过得真快,回想从1960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读书起算,正式入行美术竟然有六十年,去年都没想起搞个“从艺六十周年”什么的,可能是自己不太在意,同时新冠疫情也分去许多心思,反正也无所谓了。
沈文江 红 棉 95cm×95cm 中国画
1980年之前,我是花鸟、山水、人物和工笔写意都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根据创作需要来画,这样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1978年前后这段时期,画界释放出巨大的创作热情,创作所需时间较少的写意画便充满画坛,创作所需时间较长的工笔画就很少。我不想都只用到写意画一种形式创作,便逐渐转向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画家黄堃源也建议我重点着力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况且我有这方面的学习基础。1979年我创作了工笔花鸟画《百鸟鸣》(高138cm,宽240cm),画了一棵树、一百只各种鸟,在省展上引起了关注,几年后初次遇见画家郝鹤君,他说:“你就是沈文江!比我年轻,我当评委时看到你的《百鸟鸣》,以为是五六十岁的老头画的。”1981年底广州画院建制正式成立,我即同时调入。自始我在广州画院确定以工笔花鸟画为创作和研究方向。1989年在广州美术馆举办了首次“沈文江工笔花鸟画展览”的个人画展,据广州美术馆馆员讲,经他们查证,广州本地画家举办工笔花画个人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是第一个。从1960年到1989年经历28年,首次举办了个人工笔花鸟画展,人生三十而立,我似乎未能赶上,从事画画三十而立我做到了,可以称为一位工笔花鸟画家。
沈文江 待 运 96cm×137cm 中国画
外出采风、体验生活对画家很有好处,只要有机会我都不会缺席,置身山林溪涧乡村田野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很多时候会触发、发现情感的交汇点。1983年初我到番禺沙湾体验生活,看到那瓜苗上的触鬓向着竹棚,在风中摇曳并攀上竹竿,一经搭上便快速缠绕而向上生长,瓜苗好像真的知道春天的到来要抓紧快速生长。我还看到所谓立体种植,从池塘水面到塘基、到田地,一个立面种了五种作物,我看到的不是科学,看到的是农民在改革开放中农村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所焕发出来的动力、辛勤,以及他们的期盼和希望。我们在城市不也是一样吗?具体环境不同而已。据此我创作了《知春》和《叠翠》两画。我又以竹为题材创作的《春》表现的是竹林中春笋蓬勃的生命力,不同于过往通常的立意。花鸟画重情趣,我们讲要用真情去画画,把握在大环境同时期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以自身经历的情感去寻找与大众经历的情感交汇点,这是真情的所在。2000年前后,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各方面蓬勃发展带来的好处及自身的感受,我创作的《雄风》《春风还绿》《金谷》《果硕年年》《蝶变》这些画的取材立意不同于一般花鸟画,是从生活中来的感受。自然表现的就是丰硕的成果。
沈文江 春风还绿 138cm×150cm 中国画
沈文江 果硕年年 121cm×172cm 中国画
沈文江 金 谷 138cm×150cm 中国画
工笔画创作有一个绕不开的心结,那就是匠气。时不时就被人拿来敲打,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滑向匠气。有两段话我思考过,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另一段是:“意在笔先,意高则高。”苏东坡说的是形似与不似之外有更重要的东西,我理解这就是意在笔先的意,画家所要追求表达的意,这个意包含的方面很广。立意好,为表达意需要,工笔画画得再工致再相似也不会匠气。如果没有高的立意用笔墨抒发,而在纸上横涂竖抹,抄上古人几句词句,以为就是高雅的文人画,我看不是涂鸦便是摹仿。真正领会了上两段话,画工笔画就有底气,读书也才会有收获。
现在天天在画院画画、品茶,和老画家、同事聊天,生活得美滋滋的,很有幸福感。我这辈子画画真是上瘾了,每天要到画室哪怕只画几笔才会舒服,既然动笔画也希望有长进,幸好画院有一群高水平的画家,他们提点建议就使我得益不浅。我发现油画家向国画家或国画家向油画家互提建议最直白,提对了是高水平,提不对的是“外行”,理所当然。肯定绝大部分意见都是中肯的。跟我同一层楼的油画家赖征云还相互戏称为博导。哈,开心。每年荔枝成熟我都要到从化采风,我画荔枝的方法与别人不同,画家张绍城问:“这是你发明的吗?”回答“是”,他说:“这就好”。我心想,还要继续完善,画无止境。
沈文江 山上人家 125cm×125cm 中国画
沈文江 晨 68cm×68cm 中国画
样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