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我的人”
1521年4月,十五岁的小镇青年朱厚熜,从湖北钟祥到达京师,却在郊外停了下来,不肯入城。
大臣们目瞪口呆,不是说好当皇帝么,怎么突然变卦了。
嘉靖心里如同明镜,作为正德皇帝的远房堂弟,能被选作皇帝,原因很简单,他在北京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孤身一人,势单力薄。
对于首辅杨廷和,以及太后张氏来说,这位年轻人毫无根基,应该是可以捏在手中,任意摆布。
嘉靖说,我本来就不想当这个皇帝,你们说是国家大事,江山社稷为重,我才勉强同意。
既然如此,我们先来商议一下我父亲的名分问题,我若当了皇帝,我爹兴献王也得追封为皇帝。
总之,这事儿不弄明白,我这个皇帝不当也罢,大不了大家一拍两散。
嘉靖皇帝还没登位,便与大臣们就“谁为嘉靖帝皇考、以及生父尊号”等问题,叫上了劲,寸土不让,史称大礼议之争。
大臣们开始并不清楚,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为这些虚无琐事大张旗鼓,大动干戈。
后来,有一个叫张璁的人想明白了。
皇帝搞事情,并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强行制造出一个话题,让大臣们完成选边站队。
皇帝孤身进京,无人依靠,大臣们若是团结一心,那皇帝便被彻底被架空了。
杨廷和不听话,换了这位首辅,百官不听话,总不能罢免所有臣子吧。
初来乍到的新皇帝,首先得有自己的基本盘,从一而十,再而百千。
皇帝要招自己人,大礼议便是投名状。
张璁于是挺身而出,高调地支持嘉靖,桂萼、方献之等人跟着呼应,嘉靖皇帝则进行大力提拔。
张璁自此平步青云,从刑部主事,一口气做到内阁首辅。
张璁等人本是微末小官,全靠皇帝支持才能上位,又因为大礼议一事儿,跟其他文官已然决裂,便只能死心塌地跟着皇帝。
嘉靖制造了一场大礼议事件,将朝廷分成两半,逐渐掌握了朝政。
再往后,嘉靖更是将谋术玩到极致,一次次分化群臣,夏言、仇鸾、徐阶车轮战严嵩,在动荡中逐步稳固自己的权位。
嘉靖用的手段,换成现代话术便是服从性测试。
在特定的场合内,抛出一个反常的、离谱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看受众者的反应,是顺从还是对抗,借此来甄别对方的立场,分辨亲疏,区分敌我,最终进行拉拢或打击。
最著名的服从性测试案例,便是赵高的指鹿为马。
赵高牵来一只鹿,跟秦二世说,这是马。二世说,不对啊,你怎么把鹿叫作马?
即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用一场荒诞的行为进行判别,说是马的人听话,是自己人。
说鹿的人便是敌人,那就找个机会全部杀掉。
另一类典型情形,便是劝酒。
酒桌上的大多数人,并不见得喜爱饮酒,酒气味辛烈,口感不好,又伤身体,喝多了更会失态忘形。
劝酒者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仍会强迫对方饮酒,喝了是自己人,不喝便不够朋友。
对方在明知会受到一定伤害的情况下,不得不喝完这杯酒,只是为了展示出顺从的姿态。
在政治里,服从性测试的背后是宣誓效忠和彰显立场。
身居高位的人相当敏感,几个问题终日萦绕心头。
你还是不是我的人,你以后会不会背叛我,你是否威胁到我?
就连康熙和韦小宝这么深的交情,到了最后,皇上也不得不摊牌,小桂子,你一生一世,就始终这样脚踏两条船吗?
逼得韦小宝退隐江湖,了无踪迹。
笑傲江湖里,岳不群驱逐令狐冲的最大原因,便是认定大弟子的立场变了。
从小抉择到大是非,令狐冲每次都坐歪了屁股,总是站到岳不群的对立面。
岳不群是气宗弟子,令狐冲一天天做大,走的却是剑宗路线,极大影响了岳不群执政的合法性。
华山派内部路线之争,容不得半点马虎。
不是自己的人,越强大,反噬越大,自然是不能忍。
嘉靖和岳不群这类政治人物,相比于能力,更看重立场。
你是不是我的人,这个问题便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