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广西如何写好“水”文章

自然资源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组来到广西,在这片拥有刘三姐和好听的壮族山歌的土地上,青山绕水一直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梦里水乡”。而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广西也和全国一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曾经的碧水环绕也遭到破坏,十八大以来,在“两山”理念指导下,广西针对境内的江河污染,用山水林田湖草共治的综合手段,使这里处处重新呈现出如画般的美景。

那考河—打造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系

南宁是一座水城,在沿河建设的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蓝天白云,游人们在休闲漫步,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而这里几年前还是另一备景象。

据介绍,那考河是市区的重要水系,过去这里的水质多为劣五类,河边的楼盘,由于水质污染,没人愿意买,经过整治后,那考河水体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如今河道水量已明显增加,且经截流的污水处理后回灌河道已达到80%以上。

治理前

治理后

那考河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实施并投入运营的城市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该项目的运作模式为“投资-运营-移交”一体化的购买方式,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在主河道上游设置水质净化厂,通过建设截污管道,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就近接纳进厂处理,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在技术措施方面,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方式,在那考河沿岸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湿塘、生物滞留设施等,既能打造园林景观,更能提高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重构人水和谐的生态“海绵体”,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把河道治理、截污工程、河道补水、景观绿化、海绵建设、信息化管理等,在全长6.3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上的水质、水量、防洪三大考核指标体系。

邕江---百里秀美载乡愁

邕江连着珠江,被喻为南宁的母亲河,承载着世世代代南宁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近几年,南宁全力打造“百里秀美邕江”,以邕江为轴,推动形成蓬勃发展的产业带、水清岸绿的生态线、人文和谐的宜居城。

这一工程全长74公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护岸工程、两岸景观工程、灯光亮化工程、绿道及景观桥梁、公园、文化体育设施等。已建成公园15个、绿道景观桥23座、运动场地和文化休闲广场200多处。2018年10月,邕宁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邕江枯水期水位从62米抬升至67米,南宁跻身城市水面第一分区行列,开通了水上旅游项目,夜游邕江成为市民生活新体验,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成为了南宁又一张靓丽名片。

红树林---海天中百姓的梦乡

广西北海有一片美丽的红树林,为了让这片广西人视如珍宝的红树林得到更好的保护,他们开展了“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实施的防城港市和北海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整治修复海湾岸线3.93公里,修复湿地面积6850 公顷,整治修复海岛面积11.2公顷。目前正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计划改造修复海堤约10.6公里,岸滩综合整治6.39公里、岸线生态化5.3公里、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328.96公顷,恢复滩湿地面积约104.9公顷、鸟类栖息地生态恢复166.47公顷。其中,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注重自然修复的理念和本地生物的适应性选择,同时兼顾了安全、生态、景观的功能和次序,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赞赏和全国推广。

通过对沿海岸线、海域、海岛、海岸带、入海河流等开展立体综合整治,有效保护了自然岸线、红树木等重要海岸资源,防治海岸侵蚀,美化海域和海岸环境,有效解决海岸线“脏乱差”问题,初步达到了“水清、岸绿、湾美”的整治效果。2019年广西沿海红树林面积达8780.7公顷,居全国第二位;北海市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8年度环境公报数据显示: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为优,近海生态主要监测指标名列前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领跑全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金振蓉)

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