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珍珠鸟》课堂教学实录(一)
执教名师:管建刚
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2008年度《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小学创新作文》等封面人物。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2011年5月出版《我的作文训练系统》,2012年3月出版《我的作文教学课例》。即将出版《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教师成长的秘密》。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实录(一)
管建刚:我们今天上的课文题目一起念一念。
学生:滴水穿石的启示。
管建刚:你坐的太端正了。人太端正了就会紧张,稍微放松一下。慢慢来,要放松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你看我这个叫放松,你看他那个叫紧张。好,这个课文我们预习过了吧?预习过的吧。
学生:预习过了。
管建刚:我对你们的预习要考的,考过算预习好了。第一考,这篇课文里有三个人,哪三个?不看课文纸,再看算作弊。
学生:里面有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
管建刚:好的,第一问过关。第二考里有三问,李时珍是干什么的?
学生:李时珍是一个药学专家。
管建刚:我问你李时珍是干什么的。别动不动就用什么专家吓人。李时珍是干什么的?
学生:是一个大夫。
管建刚:大夫干什么的?
学生:为别人治病的。
管建刚:不就是一个看病的嘛,搞那么高深干什么呢,对不对。李时珍就是个看病的,看着,看着,看着看成了一个医学家,是吧。爱迪生是干什么的?
学生:是一个发明家,他是发明东西的。
管建刚:就是搞搞笑发明的,小发明搞多了变成家了,发明家。齐白石是干什么的?
学生:画画的。
管建刚:这个话我爱听。就是个画画的,画着,画着他成了?
学生:画家。
管建刚:第三考,先读课文的题目。
学生:滴水穿石的启示。
管建刚:快一点,看着我的手势,念。
学生:滴水穿石的启示。
管建刚:就这个速度再念一遍,念。
学生:滴水穿石的启示。
管建刚:课文有一句话,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请划出来。【师巡视,肯定划对的】一起来读你们划的,读。
学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管建刚:这句话是关键句,读书要能找准关键句。念。
学生:关键句。
管建刚:这个关键句所讲的意思一点也不复杂,做事情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老师跟你说过这个话吧。
学生:说过。
管建刚:家长什么的跟你说过类似的话吧。
学生:说过。
管建刚:都说过,一点也不难,一点也不复杂,但作者说的跟别人说的不一样,同样的意思有一百种说法,作者的说法很不一样,一起读红色部分,目标专一读。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管建刚:你会发现“而不”前面是一个词,念。
学生:目标专一。
管建刚:“而不”后面又是一个四字词语,念。
学生:三心二意。
管建刚:再看,这个“而不”前面又是一个四字词语,念。
学生:持之以恒。
管建刚:“而不”后面又是一个四字词语,一起念。
学生:半途而废。
管建刚:发现了没有,同样讲这个意思,这句话的与众不同一处。
学生:是反义词。
管建刚:前后是反义,这是一种发现。还发现了什么?——“而不”前面是四个字,“而不”后面是四个字,这叫对称。这一组读前面一句话,这一组读后面一句话。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学生: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对称吧,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都讲过,作者讲的不一样,特别对称。你们读前面一句,你们读后面一句。读。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学生: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一起来背。目标专一背。
学习: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我知道刚才为什么背的那么好,有几个人的眼睛偷偷瞄了一下,现在,我挡你的前面。你来。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真的能背。你来。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真的行,眼睛闭起来,背。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背出来了,一、你的记性好;二、作者写得好。对称的话,就有对称的美的语言,往往很容易记住。
管建刚:这是一句关键句,关键句里往往还有关键词,这句里有两个关键词,请用手指指给我看。
学生:目标专一。
管建刚:第二个。
学生:持之以恒。
管建刚:好的,一起念这两个词。
学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管建刚:这叫关键词,读书要会找?
学生:关键句。
管建刚:找到了关键句,要会找?
学生:关键词。
管建刚:这篇课文两个。
学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管建刚: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学生:《滴水穿石的启示》。
管建刚:它的启示是?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半途而废。
管建刚:记住了吧,背出来了吧,我们可以下课了吧?
学生:不可以。
管建刚:课文不是说“滴水穿石的启示”嘛,启示知道了吧,背出来了吧,下课了吧。
学生:不可以。
管建刚:好像有点不对劲啊,是不是还要学点什么东西?那你说学点什么东西呢?
学生:我觉得应该要有一些明确的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管建刚:到底不愧是三条杠的,每次我把话筒伸到她面前的时候,她就很老练地一把抓了过去。你说要具体的事例,谁的事例你知道吗?
学生:一个是安徽广德有一块石头,它上面就是长时间受到一个滴水,经过长年的水滴到这个石头上,于是这块石头上就出现一个小洞。第二是古人的事例,分别用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的事例,来说明如果我们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理想。
管建刚:你都知道了,你还说还要学这个东西。你是不是担心,我三条杠是知道的,没有杠的人不知道是不是?
学生:我觉得应该让同学们都去更深刻地了解一下。
管建刚:你知道这三个人的故事了吧。
学生:知道了。
管建刚:你知道这三个人的故事吗?
学生:知道了。
管建刚:大家都知道了,知道了有什么好学的呢?再学点什么?你说,按你的经验该学点什么东西?
学生:我觉得可以学一点这四个事例之外别的事例。
管建刚:就是这个课文里没有的事例,我们再去找一些事例,非常抱歉。管老师没有准备。
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些事例一个一个学清楚。
管建刚:怎么叫做清楚了呢,课文写得还不够清楚吗?
学生:就是详细地把每一句话都分析。
管建刚:我告诉你,我不干那傻事。我干什么事呢?大家来看,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写了一句,一起读。
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管建刚:就写了这句话。这篇课文却是用一篇文章来写的。明明一句话能解决的事情,作者写成了一篇课文,作者是怎样把一句话……
学生读板书:一句话变一篇文。
管建刚: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这个奥秘,一句话变成一篇作文,那以后写作文是不是就简单了。
学生:嗯,对。
管建刚:这个奥秘我们来学学好不好,很有意思吧。好,咱们就来揭开这个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