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秦岭七十二峪之石砭峪看石

秦岭七十二峪之石砭峪看石

郑凡涛||陕西

石砭峪位于长安区五台街道办事处境内。石砭峪因石得名。峪口有一巨石形似河鳖,故取峪名“石鳖峪”。后嫌此峪名不雅,取当地方言谐音,叫作“石砭峪”。石砭峪河出峪口后化身为“滈河”,是著名的长安八水之一。峪内有水库,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是西安市黑河饮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每年向西安市供水3000万立方米。

为了切实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西安市政府不允许私家车进入峪口,统一由电动摆渡车接入峪口。游人也可步行上山游玩。为了充分享受自然山水风光,我们选择了步行上山。

刚进山门,一眼看见道路右侧近百米宽的河道里,乱石遍布,少见流水,如同石河。仔细看去,大大小小的石头形态各异,白花花的一片,或立或卧,或斜或直,或横或竖,挤满了河道。那穿流其间的清清河水,倒成了这河道的配角了。

走了两百多米,看见河道中间几块巨石耸立,很有气势。一块四五米高的不规则方形石头斜着身子卧在河道,另外一块和它体积大小差不多的长形石头伸出一米多长压在它上面。有意思的是这个长形石头压在它上面的部分神似一个鱼头,好像是一条大鱼拱斜了它。让人忍俊不禁,驻足围观。

再往前走了不远,拐了一个九十度的直弯,看见河道猛地收窄不足三十米。河道里几块巨石相互挤压,围成一个小潭。这个小潭紧贴河对岸的悬崖,透彻见底,涟漪不止,我们这才听见哗哗的流水声了。这景观和初进峪口时看到的河道全然不同,让我们不禁仔细端详起这石砭峪河来。

河道对岸的悬崖,由河道往上有五六十米高,危石裸露,怪石嶙峋。再往上却是绿树覆盖,坡度缓和多了。抬头环顾,只见身后满山青翠,一眼看不到顶。湛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悠闲地慢慢飘动。虽然是艳阳高照,却全无酷热感觉。阵阵清风徐来,反感全身凉爽。顿时,我的身心轻松了许多,一周工作带来的疲惫和不堪,顿时化作乌有了。

继续漫步向前,一路观山望水看石赏花,悠闲之情难以言表,于是大声唱起歌来。忽然两只不知名的硕大山鸟鸣叫着从眼前飞过,像是抗议我惊扰了它们。我只好笑着闭嘴了。

等它们飞远了,我刚要说话,却一眼看见右前方河道里巨石遍布,气势不凡。好奇之心顿生,疾步向前查看。来到近前,站在河岸望去,只见靠近河岸的一块三角形巨石,恰似一只大鳖卧在河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石鳖”?

顺小道,下到河床,来到块这巨石跟前仔细观看。只见这巨石高约四米,宽约三米,顶尖底宽,神似河鳖。鳖腹花纹斑驳,刻有文字。左边中部刻有“石砭峪”三个黑色大字,落款“长安X虎”,中间那个字破损看不清楚。正中上部刻有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落款:“云中鹤XXX”,后面几字,眼拙难辨。正中下部刻有草书诗句,字迹浅淡不易辨认,只是依稀认得是王维好友祖咏所做《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落款“长安XXX”,后面三个字破损难辨。左上方斜着刻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落款“XXX人”,那几个字着实看不清楚。

我不知刻写老子名言的这人出于什么认知。反正以我理解,王维在《终南别业》所言:“中岁颇好道”的道却不是道家的道,应当是“佛”道。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好佛参禅,以山水之乐为寄托,自言是:“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也许是其人有感而发,与王维的这首诗没有任何关系,是我多想了,且不论了,还是看石吧!

关于眼前这个石鳖,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说是这峪原名叫作“潏峪”,很久以前有康家三兄弟住在这峪内。有一年,河水突涨,冒出一个大鳖,兴风作浪,祸害两岸山民。康家三兄弟十分生气,决心除掉这个祸害。他们来到河边,等到大鳖一出现,性急的老三就跳进河去,一下子就趴在大鳖背上了。可那个大鳖十分凶狠,老三一个人根本就控制不住它。老大、老二急了,就也先后跳进河去,三个人一起才把大鳖制服,把它压在河道边上不得动弹了。说来也怪,大鳖刚一被制服,河面马上回落下去了。岸边围观的乡亲们齐声叫好,掌声如雷。

高兴之余,兄弟三个忽然发现他们没法松手。只要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松手,这大鳖就又能活动了。这下子不光他们傻眼了,岸边的乡亲们也傻眼了。僵持了一会儿,忽然一阵大风刮来,三兄弟和那个大鳖都变成了石头。乡亲们为纪念康家三兄弟,就把这“潏峪”改名为“石鳖峪”了。

如今不见鳖背上康家三兄弟的化石,只有这石鳖独自趴在这儿,抬头仰望。人都说万年的王八千年的鳖,可这石鳖想来千年万年不止,该有亿年了吧?

