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多少岁就该心满意足了?心理学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古人有句话叫做“人活七十古来稀”,是说在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劣,并且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低,粮食的生产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依赖,遇到水旱虫灾便会遭受饥荒,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加上医疗条件差,平均寿命大约在30~50岁之间,一个人活到七十岁已经是稀有的情况了。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孔子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农业生产和医疗条件水平的提高,人们活到七八十岁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已然成为现实,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一个人究竟活到多少岁是合适的呢?
获得过心理学界最高荣誉“爱德华·李·桑代克”奖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他《发生认知论原理》一书中指出,人类寿命与社会息息相关,并强调了生物逻辑和社会逻辑之间令人惊叹的重合。
有关调查显示,7%的全国总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代表着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而对于人类理想寿命是多少,让·皮亚杰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认为应当是70~80之间。
如今社会的70~80岁,大多数人能够生活自理,身体活动自如,大脑的思考能力不至于退减到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因而也不需要家里的子女照顾生活上的起居,没有了繁重工作的同时享受着国家的退休保障,平时培养一点休闲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和社区的老人一起散步、打牌。
然而,这个年龄段也是身体出现问题的开始,因为我们无法拒绝人会衰老的事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平日注重皮肤保养,强健体魄,70~80岁也逃不过生理机能减退、代谢缓慢的事实,很多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的状况。
最佳退休年龄
当我们陪伴家中的老人时,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社会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当老人无法快速学习新鲜事物时,选择退休是最明智的。那么,在什么时候退休比较合理呢?
对此,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是60左右,这时老年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经验可以给后辈提供参考和帮助,并且此时正是下一代年轻力壮、思维敏捷之时,选择在这个年龄退休还可以更好地为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做准备。
老来得病是常态
生病会给人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并且还会影响心理状态,有科学表明生病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消沉的情绪中,而由于衰老带来的影响,老年人得病比青壮年更不容易痊愈,因而老年人遇到身体状况不佳时,心里会更加郁闷,加之有些老年人抗拒接受自己衰老的事实,面对身体疾病会更加悲观。
很多老人饱受身体每况愈下之苦,比如早醒、失眠、视力下降等,这些不是疾病,而是衰老的表现,听起来是小毛病,却会给生活和心理上增加负担,比如看不清东西导致行动更加缓慢小心,或是睡眠不好导致精神状态差,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事实上,人老后应当理性对待生理疾病,明白疾病是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的表现,而身体出现问题是衰老带来的结果,老年人生病并不代表自身的社会价值下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有利于恢复健康。
顺其自然
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受到…管理或限制”,可以看出,自然变化是一切事物运行的根本,古人无论是进行农业生产还是治理国家,都讲究要顺应自然,跟随着自然变化而变化。
古人在养生方面颇有研究,但都离不开自然,最简单的养生方式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养生方面,古人讲究阴阳,本质上也是随着太阳的运动而变化。正所谓“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衰老无法逆转和阻止,对于人老去的事实,正确的做法是坦然接受。
作者 | 汤先生
编辑 | 汤先生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和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