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书法的基本理论及十大“笔法”

.111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虽然说“纸上谈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恭行”,写好书法更重要的是练习;但是,了解一些书法史上理论知识,不仅能答疑解惹,也会对实践练习起到一些益处,更何况这本身也是一种乐趣。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略讲一讲书法的基本理论及用笔上的一些术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一 书法的基本理论

书法在我国历史悠久,爱好者甚众,唯其如此,流派纷呈,理论术语特别多。但是最好不要把它神秘化(如说什么长横的“藏锋”“回锋”形成了太极图的轨迹之类,这些大而不当的无稽之谈,视作娱乐即可),对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看再多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归根结底还是得加强实践练习。更何况理论也本是实践中出来的,与其在“逆锋”“藏锋”对不对等问题上争论不休,还不如抽点时间自己多找本喜欢的帖子练练,毕竟“杀猪杀屁股,一人一个杀法”是不是?

不讲那么玄乎的东西,我们这里先抛开争议性大的内容(如目前网上激烈争吵的起笔要不要“逆锋”,收笔要不要“回锋”之类),先就没有争议的内容略说一说。

笔画的三阶段及笔锋的恢复。

汉字可分为若干笔画,写字时各个笔划又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实际书写时快得多,不会有明显的分解动作),这一点软硬笔书法都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毛笔是软笔,下笔接触纸面后它会变形弯曲。因此,毛笔书法在书写过程中要铺开毫毛,到了收笔时还得整理笔锋,以保持毛笔的弹性,便于下一笔书写。

2.笔法及笔画的形式美。

由于收笔时整理笔锋的需要,就产生若干相应的笔法。其中包括顿笔(回锋收笔,产生圆头)、提笔(出锋提笔,笔画变细)、挫笔(直接提起,产生扫帚断头)、揭笔(扭腕出尖,产生尖头)等。随着毛笔发展为一种艺术,除了整理笔锋的实际需求外,还增加了对笔法的艺术性的要求,以将字体生出好看的姿态。这样,笔法的种类就与日俱增,花样百出。(如果仅出自实用的需要,并不想成为书法家,很多花式笔法可以不管,只做到练书法时注意“恢复笔锋,增加姿态”即可。)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贴

3.笔划及风格的学习。

名列“楷书四大家”的赵孟认为书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用笔”及“结字”。“用笔”管的是笔画的形状问题,“结字”管的是整体的效果问题。这一点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一般来讲只要笔划及结构处理好了,字也就写好了。赵孟还进一步强调:“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他的意思是说,学习书法的重点要放在笔法上,在结构及整体风格上得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

赵孟的这一主张不仅理论上比较高明,在实践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用笔”上曾经疯狂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王体”与以篆入楷行的“颜体”等“用笔”在形态上也有所区别,但基本笔法还是一致的),同时在“结字”上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因时相传”),结果成为书法史名列“楷书四大家”之中,成就巨大。相反,清末黄自元过于继承“欧体”,在“结字”上墨守成规,创新过少,就被人讥为字“俗”。

赵孟的书画

二 书法的常见术语

既然赵孟说“用笔千古不易”,那我们在介绍书法常见术语时,就重点说下其中的“笔法”。

1.提笔。当笔画要求变细(勿过虚、过细)时,将毛笔提起。所谓'密处险处用提',“提笔”多用于露锋、出锋以及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

2.顿笔。指笔画要求变粗变突出时,用力下按,即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顿笔”多用在收笔处或转折处,可使笔画坚实有力,笔力充盈,但不可顿的太重,以免形成墨团。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

“顿笔与“提笔”是书法中最常见的两种笔法,它们对立统一,交错使用,形成笔画的轻重粗细变化。楷书中,长横与长竖的两头,都用提顿法。

3.蹲笔。与“顿笔”类似,但下按的力度轻些。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起调节笔画的轻重粗细及换笔的作用。('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4.驻笔。在两个动笔动作的转换间隙之间的“稍停”。“驻笔”的笔力小于'顿'与'蹲',力到纸面即可,以为下个笔势开展作准备。('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先笔力稍驻,再铺毫按顿。转折及捺笔出捺处的顿笔前,也多驻笔蓄势,作为顿笔先导。

5.挫(cuò)笔。运笔时突然停住,改变用笔方向,以助笔势。“挫笔”多用在转角处,如写钩或转折时,顿按后可以微提笔锋略作转动,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同时又可调整弥补顿按过程中欠完美的笔姿。

6.衄(nǜ)笔。运笔下行又逆转往上的动作,多用在写钩和点之时。颜真卿及柳公权的楷书都有'鹅头钩',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由于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势而上,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笔画就显得更加苍劲。

7.转笔。用圆转法将字中转角屈折处写成圆势,或指运笔时左右圆转运行,连续又略带停顿,连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以使线条点画浑而厚实。('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圆转时,运笔不可太慢,以防臃肿之病。

8.折笔。笔锋翻转,从阳面向阴面,使棱角方正。折笔的速度要比转笔快些,这样才能方劲刚健,痛快遒劲,带出方势。'方笔用翻',笔势折叠带方,与折角圆转的'转笔'相对。

9.抢笔。空中落笔起势或空中收笔回力。抢笔与折笔有相似之处,但速度快,是瞬间的动作。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收。再如写横时,可变“横画直落笔”(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为'虚抢'(意在笔先,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兔起鹘落,迅速落纸,笔势劲健)。

10.揭笔。扭动手腕,把笔锋倾侧过来,改变中线产生尖头、尖锋收尾。“揭笔”多用于撇捺的收笔动作,倾侧笔锋后,行笔的笔心就改变了原来的中线,然后把笔锋沿着新的中线拉到尾,尖锋收尾,这样做可以避免出现断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