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3-3 五行学说之内经应用五行

内经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来建构医学理论?

一、黄帝内经中运用五行的特性来解释五脏生理。

用“木”的特性,解释肝脏疏通气机,影响全身诸多方面机能,同时运用“木曰曲直”的特性来表达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升和主动的生理特性。

用“土爰稼穑”的生理特性“土能生万物”的作用,类比脾胃特性,解释脾能够主管肠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营养全身的技能。

用“金曰从革”的特性,及总结出的金的清肃特性,标记肺,标记大肠,标记与肺相关的皮肤等清除人体的废料,保持人身体洁净的机能。

用“水曰润下”的特性,及“水生万物”的作用,说明肾能够主人体的水液代谢,肾能够主人体生殖机能的功能。

二、黄帝内经全面运用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来讲人体和自然万物之间进行广泛联系的。

具体内容反应在内经许多篇章中,都表现出他的内涵,比较集中的反映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及运气七篇中。

内经运用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主要依据是五行的特性。具体而言,是五句话,20个字:“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用这五条作为标准来衡量和分析,进行事物的广泛属性归类。

具体的归类方法有两种:

1、直接的取象类比法。

通过人们的感官,观察事物的表象,只要相似或者相同,就归于同一类。

2、间接的推演络绎法。

用形式逻辑中的三段论法的归类方法,A相似或相等于B,B相似或相等于C,于是推论出A与C之间相似或相等。

在下面五行归类表中的联系纽带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是按相生为序;

其左侧都是属于自然界。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气即季节气候,风,暑,湿,燥,寒;

五化是由这样的气候在五季中发生的变化,生,长,化,收,藏;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音,角,征,宫,商,羽;

其右侧是属于人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骨;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声(病人在生病的情况下发出的一种声音),呼,笑,歌,哭,呻。

以上,就是用五行特性,运用直接的取象类比法和间接推演络绎法将天地间的万物以五行作为纽带联系着自然界,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形体官窍。

三、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说明人体五脏间的联系,也就是脏和腑的联系。

运用相生关系,即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配合。

如肝藏血,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发挥,因此,从五行关系来讲叫木能生火。解释人体脏腑时,肝心之间,在心主血脉的配合,心主神志方面的配合。

反过来讲,心阳能够温煦脾胃,能够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从五行关系来讲是火能暖土,心属火,脾胃属土,这就解释了火和土的关系。

脾胃能够消化吸收水谷精气,能够参与肺对于宗气的生成,有利于肺主益生之气的功能,从五行相生来讲,土能生金,用土能生金的关系表达脾胃与肺之间的关系。

肺能够敷布阴精归藏病营养于肾,解释了五行中金能生水的关系。

肾所藏阴精,既能够营养于肝,化生肝血,并协助肝阴约束肝阳,防止肝阳偏亢,从而维持肝肾之间的平衡协调。用五行关系来讲,是水能生木的关系。

四、运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五脏之间的病理。

用五行的相生关系为例,解释相关的病理。

1、母病及子。

在临床上长期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阴亏虚不能制约肝阳,病人常表现出头痛,头晕,目眩等临床病症,严重时出现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等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理。

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所以肾水属于肝木之母脏,肝木是肾水的子脏。这就是母病及子的过程。

2、子病犯母。

肺(金,为子脏)失宣降,长期出现的咳嗽气喘,日久不愈,病人逐渐表现出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等脾胃(土,母脏)虚弱的病理过程。

五行关系中,脾胃属土,土能生金,所以脾土是母脏;肺金是脾土的子脏。因此,长期咳嗽影响脾胃,是子病犯母的过程。

五、用相克关系解释脏腑之间的病理传变。

这个过程被内经解释为“气有余,制己所胜而侮己所不胜;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是相乘和相侮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脏偏盛或偏衰都可以导致不同方向上的相乘或相侮。这就是用相克的关系来表达五脏之间的病理传变。

1、相乘病理过程。

因情志不遂,或感染了邪气从而导致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属于木旺的情况,肝木偏旺时,横犯脾胃,影响脾的运化,胃的和降,从而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继而出现胸胁胀满疼痛,这是肝病;病人出现泛酸,是影响了胃,严重时出现泄泻,属于肝犯脾,这个过程就是肝旺脾虚,木乘土;同时,病人在上述症状的时候伴随有脘腹胀痛不舒或泄泻。脘腹胀痛不舒或呕吐是肝气犯胃的结果,泄泻是肝气犯脾的结果,这是脾胃消化功能失常的表现,这种情况称为“木旺乘土”,土指脾胃,木指肝。

如果先有脾胃虚弱,而不能承受肝木的克制的时候,也会出现上述表现,都是属于相乘的病理。

2、相侮的病理过程。

相侮又称为反侮,反向的相克。

长期的咳嗽,气喘,不能痊愈;又出现心慌,心悸,怔忡,面色青紫等心主血脉的功能障碍了,也就是肺病引起心脏病,肺炎型心脏病。这就是肺金反侮心火,是从相侮相克的关系异常所表现出的另一种情况。

侮和乘都有欺辱欺凌的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意思要用侮和乘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呢?

