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过”,“翻过”|江河·早茶夜读第76夜
第76夜 | 《以文学为志业》
“爱过”,“翻过”
文|江河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彭江河。
如果说,对一些人只是“爱过”,那么对一些书,也可以叫作“翻过”,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书——《以文学为志业》(副标题是“‘80后学人’三人谈”)就属于我“翻过”的那一类。不过从这个书名就能看出来,作者绝对不像我只是翻翻而已,是爱。
那么这个“80后学人三人谈”是哪三个人呢?他们是在高校工作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杨庆祥、黄平和金理。杨庆祥我是见过的,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当时对他的发言很有好感,所以当我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偶遇这本书时,便好奇地把它拿了下来。
三人谈的形式在学界并不少见,我平时也喜欢看访谈,对谈更好,它们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艺术,也许相比单篇的文章,谈话的形式更具有肉身感,更具有开放性,谈话的气氛有时让灵感来得不着痕迹,不同的头脑之间互相触电、挖掘、博弈,想呈现的和想掩饰的都会冒出来,无论是人格还是立场。
这本书汇集了三位青年批评家从2012年起在《南方文坛》的笔谈专栏,从三人各自如何接受文学启蒙谈到“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性和当下性”,拉的局面很大,表达方式偏学理性一些。
我无意于和大家谈他们具体是怎么讨论“新世纪以来的历史想象和书写”这样比较专业性的话题。我想从他们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开始说起。对于副标题“‘80后学人’三人谈”中的“80后”这样的代际指认,他们的讨论十分有趣:
最先提出疑问的是金理:
“代群’的指认,不仅出于生理年龄,往往也关联着某种重大的、切肤之痛的历史事件的介入,并与此‘介入’有共同记忆。比如‘五四青年’‘解放一代’‘知青’。与此相比,‘80后’的命名,显然只有生理意义而缺乏文化意义。但有时我觉得也没必要悲观,在生物进化的链条上,每一代人各有机运,也都面对具体的困难。”
杨庆祥:
“从‘五四’以来,现代历史不是一直就在强调‘断裂’和‘更新’吗?代际不过是这种断裂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最表面的区分而已。”
黄平:
“大众传媒对于‘80后’的想象,基本上是对于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的想象。”
杨庆祥:
“我们不应该再在一个既定的指涉的框架里面来认识自我,恰好是应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建构被代群模糊了的历史意识。”
虽然三位青年批评家承认“代与代之间确实又存在着微妙的区别”,但显然这番对话是围绕着80后共同经验的散落、对个体与历史感的脱钩来谈的,有一种文化失落感在里面;另一方面,个体经验的差异从80后这一代正式成为了必要纳入讨论的关键性因素,个人与历史和社会的关系形态各异,在之后的讨论中杨庆祥着重强调了激活自我经验的必要。
“自我”在这个时代仿佛已经被过度强调了,不过人活一世,认识自我确实是头等难事,人老在舒适区呆着复刻自我没意思,所谓复刻自我就是一以贯之的人设,一成不变的自我认知坐标系。简单说,为了认识自我,我们会不断地引入外部资源,参照系改变了,人的思维和眼光都会随之改变。我还是比较相信探索自我的能力与文学批评的能力存在着正相关的可能。
“三人谈”整个对话前后时间跨度近三年,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高强度的学术探索之中能一直有朋友保持对话关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学术上都是一份强有力的支持吧。这时候想到了我们的公众号,今天是早茶夜读的第76夜,夜更一书,也有两个多月了,还算好玩,还算有益,个人的有限性在于你只能看到你有能力看到的东西,所以分享吧,朋友们。
更多……耶
第七十五夜:《给孩子们的诗》 | 第七十四夜:《最后的棒棒》| 第七十三夜:《最后的棒棒》 | 第七十二夜:绿茶小书摊 | 第七十一夜:《鱼翅与花椒》|第七十夜:《巴黎评论》 | 第六十九夜:《鲁迅形影》 | 第六十八夜:《北京风俗问答》 | 第六十七夜:《杂馔》 | 第六十六夜:《肚大能容》 | 第六十五夜:《六》 | 第六十四夜:《大象》|第六十三夜:《身份的焦虑》 | 第六十二夜:《苹果笔记本》 | 第六十一夜:《有呀有呀书店》|第六十夜:《东瀛品梅》|第五十九夜:《为什么长大》 | 第五十八夜:《诗三人行》| 第五十七夜:买书平台 | 第五十六夜:《人生的意义》 | 第五十五夜:《人往低处走》 | 第五十四夜:《幸运男孩》 | 第五十三夜:《植物也邪恶》 | 第五十二夜:《北京清真菜》 | 第五十一夜:《张宗和日记》 | 第五十夜:《中国春联集解》 |第四十九夜:《有鹿来》 | 第四十八夜:《沉默的螺旋》 | 第四十七夜:《失落的优雅》 | 第四十六夜:《如何给狮子剥皮》| 第四十五夜:《清代北京竹枝词》 | 第四十四夜:逛书展 | 第四十三夜:和汉名数 | 第四十二夜:西游记作曲 |第四十一夜:“那不勒斯四部曲” | 第四十夜:《亭长小武》 | 第三十九夜:《新宋》 | 第三十八夜:《几何原本》 | 第三十七夜:旧书封面上画画 | 第三十六夜:《总译亚细亚言语集》 | 第三十五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第三十四夜:《马雁诗集》 | 第三十三夜《这个世界会好吗》:一百年前有人问过| 第三十二夜:《伦敦一家人》 | 第三十一夜:《红岩是怎么炼成的》 | 第三十夜:黄河十四走 | 第二十九夜:下辈子更加决定 | 第二十八夜:被嫌弃被放逐 | 第二十六夜:《茶馆》 |第二十五夜:《叶赛宁抒情诗选》 |第二十四夜:《近今北方健者传》 | 第二十三夜:西哲淘书史| 第二十二夜:《大陆征旅诗集》| 第二十一夜:《取瑟而歌》 | 第二十夜:《天晓得》 | 第十九夜:《我是猫》 | 第十八夜:《年羹尧之死》 | 第十七夜:《李长吉集》 | 第十六夜:博洛尼亚插画展 |第十五夜:《万历十五年》|第十四夜:《既见君子》 | 第十三夜:《少年巴比伦》 | 第十二夜:《唐人小说》 | 第十一夜:《骑手和豆浆》 | 第十夜:《李长吉诗集》 | 第九夜:“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 | 第八夜:整理书房挖大坑 | 第七夜:《安藤忠雄》|第六夜:《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夜:《声教所及》|第四夜:《九个人》|第三夜:《列仙酒牌》|第二夜:《20世纪的美国》|第一夜:《迷楼》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