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8【2017-4-27】
#每日学论语#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sì)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本质好就行了,何必要那些表面的繁文缛节?”子贡说:“可惜啊,先生您这样谈论君子!话一出口,驷马难追。如果文采和质朴一样,质朴和文采一样,那么虎豹之皮和狗羊之皮,都去掉毛又有什么区别呢?”
【微言微感】
“文”和“质”,一说“文采”和“质朴”;一说“纹理”和“质地”。
《论语·雍也》中有这么一段——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有此见,棘子成肯定看不惯儒家那些“繁文缛节”,啰里啰嗦,没完没了,穷讲究。什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什么”食不语,寝不言”,什么“立不中门,行不履阈”,什么“去丧无所不佩”……
棘子成以为,太啰嗦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心里有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故意表现那些外在的呢?为什么要自己折腾自己呢?
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一次参加一个饭局,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就要按酒桌规则互相敬酒。主陪先敬酒,多喝少倒,先干为敬。然后,按照座次,依次敬酒。那天,我基本上是末座,等到敬酒大家已经基本喝好了,所以,我只能意思意思。轮到给一哥们儿敬酒,他大大咧咧自顾自和领导说话,无视我的存在。别人看不上去,提醒他,他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喝好了!”遂继续说话。我笑笑,隔过他,继续敬酒。隔了一会儿,他也敬酒,一副豪爽的样子,自己满满一碗,别人不喝不行。我和邻座站起去卫生间。
我不是小气之人,但依然抑制不住心里的反感。
礼尚往来,互相尊重。你不给别人面子,别人也不给你面子,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酒桌上,特别是陌生人的饭局,席不正不坐,坐错位置,是很麻烦的事情。你坐在领导的上首,反反复复有人来敬酒,大家都会很尴尬。
有一次陪领导外出考察,接待人员把我当成了领导,拉着我的手客套,把领导丢在了一边。他太热情了,不给我说话的机会。而我一会儿头上就出汗了,赶紧打断他,拉他去见我们领导。
单位搞活动,邀请四大班子领导参加,关于主席台谁坐哪个位置,接待组就要反复推敲,还非常谨慎给市委办汇报请示,生怕出现失礼之处。
一定程度上,失礼被当做看不起人,虽然可能是无心之过,但是依然会被计较。小则伤和气,大则闹矛盾。
情感是通过言行来表达出来的。你说你尊重某人,但是言谈举止让人感觉不到尊重,那就可以说你的尊重是假的;你说你在乎某人,但是冲突时候你不依不饶,他(她)的心声你根本不知道,你不舍得为他花钱,不舍得花时间,不舍得花感情,你的在乎就是假的。很多老师就是这样,自我感觉很在乎学生,但是学生却接收不到爱的信号,体验不到关怀、信任和尊重。
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修养。爱,发乎于心,见诸于行,侵润在举手投足。
我反对简单问题复杂化,讨厌装模作样假客气,不亲装亲套近乎。但是,真实的,真诚的,必要的礼节和规则,不能没有,不能不重视,入乡随俗,理所应当。
儒家提倡的“文质彬彬”,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文质彬彬,是关系“润滑剂”,沟通“兴奋剂”,友谊“生根粉”,个人品位名片。
“文质彬彬”,阳光自己,愉悦自己,美化自己,强大自己。
一个人,我们要习惯谦卑和气、落落大方、面带微笑,要习惯礼貌地对帮你的人说谢谢,习惯看人长处、念人好处,友好对待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