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随想
这两天在参与秋季高考的组织工作,自然想起了自己在校期间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事情。学生期间参加了无数次的考试,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有这样几次:
一是中考
我是1978年的夏天念完初中,参加县里的中考的。当时是如何考试的,考了几门课,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上高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比现在考大学容易。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就回乡务农或者顶替父母上班了。可以上的高中只有两所学校,一个是面向全县招生的县一中,另一个是面向公社招生的高中。我所在的乡村初中,有两位学生考上了县一中,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全校都以我们俩为傲,我当时也有点沾沾自喜。不过到了高中之后很快就理解“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这句话的含义了,原来初中学校里的“学霸”,到了高中一下子就从“鸡头”变成了“凤尾”,那种感觉让我印象深刻。
二是高考
我考上大学的1981年,高考考试科目突然从原来的五门课变成了七门课,新增加了英语(满分50分)和生物(满分30分)两门高考学科。当时的考试方案更改不像现在这样很规范,让考生三年早知道,经常是在高中最后一年的某个时间点临时通知的。学校没有思想准备,别说上课了,连教师都储备不足,教我们的英语教师还是临时从县化肥厂招聘过来的,因为他平时坚持听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我们仅仅学了几个月的英语就匆忙上阵,英语学科考试成绩惨不忍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高中英语学科基础没打好,对后续的大学读书以及工作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在高中读书期间,我在正式考试中物理学科的成绩几乎都没有及格过,这让我对自己是否具备物理学科思维很是怀疑。没想到在高考中,我的所有所学科成绩就物理最高,这让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专业选报都和物理相关,现在已经在基础教育物理学科领域耕耘了34年,还真有点“一考定终身”的味道。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包括学驾照的考试、应聘的笔试和面试、攻读硕士课程、博士学位的一系列考试等等,这些考试都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一些作用,但影响最大的考试还是高考。正是因为那一年的高考成绩和志愿填报,奠定了我此后的工作基础,让我不仅成为教育改革的坚定实践者,也成了高考改革的一路同行者。
三是大学学业考试
在大学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学期终了的考试绝对是一次次的折磨和考验,稍微掉以轻心就会落到补考队伍的行列之中。大二的那一年,普通物理电磁学的考试,班上只有不到十人考出了及格的分数,绝大多数都进行了补考,还有几位同学直到第二年跟着下一届再次进行考试,才过了这道坎。对物理系的学生来说,四大理论力学绝对是难啃的骨头,很多学生更是在这四门功课上栽了跟头。我很庆幸,大学四年所有学科的成绩全部及格,没有补考的科目,全班60位同学,毕业时没有补考科目的同学只有五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有幸被选中留校,在1985年的夏天,成了含着泪水欢送一个个同学离校的成员之一。
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印象最深的考试有两次:
一次是思政老师组织的期末考试。老师给出期末考试的两种方案,一种是按照常规闭卷考试,另一种是老师给出一个论题,我们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我选择了开卷考试,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之类的文章,没想到最后还得了高分。我平时就有读书的习惯,因为要完成这份答卷,自己到图书馆借了不少书,这对激励我坚持读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完成一篇论文式的答卷,也让我学到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对我在工作岗位的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也具有奠基意义。
另一次是毕业时的论文答辩。我毕业的那一年,大学里第一次组织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我们班有五位同学的论文被选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当时我论文的研究方向是量子力学中电子在势井前后的运动特征分析,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在图书馆里泡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我的指导老师对此非常满意,能被选中参加答辩,他自然也高兴万分。答辩时因为五个同学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学院所聘请的答辩专家也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其中有一老师问我了一个有点偏离我的研究方向的问题,被我的导师一顿鄙视,直接就在现场拿他开涮了。我自己回答了哪些问题已经记不得了,但老师的护犊之情让我没齿难忘。
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与考试有关试的故事,也是一串又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