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2章》孔子怎样论述学礼的重要意义?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2章》孔子怎样论述学礼的重要意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音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本章中的“恭、慎、勇、直”,是指人的四种个性特征。与之相对应的“劳、葸、乱、绞”,是这四种个性在缺乏礼的规范下的四种后果。“劳”,指劳苦。“葸”,指畏惧。“乱”,指蛮干。“绞”,指尖刻刺人。本章中的君子,是指在上位的为政者。“笃”,指深厚,真诚。“偷”,本义是苟且,这里指浅薄,不厚道。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表面上谦恭端庄,内心缺乏礼的精神,就会使人感到虚伪,徒劳而无益;一味地小心谨慎,而不理解礼的本质,就会成为胆小怕事的懦夫;单凭勇敢、有胆量,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盲目蛮干,到处闯祸;只是心直口快,而不能以礼待人,就会偏激尖刻,伤害别人。在上位的人厚待他的亲属,百姓就会兴起仁的风气;不遗弃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礼,是指礼的本质和精神,而不是外在的礼仪。他通过对“恭、慎、勇、直”这四种个性的分析,说明学礼对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恭,如果没有礼的指导,就可能变成虚华伪善;慎,如果没有礼的指导,就可能变成谨小慎微;勇,如果没有礼的指导,就可能变成盲目蛮干;直,如果没有礼的指导,就可能变成偏激尖刻。只有经过礼乐文化的教育、规范、中和,这四种个性才会成为美德。

学礼,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在上位的人,也就是为政者而言,他们的表率作用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尤其具有巨大的影响。孔子举出两个具体事例:其一,为政者厚待他的亲属,百姓就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其二,为政者不遗弃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这正如他曾经形象地比喻的那样:“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为政者的品德好比是风,民众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必然会向哪边倒。

主张“为政以德”,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论语》中多有表述,本章就是一例。

附:

【原文】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君子④笃⑤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⑥。”

【注释】

①劳:劳苦。②(音xǐ喜):畏惧。③:尖刻刺人。④君子:这里是指在上位的人。⑤:深厚,真诚。⑥:浅薄,不厚道。

【译文】

孔子说:“表面上谦恭端庄,内心缺乏礼的精神,就会使人感到虚伪,徒劳而无益;一味地小心谨慎,而不理解礼的本质,就会成为胆小怕事的懦夫;单凭勇敢、有胆量,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盲目蛮干,到处闯祸;只是心直口快,而不能以礼待人,就会偏激尖刻,伤害别人。在上位的人厚待他的亲属,百姓就会兴起仁的风气;不遗弃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