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OM
世间的万物与芸芸众生,都是美的化身,只不过在更多时候,这种美丽会被深深的隐藏在平凡的表象之下,期待着独具慧眼的人们去发现和记录,'生命美丽'方得彰显。善于用镜头直抒胸臆,表达赞美的摄影师们,恰是美丽的记录和传承者,他们总是能够用自己充满智慧的灵感,结合独特的镜头语言,从生活里的一瞬间,提炼出动人的美丽。2015年1月,奥林巴斯在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生命美丽--奥林巴斯2015年名家摄影展',向公众分享了40余幅使用奥林巴斯OM-D微型单电相机拍摄的优秀作品,内容涵盖了纪实、人文、风光、时尚艺术等多维度,全部由8位奥林巴斯签约影像文化传播大使亲手创作,代表了大师们对'生命美丽'影像文化的不同诠释和解读。今天,就让我们从王文澜、李舸、解海龙三位大师的人文作品开始,一起领略OM-D镜头下的'生命美丽'。
王文澜老师作品
王文澜老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助理。四十年摄影人生,在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时代走过的印迹。记录时代印记,是他最常见的创作风格,在他的镜头下,普通人的生活瞬间和常见的社会面貌,往往却能够显得那么意味深长。第一幅作品取材于工地旁一个简陋的摊档,等待顾客光顾的店主与炉台上热气蒸腾的笼屉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体,这正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历经变迁,破茧重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幕,已经成为变革的小小缩影。不破不立,虽然入目一片简陋、苍凉,但翻过这一页,就是蒸蒸日上的新生活。在处理的手法上,王文澜老师特别使用了OM-D相机的艺术滤镜功能,加强视觉冲击,突显OM-D艺术渲染力。第二幅作品则使用了针孔特效艺术滤镜创作,眼前供建筑工人就餐的小食摊,被广告版中的建筑效果图包围,强烈的对比,仿佛在向世人诉说,万千的广厦豪宅,都是出自于这样一个个渺小的身影,让人对辛勤劳作的建筑者肃然起敬。
李舸老师作品
李舸老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多次任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年赛、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委。同时他也肩负着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工作,对于瞬间的捕捉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深厚功底。虽然只是一次东瀛采风的随拍,李舸老师的创作仍然一丝不苟,于细节处时刻彰显大家风范。第一幅作品中,室中人看似随意的凭窗一瞥,被李舸老师定格在画面里,结合背景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景那冬日里的枯枝,还有透过窗框依稀可见的室内装饰,构成了一幅异国冬日闲居图。
而第二幅作品则是取材于正在梳妆的新娘,人物脸上那即羞涩、又对未来甜蜜生活充满憧憬的表情,被OM-D镜头准确的捕捉了下来。透过这两幅作品,不难看出OM-D家族产品在纪实、随拍、捕捉精彩瞬间方面的出色表现,特别是第一幅作品,遭遇了复杂的光影变化、强烈的明暗对比和镜头与人物之间的多重阻隔,依然能够准确曝光、保持恰到好处的景深控制,这要求摄影师有着深厚的功底,对相机和镜头品质亦是不小的考验。
解海龙老师作品
解海龙老师是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他的作品《大眼睛》成了'中国希望工程'的代言,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运。此次,解海龙老师的俄罗斯印象作品让我们有幸触摸到万里之外的别样风情。
解老师延续了之前使用胶片相机时惯用的方形构图,并且在拍摄照片时使用了OM-D相机搭载的针孔效果滤镜,将两幅作品处理地恰到好处,营造出了浓郁的胶片相片味道。此外,对于人像抓拍类作品而言,不给被拍摄人更多压力和干扰是一幅照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单反相机庞大的机身和镜头势必会被拍摄对象所察觉,从未失去了最自然的状态与表情。而小型轻量化设计的OM-D家族产品在抓拍人物时优势明显,配合超高速对焦系统,将大大提升该类型作品的拍摄效果,为摄影师带来更加轻松的拍摄环境和体验。
王文澜、李舸、解海龙三位老师,是国内较早开始使用OM-D相机进行创作的摄影师,品鉴他们的采风作品,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OM-D的真实拍摄表现。在他们艰辛的创作过程中,紧凑轻量化的OM-D可以让摄影师放下沉重的背囊,不知疲倦的醉心创作。OM-D镜头下的人文作品,是照片,更是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总是能够让人产生更多的遐思。这是大师镜头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OM-D收获摄影师信赖的原因。
作为专为高端用户度身打造的顶级高性能微型单电相机,OM-D坚固、小型化、高性能的设计理念,集合符合专业用户习惯的取景、操控和快门手感,实现了与传统单反类型器材截然不同的拍摄体验。'忘记沉重,用心拍摄',OM-D的天空下,人文摄影,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