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玉兰纪念奖颁发,闵行两位外籍人士获此殊荣

9月15日,来自15个国家50位杰出外籍人士被授予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闵行区推荐申报的张连山、申安迪2位外籍人士位列其中。这些外籍友人在推进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付出了智慧与辛劳。他们热爱上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风采。

“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市对外表彰系列奖项之一,由上海市政府于1989年设立,旨在表彰和鼓励为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奖项每年颁授一次,至今已有1316位外籍人士获此殊荣。

张连山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恒瑞医药高级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体组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和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评审库专家……
作为信念坚定的创新药研发专家,面对国内新药研发起步晚,国人用药难的现状,为推动祖国医药产业发展,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2010年张连山毅然回国工作。目前担任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已常驻上海工作十年。
快速推动恒瑞在上海的产业布局
在张连山的带领下,恒瑞研发呈爆发式增长,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张连山多次向公司建议,最终确定上海作为恒瑞全球战略布局的重点。目前,已助推恒瑞在上海成立多个分/子公司,包括盛迪、森辉、瑞石、瑞利迪等,并在张江推进总部园项目和产业化基地项目。上海盛迪作为恒瑞医药新的全球临床医学中心和管理总部,于2018年正式启用。2020年,上海各公司总产值达32亿,税收3亿。
目前公司新药研发成就斐然,已经有8款创新药在国内上市。在肿瘤领域:艾坦是全球首个口服抗胃癌药;艾多是中国首个获WHO化学命名的G-CSF产品;艾瑞妮为中国首个原研抗乳腺癌药,填补国内空白;艾瑞卡是唯一拥有6个获批适应症的国产PD-1单抗。上述药物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艾瑞颐于2020年底获批,为中国首个原研PARP抑制剂。“要让中国患者'吃得上’'吃得起’。”张连山说,让老百姓享受民族原研创新的红利。在糖尿病领域:恒格列净于2020年递交上市申请,是首个在国内申报上市的国产SGLT-2抑制剂,有望打破原研垄断。
在公司创新上,张连山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恒瑞构建完善的“创新药物研发综合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生产平台”,突破靶点发现、筛选评价、抗体药物偶联物研发、抗体生产等多项卡脖子技术,为上海建成科创中心做出关键性推动作用。已推进50多个新药进入临床,24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依托这些国际前瞻性项目,上海恒瑞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9项,市级项目21项。
促进医药长三角一体化,
助力上海总部经济发展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发展总部型经济方面,也是张连山关注的重点,他积极推动恒瑞研发快速进展,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恒瑞、上海盛迪、南京研发中心、连云港研发中心、苏州研发中心分工明确,各区域紧密配合,互通互联,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创新,促进医药行业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作为恒瑞最大的研发中心,上海恒瑞持续壮大,2020年被认定为民营企业总部,为上海实施总部型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张连山还为中国医药发展建言献策,加速与国际接轨。作为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张连山多次参与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卫健委制度汇编,如《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2035年中长期规划专题报告》《十四五技术发展战略与预测》等,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张连山还多次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评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上海申康医院” 项目评审等,加快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培养研发人才队伍,
输送大批量高层次人才
在张连山的推动下,已为恒瑞建立45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中上海2955人,包括博士414人,硕士1229人,海归287人。在上海十年,为行业培养输送大批研发人才。恒瑞因此也被业内戏称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
作为高校产业/客座教授,联合指导博士22名、硕士40名。每年组织企业高层次研发专家数10人参与研究生授课,实现校园和企业的无缝衔接,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起到关键性指导作用。
在关注人才建设的同时,张连山还积极参加公益,牵头促成多项捐赠,共计捐赠逾4000万元,用于爱心助学及人才培养,如连云港市赣榆区小学教学设施建设。促成多次药品捐赠、大型义诊及公益项目,支持国家西部建设。
2018年,恒瑞作为发起人,捐赠500万元,设立“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促进医学专家增进交流,让民族制药品牌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获益。
此外,恒瑞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启动全球采购,捐赠物资逾3300万。国外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张连山作为恒瑞代表,助力中意医疗机构开展多场视频连线,全力推进世界战“疫”进程。

