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清竹:评改诗之二十一 潇潇暮雨情何限,报以东风一片烟

青梅

作者  方远

园林春暮景澜漫,梅子黄香似玉丸。

临历雪霜寒苦尽,唯君最懂识甜酸。

澜漫,亦作“ 澜熳 ”。1.分散、杂乱貌。《淮南子·览冥训》:“主闇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脩。” 晋 潘岳 《沧海赋》:“徒观其状也,则汤汤荡荡,澜漫形沉,流沫千里,悬水万丈。”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离思春冰泮,澜漫不可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 形容色彩浓厚鲜明。晋 左思 《娇女诗》:“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诗人每用澜熳字,玩诗意乃淋漓酣足之状。”
3. 兴会淋漓貌。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园林春暮景澜漫,梅子黄香似玉丸。这两句上句是概括的总写,下句是详细的特写。诗人对园林既写出总体的印象,也写出细致的观察。

临历雪霜寒苦尽,唯君最懂识甜酸。语言安排需要略作调整。如果多看古诗文,便可知道古人一般不会这样组织诗句的结构,这句应该是“临雪历霜”。这样就历历分明,可以看得清楚炼字炼得怎么样。因为写诗词一定要讲究炼字。之前作者写“临历雪霜”好像还感觉不出什么来,但是把它们落实到一字一意上,立刻看出来动词恰当不恰当。梅子虽然没有经历雪霜,但是梅花是经历过的,所以诗人写经历雪霜的其实是青梅的前身——梅花,当然都是它,只是蜕变了形象而已。那么是否应该讲清楚“临雪历霜”的时候,还是梅花的那种形象呢?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具体怎样安排语言,是有了思路之后,再仔细构思的。因为经历霜雪和“苦寒”仍然是一个意思。

唯君最懂识甜酸。“懂”和“识”,是一个意思。意思重复,二取其一,要简练,扼要,哪怕把前面的“最”铺展开,成为“最是”也是可以的,因为“最”和“是”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两句改为:披雪历霜寒苦尽,唯君最是识甜酸。

青梅(修改稿)

园林春暮景澜漫,梅子黄香似玉丸。

披雪历霜寒苦尽,唯君最是识甜酸。

作者 天高云淡

庚子,四月八日。阳春丽日,武汉终得解封,清缘东里,北京。

山山花烂漫,处处草菲薇。

布谷声声唤,纷纷柳絮飞。

封城降疫疠,解禁出重围。

黄鹤惊离去,缓缓可来归。

这首诗有一行小序,可以使我们对作者写作的缘由,以及作者所处的位置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首诗的主题是“归”,首联颔联写春归,颈联写武汉解禁,尾联写黄鹤归。从这个安排上,显得太杂乱了。这首诗的主题是写谁的“归”?如果写春天的归,作者写的是北京春天的归,和武汉封城,解封又有什么关系呢?假如有关系,那就要写清楚这种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关系。

山山花烂漫,处处草菲薇。菲薇,应该写作:“霏微”,杜甫诗,“水晶宫殿转霏微”。这两句前面都用叠字,很有特色。例如唐朝诗人寒山有一首诗,每句前面都用叠字:“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还有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山”和“处处”以及“花”和“草”,写出了无所不在的春天美景。

布谷声声唤,纷纷柳絮飞。这里“声声“的位置错位,因为后面”纷纷“又是靠前的位置。这样显得写作态度不够严谨。当我们觉得一个词语的平仄不合适的话,汉语言极其丰富,是可以找得到别的替代的。例如布谷鸟也叫作:杜鹃,杜宇,鹈鳺,谢豹,子规等。只是这首诗似乎没有继续叠字的必要。颈联和尾联也都没有继续叠字了。但首联叠字艺术效果特别好。从颔联开始应该放弃叠字方法。这一句如果要修改的话,应该要看整首诗的主题是“归“,首联写春归的美好,但是大家心里都会觉得,武汉假如还封锁着,那么春天其实还没有真实地,全部地归来,如今武汉已经解禁了,那么春天也就彻底归来了。改为:“武汉闻无禁,九州乃春归。”

