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儿时学堂随笔
平时并不很忙,许多想做的事情,却又一拖再拖。看了邻居家女儿写的随笔,于是抽了半天时间,去小时候读过书的学校看了看。
其实之前路过了许多次,其中一次也的确停下了车,和朋友一起到这所小学旧址玩了一会儿,不意外,二十多年过去,变化得几乎没有多少记忆里的模样。学校以前的房子变成私宅,周边绕了一圈,才在一堵围墙边,看到了小时候读书时做为教室己经很是破败的老青砖瓦房,惊喜的往里边四处张望,想多找到些熟悉的东西,譬如寝室旁边的那棵桂花树,那一院旧时遗留下来,做为教师办公室地主家气派的老房子……左右仔细看了看,发现小时候那个偌大的校院,如今再看仅巴掌大小;办公室的老房子拆去了原先靠操场这边的那一座,桂花树因障碍物的阻挡,未见踪迹,我对朋友说,你看!你看!那排好几棵挺拔的松柏,是我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带同学们栽在操场边的,当时大抵拇指粗,如今己长有碗口粗。令人欣喜的是它们生长得十分茂盛。
一想起小时候在这里读书,心底五味杂陈!当年离开家,离开家长,来到这里住校读书,不记得掉了多少次眼泪,被家长带着办完入学手续后,家长便笑盈盈的简单交待了些好好上学,听话,别乱跑,别学坏诸如此类的话,然后带着一点点不放心就匆忙的回家走了;丢下的我,心情很快由欣喜变得孤独,转而一点一点的感到失落和害怕,觉得孤苦伶仃,继而是难过,那种心底的难过在天慢慢变黑以后,变得强烈无比,于是眼泪哗哗啦啦的怎么也忍不住,擦不干,又不愿被人看到;这样的感觉在每个周日背着书包,背着吃的东西从家回学校的下午和晚上,持续了几年。
我沿着学校前的马路走,往以往回家的方向走,学校这个村的西边马路口,是可以看到远处走势倾斜向南,家在那里的那座大山,小时候在这里住校,实在想家了,放学后就特意跑去村边看看那座山,难过的望一望,再回到无比的抗拒学校,当时那种令人难过的日子,绝望到不想去想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熬完结束。
邻居女儿当年也在这个学校读过书,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当时是这样子想念家,前几年看她写了一篇关于小时候的文字,其中竟也写到了这种心情,她写当时最初住校也是想家;刻骨铭心的想家;前几天又写到宿舍睡的大通铺,所有的年级女生住一间房。当时各村适龄儿童集中住校读书是正常情形,家长觉得我们生长的时代,社会生存条件和教育环境已获得很大程度改善;生活不再坚苦,认为我们应该知足;除了因为年龄偏小但必须读书识字上学,才导致离家略远一周回家一次之外,日子绝对是幸福的;家长们大抵在年少成长时经受了太多特殊社会背景下磨难的苦,不曾料想到我们温饱生活里长大的这些小孩子,对家和家人有更大的依恋,小小的年龄,即可怜又委屈;那个年代,家长多数常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忆苦思甜的思想,来激励发奋,孩子情感的得到大多也只有生病时忙里偷闲几句关爱的话语和稍加细心的照顾。所以,成长,都一样是不特殊和残酷的;一转眼,我已经年近不惑,再来这里,想想从前,仍然不想要再过一天当年的日子。我想,是因为自己天性太乐于享受温暧和安逸,即使明知是在求学,是在为自身将来打基础,但那种孤独和缺乏安全感,始终还是无法适应。因此留下的心里阴影,如今一想到依旧有一丝丝惧怕。
不管怎么样,还是想走一走小时候回家的路,这个村拆来修去,路也变得难以辨认,像小时候星期天回家一样,照旧时回家方向的一条路走,心底竟然升起一股陈旧的亲切激动。原来,小时候的快乐这样子,是甜的,是轻松的,是快乐的,久违纯粹的兴奋愉悦感令我几乎忘记自己已是一个中年人;头顶天上的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几块飘浮在天空大朵的云,白的发黑;温热的风从远处吹来花香,里头掺杂着令人心脾舒适的泥土和植物混合的田野气味;两边的农田,一边有几个头上戴着草帽的人,正在地里头忙碌的收割油菜,另一边是不久后便可以收割的小麦;沉甸甸微黄将熟的麦穗随风轻轻的晃动着;小时候走这回家的路,从没有细心的注意这些,心里只想脚步能更快些,早些到家。
走了一段,在离椿树坪不远的山梁上坐下来休息,环顾四方,小时候这周边具体什么样子,记忆里已找不到确切的样子,只是有些地方多了新房子,山路扩宽硬化或改道,因为并不见有什么明显的破坏或大型建设,山川河流应无甚改变;望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自己像逗留在时光的分割点;如若能如儿时沿着这条路回家,村口或许能遇上在山上吃草吃饱了肚子;一群甩着尾巴响着铃铛慢悠悠的正回村的那群牛吧!?和能见着几只村里路边在地上刨来刨去,张望一下路人后,若无其事啄来啄去觅食的鸡;路过有黑白电视的人家,高高立在门前的竹竿顶上,有像张开翅膀,金属片映着太阳泛着明亮光芒的骨架天线……到家后丢下书包,嗅觉除了能闻到家里独特的窝心的味道,还能闻到自己一路上开开心心、蹦蹦跳跳身上散发出的汗腥味,扬着纯真的笑脸对家长说:我回来啦!然后到厨房拿起水瓢咕咚咕咚喝半瓢水,接着找吃的……如果,如果……我能复活一天这癔想的日子该有多好…对!那时,是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