申安迪

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校长

2013年8月,来自英国的申安迪开始担任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学部助理校长;2015年8月—2019年7月他担任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学部校长;2019年8月,他担任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总校长。

8年来,在他努力下,学校将“学术成就、运动课程、科技探索、表演艺术、公民意识”作为学校的“五大支柱”,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充满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IGCSE成绩以90%的通过率远高于全球67%的平均通过率,其中获得A或A+的学生近70%;学生IB平均分数达36分以上(全球平均分29分),2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4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

在申安迪多年的努力下,学校已成为在沪外籍人士公认的优质学校,每年,超过2000名外籍学生在英国学校就读。2016年开始与华东师大长期合作在学校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已协助培养了近100名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他还积极与属地镇政府合作,促进优质外资企业在华漕落户,解决外籍员工子女入学问题。在他的推动下,2014年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将中国区总部落户华漕,每年上缴税收约6000余万元,累计缴税额达3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19年申安迪成为华漕金丰国际社区促进会理事,他热心社区建设,积极参与文化双向传播、社会多元治理和各项社区活动。他积极发动学校教职工参与“洋居民议事会”活动,为华漕的发展建言献策;定期组织学校学生到居民区开展共建和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学校的师生参加华漕社区国际家庭日、迎新年社区活动,通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申安迪身体力行地推进多项公益活动。每年圣诞节开展“Giving Tree”项目,他和家人以及发动全校给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悉心挑选、赠送礼物,分送到浦东新区、闵行区、青浦区、苏州市等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手上。开展残障儿童及家庭关爱项目。推动与上海华新残疾儿童康育院合作,为特殊障碍儿童每年提供捐赠物资、善款。几年来,学校累计公益捐款150万元,捐赠各类物资超过1000件,累计帮扶残疾儿童80名。目前该项目纳入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全球校园挑战,使项目不断深化并形成长效机制。

在他的带领下,参与社区公益、履行公民义务已成为英国学校师生的自发行为。学校2名七年级学生每周六上午10点开设“双婷英语公益培训班”,5年来为本土学生免费教授和练习英语口语,共计提供服务200余次,服务本土学生超过3000人次;学校的老师也利用暑假在华漕的居民区公益开展语言文化讲座,增进本土居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积极推动上海对外交往

在申安迪带领下,该校目前已成为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在华教育领域的旗舰校,成为集团在华布点的样板。目前,该集团在国内开设的学校共有国际学校3所,双语学校10所,遍布北京、浙江、广东等11个省市。而他倡导的“五大支柱”理念,成为集团成员校竞相学习的模板,对打响国际教育的上海品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做好“家门口的文化传播”。从2016年至今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文化进校园的活动80余场,如:2016年“我与上海一起成长”的海报设计,2017年“中国故事 演绎精彩”的戏剧展演和2020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展演等,加深学生们对上海的情感。积极组织学生家长感受中国文化,体验闵行传统民俗、探访古镇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达500余人。2020年组织员工和家委会代表参与了“走进市人大”活动,帮助外籍人士了解海派文化,宣传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他的推动下,2016年英国学校正式成为YCT和HSK的考点,每年设置6个考场提供从汉语1-6级的考试。截至目前,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了考试,达到最高6级的人员接近参考人数的10%。

带头支持复工复产,

发动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

新冠疫情发生后,申安迪立即取消了原定的出国计划,决定留沪,并号召教职员工尽量留沪。对已在国外的师生,通过邮件号召大家尽快回沪,在准备复课阶段共计发出各类与防疫相关的邮件3000余封。他积极协调和开展校园疫情防控检查,落实整改完善,学校成为全上海第一家全部教学员工主动进行核酸筛查的国际学校,起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在2020年4月成为第一批复课的国际学校,有效地支持了全面复工复产。复课后,全校教职员工到岗率达到100%,学生返校率达到99%。

复课后,申安迪领导全校员工继续全面落实防疫要求,号召学校师生在沪过节、并参与华漕镇国际社区的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学校员工接种率已超过50%,为闵行区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际学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