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不是拿来爱的,南京才是|阿飞·早茶夜读762

762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首都不是拿来爱的,南京才是

文/ 阿飞
43岁,工程师/科技工作者

━━━━

好了,终于不用写北京,可以写写我爱的南京了。没买到早叔推荐的《首都计划》,这月读的书主要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段智钧博士的《古都南京》和南京籍作家叶兆言的《南京人》。两本书都是在南京的先锋书店买的,前者偏理,从城郭宫室、坛庙寝陵、署置坊巷这些城市建筑历史痕迹中清晰地勾勒出古都南京的发展轨迹;后者偏文,南京的四季景色呀、吃喝玩乐呀、男人女人们,没去过南京的朋友们也不妨借此书去遐想一下南京城的前世今生。

话说之前,早叔和凤梨都质疑过本年度的读城计划似乎没能绕开首都写北京,实在是现在的北京首都特质太强大了啊,远远压倒了北京城本身,就像国家机器一样,首都这种特质不到特殊时期是让人没法儿爱的。就赵德汉那句“在北京,一块砖头下去能砸倒一堆处长”的感慨,80年前的南京也有过啊,聂绀弩在一篇散文中说到一件趣事。抗战前一年,他们去某省的一个偏僻乡下,老乡听说是从南京来的,立刻就问:“你们是官吧?”聂绀弩他们答:“不是,我们是做小生意的。”老乡很吃惊,说:“什么,南京也有做小生意的?人家说那里全是官!” 所以,其实老百姓心目中的首都都是一样的,和政治、官僚搅在一起,哪有什么可爱而言!

然而,建都总是会给城市带来一个极好的建设机遇,起到促进繁荣的作用。人们总是把首都建设得漂漂亮亮,因为首都是一个国家的面孔。历史上,南京城的三次大机遇应该是东吴、明朝、民国。东吴的孙权奠定了南京城的初步规模,没有东吴就不会有六朝繁华。明朝朱元璋用高高的城墙,把这座城市固定了下来,使南京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砖城。民国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现代化的活力。今天南京的许多东西,都是民国时期奠定的基础。

南京是十朝故都,又处在富庶的江南,历史上的繁华十分辉煌。早在1700年前,左思那篇使得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曾经对南京有过精彩的描述: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人们通常用六朝金粉来形容南京的繁华。《资治通鉴》曾记载着“梁都之时,户二十八万”,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若以每户五口计算,即有一百四十万人。梁距今约一千五百年,在六朝中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王朝。1937年4月29日,南京户口统计处历时三个多月,才计算出南京人口的精密统计数字,为94.5544万人。当时的南京是民国首都,是国内最大的城市,若拿它去和梁朝时的南京相比,竟然还相差一大截。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也不是就南京这一家,西安人大可追溯秦汉和大唐帝国,河南人和杭州人可以怀念北宋和南宋,北京人占着元明清三朝,说起来更是财大气粗。这些古都好歹都是盛朝,南宋虽然弱一些,也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不像南京,号称十朝古都,除了迁都北京前的明朝还像回事,都是不景气和没出息的小朝廷,不仅偏安,而且短寿。因此,在南京这样的城市里,很容易产生怀旧的情绪。历史上有无数优秀的诗人写过南京,写到南京必怀旧,怀旧必惆怅。在南京怀旧,往远处说,可以说到吴越争霸,说六朝金粉,说隋灭南朝毁金陵;往近处侃,又可以大谈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可以说民国,但是无论哪一桩,说到了,都是伤,都不是滋味。

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过于怀旧就容易变得保守,好在南京现在不是首都了,相比北京,南京更应该成为一个温馨舒适的城市,应该把如何改善市民生活放在第一位。历史上的南京繁华,重要意义并不于它是古都,并不在于它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东南重镇,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这里的人民曾经生活得很好、很富裕,有很好的精神生活,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天堂。

说起来有三部名著不约而同地都记录了南京的繁华,孔尚任的 《桃花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当然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里有一段: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路。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四寺;到如今,何至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哪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起卷了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起喷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艳服,招接四方之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这就是南京当年的写照,这样的文字,相信会令许多外地人魂牵梦绕地一定要来一趟南京,去一趟秦淮河。

说来惭愧,我其实真正只在南京玩过一个礼拜,所有的感情居然更多的是精神漫游。中山先生说南京城,“此处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城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对我来讲,南京有一山(紫金山)、一湖(玄武湖),再加上南京人的一点闲适之气已经足够了。还是《儒林外史》里的,第二十九回里:杜慎卿和一班文人坐在那里追古抚今,有一段妙文不妨抄下来: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着那一个的肩头说:“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南京实在应该做天生的名士。六朝的烟水气,早在明清两朝就改变得差不多了。进了民国,更是所剩无几。人心虽然不古,但是就算是那么一点点残余的名士气,继承在南京人的身上,其实也够了。

今晚二条

照进那些异国情调,隐藏着

近代文明与早期全球化的秘密

地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导航
而是一种知识上的享受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如何设计一个新首都?| 行业“冥”灯,老脸往哪儿“哥”| 每一次码人,都觉得是要收钱| 首都的偶像包袱| “首都计划,让南京吃够了老本”| 无力的卧谈:南京到底适不适合做首都| 谁不想有一个《首都计划》| 侵略者如何收集一座城市的情报| 莫非是个中国人?| 过渡与回潮:不中不西,又中又西| 造廓以守民:看首都计划如何“讲政治”| 首都不分南北,停车都是很难| 理念是困惑的,也是妥协的| 汉口:幸运时,它是一座孤岛| 还都南京,重庆是否会衰退?| 还都南京,重庆是否会衰退?| “首都计划”都是自说自划| 首都的路灯及其灯下黑|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