因为它表达的方向是相反的。相乘是沿着相克的正向而走的,相侮是反向相克的,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家为了表达相克的两个不同方向,选择了同一个内涵欺凌欺辱意思的两个汉字,用两个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同的方向。因此,相乘和相侮都有相克太过,欺凌欺辱的内涵。

六、运用生克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

1、定位诊断。确定病在哪一个脏腑上。

内经用五行规律的理论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如色泽,声息,脉象,脉象有五脉,颜色有五色,情志有五志,进行脏腑病症定位,确定病情变化和疾病预后的判断。重点是确定定位。

2、运用五行理论判断疾病的预后和发展。

内经应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分析判断五脏病症发展变化,推测五脏病症的预后吉凶,预后顺逆。

以脉象而论,内经中有如果出现“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命曰逆四时,皆难治。”(《素问·玉机真脏论》)

春得肺脉。春天应该出现肝脏的弦脉,假如出现了秋天的肺的浮脉的时候,说明肝脏的病症预后不好,是肺经反过来乘了肝木。

夏得肾脉。夏天有病应该出现的是病位在心的洪脉,肾脉是冬天出现的沉脉,如果夏天心脏有病,反而出现冬天肾脉出现的沉脉,说明水乘火,预后病情差。

秋得心脉,冬得脾脉也是如此。

以上,可以看出运用五行的相克理论来判断病位,预测疾病的预后吉凶。

七、内经运用五行学说构建疾病防治的理论及方法。

1、将五行的生克理论运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

如《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临床上如果见到当下病人属于肝病,作为临床医生,应该预测到下一步病情的发展很可能会传到它所胜之脏脾胃。故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治疗肝病之时,在方子中要加以补益脾胃的药物,可以防止肝病传到脾。这就是既病防变,也体现了五行学说的应用,因为肝五行属木,脾胃五行属性为土,肝偏胜时,肝气偏胜,木气太盛,进一步发展会传至他所胜之脏脾胃。

2、五行学说运用于具体的治疗原则和治病的方法。

(1)就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的相生关系而言,母子关系,临床应用中,首先制定的原则根据相生的母子关系,用补母泻子的原则。

1)滋水涵木法,所谓水指肾,木指肝,此法又称为滋养肝肾法,滋肾养肝法,适用肝肾阴虚,而导致肝阳上亢,从而导致肝风内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都属于滋养肝肾的代表方剂。

2)子母补泻的原则中常见的另一种方法为培土生金法。土指脾胃,金指肺,适用的肺脾气虚证,临床常用六君子汤,人参五味子汤,补中益气丸等培土生金治疗肺脾气虚证候。

3)子母补泻原则下的益火补土法。适应的是心脾两虚证,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两虚证中,可运用益火补土法,临床代表方剂有归脾汤,养心汤,天王补心丹等。

(2)相克理论失调时,总有一方太强,另一方太弱。强的一方对弱的一方运用相乘或发生相侮,故在治疗原则下,对强的一方抑制,弱的一方扶持。这就是相克理论下的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1)抑木扶土法。木指肝。肝气太旺,肝木之气太旺,横犯脾土,横犯胃土,治疗时既要疏肝,同时也要补益脾气,通过疏肝泄肝木之强,代表方剂如逍遥丸,逍遥散等。孙思邈《千金要方》的痛泻要方也属于扶土抑木法下的代表方法。

2)佐金平木法。金是肺金,木是肝木。正常情况下金能克木,现在肺金太旺,反过来伤害肝木,或肝木太旺,反侮了肺金。肝旺生热之后,热邪灼伤肺金,称为肝火犯肺症。治疗时,既要泄肝热,又要清肝火,清肺热。临床上常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丸、麦门冬汤合用,既可以清肝热,同时也能清肺热达到佐金平木的治疗效果。

3)泻南补北法。南是南方火,指心,心火太旺,补北,北指北方水,肾为水,肾阴虚,实际上是心火旺肾阴虚的症候,临床治疗时,通过清心火,泻南,滋肾水,补北。常用天王补心丹加六味地黄丸,或天王补心丹加知柏地黄丸合方用,达到泻南补北的效果。

八、运用五行理论对药味疏泄及针刺疏泄属性的归类,运用于临床上针刺的配型方法。

1、归纳药物的性味,酸苦甘辛咸分别隶属于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因此在药物的归经上,酸味药物多归于肝胆经,苦味药物多归于心和小肠经,甘淡之味的药物常归于脾胃属土的经脉,辛味药物多归于肺和大肠经,咸味药物多归于肾和膀胱经。

通过五行归类,掌握了五行归经和相关功效,在组方时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2、十二正经中的五腧穴主要分布在四肢的远端,在上肢肘关节以源到上肢的手指指端,下肢以膝关节以源。从五腧穴分布的部位临床运用很多,于是五腧穴的每个经脉有井,荥,输,经,合五类,即比如井穴是一大类,即十二条经脉都有井穴,十二经脉都有荥穴,输穴,经穴和合穴。

六腑的经脉属阳,五脏的经脉属阴。阳经的经行属性和五行的属性与阴经的经行属性和五行属性不同。《难经·六十四难》做了明确规定:“阴井木,阳井金”。

五脏的经脉属阴,其经行五行属性属木,依次排下来是荥穴为火,输穴为土,经穴为金,合穴为水。

六腑的经脉属阳,其经行属性和五类腧穴的经行属性不一样,井穴五行属性为金,荥穴五行属性为水,输穴五行属性为木,经穴五行属性为火,合穴五行属性为土。所以它也是五行属性相生为序,但排序之间先后顺序有区别。

掌握了上述排序后,可以按照《难经·六十九难》所说的“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补母泻子的方法,泻南补北的方法在上述穴位中加以选配,临床针刺、按摩过程中运用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就是五腧穴按照五行属性归类来进行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