这样写,是为了尽早地进入主题,并且把首联所写的内容也一并,并入到主题的范围之下,不能有游离之笔。

封城降疫疠,解禁出重围。因为在颔联已经把这颈联的内容写出来了,这一联可以删掉了。颈联可以写想象中的武汉春景。樱花最出名,可以想象游人珠履踏过香尘,亦染芬芳。绿叶簇簇,掩映车马,莹光烁彩。改为:“樱飘珠履馥,叶映玉车辉。”

黄鹤惊离去,缓缓可来归。尾联作者的平仄错了几个字。改为:“黄鹤如惊去,江楼落夕晖。”黄鹤如果被这场瘟疫惊飞离去,那么此时可以在一片夕晖之中,缓缓降落江楼之上。改为:“黄鹤归霄汉,缓缓落夕晖。”

归  (修改稿)

庚子,四月八日。阳春丽日,武汉终得解封,清缘东里,北京。

山山花烂漫,处处草霏微。

武汉闻无禁,春风乃尽归。

樱飘珠履馥,叶映玉车辉。

黄鹤鸣霄汉,欣然复傍依。

扫墓

作者  兵哥哥(四川自贡)

绵绵细雨笼山村,千里携妻祭母魂。

脚下凄凄荒草没,眼前寂寂乱云翻。

仰天惟愧无添孝,伏首深知难报恩。

今日碑前流尽泪,咽声诉说一腔言。

绵绵细雨笼山村,千里携妻祭母魂。写得很不错的句子。有情景,有叙事。很多人一看到这样写实的诗句,立刻说不好,那是因为在他的头脑中先有了一个好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他所见到的一切诗词作品,只要不符合就立刻判断不好。殊不知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各不相同的。

脚下凄凄荒草没,眼前寂寂乱云昏。写了“脚下”和“眼前”的景色,比较符合上坟的凄凉意境。与负态空间接触,我们通常的感受的确都是如此,给人一种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感觉。世界上可能中国人是最喜欢与自己去世的先人们沟通的,表达孝心,同时也会得到能量的支持。

仰天惟愧无添孝,伏首深知难报恩。惟愧,深知,两个描写心理的词语很准确,同时前面又设置了“仰天”,“伏首”的动作词语,来衬托相应的心理,就使形象格外鲜明起来。

今日碑前流尽泪,咽声诉说一腔言。眼前,碑前,重复字,调整为“何妨”。“诉说一腔言”,不太对劲似的,平时我们说,一腔深情,一腔热血,一腔子弹,等,可见它是直直的一管的状态,假如真的有一肚子的话需要急速地声泪俱下的话,那是何等的场景呢?也就与前面的“咽声”自相矛盾了。所以改为:今日何妨流尽泪,生离死别不堪言。

卜算子  茶韵

作者  宛如清语

龙井出西湖,依约闻风去。

想是天香承玉露,一盏清欢许。

郁郁此情浓,滴滴招梅妒。

袅袅轻烟抚鬓丝,笑与群仙语。

龙井出西湖,依约闻风去。上句和下句之间,一般是暗含着逻辑关系的。这两句上句写龙井出产于西湖,下句写隐约闻风而去,似乎不是特别紧密。但也不算大问题。因为上句写了地点,下句写“闻风去”,“欲问行人去哪边?”如果是去原产地西湖,但是后面并没有写诗人来到西湖,所以说逻辑上不是特别紧密。这两句可以改为:“龙井出西湖,叶蕴西湖雨”。

想是天香承玉露,一盏清欢许。茶虽香,但无法媲美沉香,麝香等,通常我们说“国色天香”,是香中的极品了,所以不如换一个字修饰,比如“琼香”,“流香”,“真香”,“云香”,“浮香”等。