往石鳖周边望去,几块巨石形状似碗,似球,似台,似墙坐落在河道之中,高低错落有致,成潭成瀑,别有味道。望着这场面我不由得感慨:这石砭峪河到底是石河还是水河?

我看过翠华山山崩形成的石海,今天竟然又见到自然造化形成的石河。感慨之余猛然觉得刚才在石鳖腹部刻写:“道可道非常道”的人一定是和我一样看了满河的石头才乘兴而为。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这水有七善,算得是至柔之物;这石坚硬如铁,算得上是至刚之物。日积月累,滴水可以穿石;巨流迸发,可以开山移石。石头要想立足河道,那就得适应水流禀性,否则就会被河水冲走。石砭峪河道里的这些石头,看来是深知这水之禀性,才会天长日久留在这里,不但和水相依相存,还让石砭峪河貌似一条石河。这道在自然,道在天地。

吁兮,石砭峪之石,看了又看,悟出道来,今日之行,实属不虚!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郑凡涛,陕西咸阳人,笔名海岸线。在西安某国企工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秦岭扯袍峪:一条未开发的峪道,徒步遇见翡翠谷和神秘巨石

    2020年西安私家车主最痛心的事情之一,大概是秦岭八大峪口开通摆渡车了,原本一脚油门就能领略的美景现在难得相见了. 不过,秦岭之大,峪口之多,只要耐心找找,你会发现西安周边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峪口- ...

  • 【滋水 · 散文】冯小良:石头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82期︱  审稿|马晓毅    编辑|王会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 ...

  • 华州七十里桥峪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 州 桥 峪 作者 邵拉雄 华州桥峪古称招峪,距大明镇南部山区5千米,峪口海拔764米,东北距金堆峪口2240米,峪道深35千米.<山海经>云: ...

  • 西安周边最值得去的秦岭五大峪口,你去过几个?

    在陕西人心中,秦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陕西人和秦岭咫尺相望,秦岭以其丰富的资源滋养沁润着陕西人,不但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而且还呵护着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的芸芸众生. ...

  • 散文||秦岭七十二峪之耿峪闲坐

    秦岭七十二峪之耿峪闲坐 郑凡涛||陕西 耿峪位于周至县九峰乡,沟内有村名作"耿西",有寺名作"香山",有山名作"首阳".高山雨水成河名作&q ...

  • 散文||秦岭七十二峪之清峪漫步

    秦岭七十二峪之清峪漫步 郑凡涛||陕西 清峪位于蓝田县玉山镇腰祝村和厚镇乡管道村之间.峪内有古道穿越秦岭直通商洛市洛南县,过洛河可达河南卢氏.灵宝.峪内有河,因峪得名"清峪河".这 ...

  • 散文||秦岭七十二峪之子午峪怀古

    秦岭七十二峪之子午峪怀古 郑凡涛||陕西 石砭峪位于长安区五台街道办事处境内.石砭峪因石得名.峪口有一巨石形似河鳖,故取峪名"石鳖峪".后嫌此峪名不雅,取当地方言谐音,叫作&quo ...

  • 《神奇的秦岭七十二峪系列(五十五)》

    2021.5.13./作者:窦文彬 杨永辉 编者按: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是黄 ...

  • 《神奇的秦岭七十二峪系列(五十七)》

    2021.5.25./作者:窦文彬 杨永辉 编者按: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是黄 ...

  • 秦岭七十二峪

    ----------------------- 关注"户外阳光",阳光脚步带你走进户外,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 秦岭七十二峪 摄影/编 ...

  • 《神奇的秦岭七十二峪系列(六十七)》

    2021.8.30./作者:窦文彬 杨永辉 编者按: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是黄 ...

  • 秦岭七十二峪,哪个更适合周末带孩子去玩?

    感谢邀请,秦岭七十二峪,峪峪各不同,处处是景,有文化,有山水!周末带孩子去的话,我推荐下面几个峪! 蓝田赛峪 自驾攻略:距离西安约65公里,走沪陕高速,蓝天下高速,然后左拐344国道,左转走环山路,玉 ...

  • 秦岭七十二峪‖“麻峪”传说动人风景美

    麻峪 陶浒 绘 传说,秦岭潼关段七条著名的峪道是七仙女不经意飘落到人间的锦绣罗帕.如果真是这样,麻峪真的是玉皇大帝最不待见的女儿.论雄伟高大,麻峪的山峰远不如桐峪和太峪:论景色秀丽,它不如善车峪和蒿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