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力作:牛把式师老六的蹚将传奇(30)
牛把式师老六的蹚将传奇(30)
作者:潘运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李留申)
扶汉军的讨袁檄文,由军师李白毛、徐昂、沈参谋等参与拟定底稿,由吴明执笔写成,誊抄多份,于1914年3月15日贴于荆紫关附近地区,其内容称:
中原扶汉军大都督白,为布告事:
照得我国自改革以来,神奸主政,民气不扬。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本都督辍耕而太息者久之!用是纠合豪杰,为民请命。惟起事之初,无地可据,无饷可资,无军械可恃,东驰西突,为地方累,此亦时势之无可如何,当亦尔商民人等所共知共谅者也。往岁大军过境,未尝过于伤害,尔商民等输助义饷,似亦粗知大义,本都督深为嘉慰。不料狼心狗肺,以德为怨,迨大军去后,我军士之阵亡掩埋兹土者,乃竟发冢开棺,剥衣焚尸,实属惨无人道。己不以人道待人,而欲人以人道待 之,难矣。此次之来,我军士皆痛心疾首,咸欲铲除,寸草不留,以泄前愤。经本大都督再三诰戒,始获保全尔等生命,仅焚烧房屋,以示薄惩。夫雨露所以施恩,雷霆所以示威,不有雷霆之威,不知雨露之恩。尔商民等当思孽由自作,无以致怨本大都督为也。嗣后本军过境,尔商民等但能箪壶迎师,不抗不逃,本大都督亦予以一律保护,决不烧杀。仰即周知。此布。中华民国三年三月十五日。
1914年4月,扶汉军自马营南下,先后占陇西,破武山、洛门镇,大败陈正魁之后,兵临伏羌城下,马国礼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又见义旗东指,大军压境,大祸马上降临。马国礼如惊弓之鸟,马上就与营长马国明一起,趁夜晚带兵逃往大相山躲避。
伏羌县知事徐兆藩早有惧怕心态,于是徐兆藩召集绅商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伏羌无械无兵,以力抗拒,势所不能。徐兆藩在最后发言时说:“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豫匪虽远道来此,亦为劲敌,并非弱者,只可以用情感用诚恳来对待,而不可凭武力与争衡,而且事出仓卒,城乡并无民团可调。现在事已到眼前,必须当机立断,这就遵照各位所议论的策略,通权达变,开门迎接,相待以诚,用此来感动他们,取得谅解,使其减少骚扰,维持地方绅民免迎刀兵水火之灾。倘或事后上级察觉,或吹毛求疵,追究责任,由我徐某一身承担。”
这样全城结彩欢迎,在街上贴红挂绿,摆设贺桌,敲锣打鼓,命全城父老,箪食壶浆,迎于道左,官员和士绅鹄立以待。由副司令宋老年带领的前队杆子,见到徐知县等欢迎人群,十分高兴,对徐知县说:“请徐知县转告民众,大家可以放心,义军过此,得到乡亲支持,我们绝对不杀不烧不扰,请各安生业,勿自惊恐。”
午饭后,宋老年率师尚武等继续东去,但行至东川,大雨如注,渭河暴涨,不能涉渡。又折回伏羌城,司令部驻扎于世和盛号店内,住宿一宵,4日再渡渭河,直奔天水而去。
由于地广人稀,扶汉军入甘后区域扩大,急需马匹,便于长途奔袭。于是沿途劫掠马匹,编作马队,每人携马两匹,一匹骑人,一匹驮物,马乏了可换而乘之,日行200余里,大大提高了机动能力,官军追之不及,往往相距数百里,甚至相隔数日路程,追军虽众,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