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以诗为论,提出了鲜明的唐诗发展理论,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在杜甫的诗作中,有一组诗是很特别的,一共六首诗,相当于一篇论文,论述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通过对庾信、初唐四杰诗歌的评述,阐述自己对唐诗如何继承魏晋六朝时期诗歌的文化遗产,如何看待唐诗当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是一篇唐诗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论述,对于唐诗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放到现在,对于文化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诗歌从先秦时期启蒙,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经过汉代兴起,乐府诗形成并成熟,魏晋六朝将诗歌发展成熟,但由于时代更迭太快,文人们没有好的物质基础和创作背景,诗歌逐步走向重形式而轻内容,文辞绚烂靡丽、大量用典,诗人们更在意诗歌形式和语言技巧,反映现实社会和民众基础较少。
进入唐朝,古诗歌迎来发展顶峰。初唐时期,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对魏晋六朝诗歌进行改革,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务实去华”的诗风改革,引起争论,在此背景下,杜甫于公元761年,写了这组《戏为六绝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继承批判接受发扬、不厚古薄今的论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先进性。
这组诗由六首诗组成,名为《戏为六绝句》。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诗篇,有独立的主题,组合起来又前后联系、精神贯通,浑然一体。组诗的第二首是对“初唐四杰”的评论和肯定。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但你们这些守旧的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最终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的诗作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