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建设申报材料准备:重点问题的提炼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把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在申报一流课程中很多老师都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申请书的结构,换句话讲,很多老师在填写申报书的时候就是按表格内容填写,前后的逻辑关系没有把握。这样就会导致我们提出的重点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未来规划中解决,或者重点问题的提炼不具有“高阶性”,反而把之前的课程写得太“低阶”。这次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案例,如何准确认识申请书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 如何定位“重点问题”在申报书中的位置

申报书的核心内容是“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而这部分内容分为:

①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

②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③课程内容及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④教学组织与实施

⑤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⑥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情况等六个部分。

发展历程是针对课程的发展进行陈述,重点问题则是我们需要提炼的,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革等进行一流课程的建设,而改革成效和课程评价则是对我们发现问题解决情况的一个回应。

我认为重点问题的提炼是申报书的核心,也就是一切都应该以此为核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如何来展开。我们看下图:

所以,问题抓住了,解决的思路就比较清晰,问题解决后,如何解决问题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特色与创新,整个申报书的逻辑就顺了。

二 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程内容问题,如何提高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先进性、创新性等是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根据教育部对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的观测点 “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反映学科专业、行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内容”来提炼课程内容的问题更为合理。

如何解决没有管理经验的学生的管理学理论学习?

其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够,如何实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如何有效融入信息化及数字化教学工具,如何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对一流本科课程的教与学发生改变的观测点“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有效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打破传统课堂“满堂灌”和沉默状态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方式有显著变化,安排学生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强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 来提炼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问题更为合理。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1、通过好大学在线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课前通过好大学在线进行线上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与实验设计

3、课中通过智能化设备(手机、笔记本、数字化系统)实现现场的交互学习和实验结果展示、互评等。

4、课后线上进行线上报告提交及报告互评、线上互动交流等。

三 我们在提炼问题中常犯的错误

很多老师在提炼问题的时候没有在最后解决问题,这个需要衔接。还有不少老师在提炼问题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问题写成:

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

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环境传统;

课程考核简单;

课程考核单一;

一考定终身;

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基础查;

学生常玩手机;

学生参与度不高;

学生互动性不强;

教学改革后学时少;

课程内容难度大;

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大家觉得这样提对吗?有一次有一个学校的材料全部变成一样的三个问题:课程内容高阶性不够,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够,课程考核挑战度不够。这三个问题完全复制了教育部一流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好”,但是都存在,不具有“课程”的属性。我们在提炼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与课程结合在一起考虑,课程哪些内容需要结构化调整,还是我们需要系统调整解决课程的体系改革。我们该如何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内容的高阶性与创新性。

四 我们应该如何提炼和修改呢?

问题提炼案例分享:

案例一:《管理学原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问题一:本课程教学对象通常是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经验带来理论学习困难;问题二:管理理论的实践性和权变性较强,封闭的理论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和素养的锻炼;问题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挑战。

案例二:《基本电路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 如何在大规模(70个班)实践教学中实现统一的高标准和要求;2. 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实践,优化评价模式;3. 如何整合课程内涵,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实现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和进阶发展;4. 如何推进实践教学的模式更新迭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养成工程探究素养和科学研究习惯。

案例三:《社会实践》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学校与社会的脱离、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解决学生缺乏社情国情认知、脱离社会,欠缺基层实践经验的问题,提升其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更完善全面的医学生。2.“专业课程”第一课堂与“实践育人”第二课堂的过渡与衔接: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第一课堂知识开创性、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并增强研究创新能力、培养自身责任感及使命感的问题。3.后第二课堂的创新与研究:解决优秀成果后续深入研究与转化应用的问题;助优秀成果后续转化为有效提议案,真正做到服务社会。

老师们要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提炼问题,同时,您的课程存在的问题将成为您的改革成效和创新与特色。

如果老师们在申报中有什么拿捏不准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