承玉露,是否可以用“烹”字,茶是要烹的,光是承接玉露,还不够往主题上靠拢。要说承接玉露,汉武帝想做神仙是有名的,他建了承露仙人盘,后人为它写下很多诗篇,如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杜牧的“仙掌月明孤影过”说的即是它。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想做神仙,不过他喜欢让宫女夜里承接露水,这是一件极其辛苦的差事,一般是惩罚做错事的后妃宫女的,最后忍无可忍的宫女们差点将皇帝勒死。“许”字也挺好,但它作为“许可,允许”的意思得勉强回味,不够直接。如果把前面的“一盏”改成“已使”,“应有”,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应有清欢许,或者,无上清凉贮。

郁郁此情浓,滴滴招梅妒。郁郁,是很浓郁的况味,龙井泡出的茶是很浓酽的吗?作者也许很得茶之三昧,只是这样一写,和上文的“清欢”似乎就不和谐了。之所以常说禅茶一味,也是因为茶之味,茶之情,让人如参禅一般,对世情渐渐看淡,对人间喜怒哀乐,情感执着,都能看透本质,如云来,如雾散,随缘而已。所以改为:“淡淡此情纯”,淡,且纯,清欢一瞬,心潭不留雁影。

“滴滴招梅妒”,梅花与茶是两种不同事物,除了香是共同点之外。而且“招梅妒”,在精神的美的层级上,它不够纯净,属于杂念,妄念。文字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应该注意让自己的精神摒弃那些引起负能量的字眼,虽然不一定我们能够完全像自己写的一样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先写出美好,再逐步像所写的一样去生活。改为:滴滴诗思与,或者,滴滴灵思与。

袅袅轻烟抚鬓丝,笑与群仙语。刻画场景很生动,像一幅品茶闲谈图。这个结尾也很好,只是修改之后,上一句末尾是“滴滴灵思与”,滴滴茶水都将灵感奇思赋予诗人,可以接着这个思路往下设想。但是改的时候还是不知哪来的想法,总之,写文的时候是写文时候的思路,改诗的时候又是改诗时候的思路。作者宛如清语老师的原作下半阙其实也很好,之所以又改了一遍,是我比较喜欢这首词,就按自己的风格重写了。

卜算子  茶韵

作者  宛如清语

龙井出西湖,依约闻风去。

想是天香承玉露,一盏清欢许。

郁郁此情浓,滴滴招梅妒。

袅袅轻烟抚鬓丝,笑与群仙语。

卜算子  茶韵(修改稿)

龙井出西湖,叶蕴西湖雨。

想是天香烹玉露,无上清凉贮。

淡淡此情纯,滴滴灵思与。

浅浅杯中落梨花,一朵相思语。

七律杏花

作者  叶振学(河北承德)

蓓蕾盈枝万点鲜,微睁媚眼看山川。

林空色淡莺无扰,春浅香寒燕未旋。

可爱娇羞临水岸,多情倾慕过墙沿。

潇潇暮雨纤尘远,报以东风总在前。

把杏花写得很活。这是一首非常超妙的律诗。每句都让人很惊喜,让人眼睛一亮。颔联清逸淡远,格调动人。颈联“可爱娇羞”和“多情倾慕”,看上去有些类似,实际上是形容词在前,动词在后,好得让人有点诧异。一点点问题是在尾联。潇潇暮雨,点明杏花的环境,但“纤尘远”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情景交融却是不够的,不如改为“潇潇暮雨情何限”。“总在前”,杏花不如梅花在前,同时也有桃李并开。所以尾联改为,“潇潇暮雨情何限,报以东风一片烟”。

七律  送瘟神

文/雨余山色(湖南)

佳节惊闻怪事多,楚吴野味化凶魔。

边村路阻愁难诉,闹市灯斜叹几何。

幸有南山施妙手,堪帮百姓解疑疴。

瘟君送往天涯外,四海升平任咏哦。

这首也写得很好。笔触很灵活,叙述巧妙,对于诗词句子的结构等把握很成熟了。读起来感觉很丰盛,很享受。这首的好,好在对叙述方式的灵妙无穷上,上一首(杏花)的好,好在意境的空灵,情态的鲜活上。

七律   喜闻武汉解封

文/周文瑶(黑龙江)

欣闻武汉解封声,九省通衢喜气盈。

黄鹤楼头归影近,樱花枝上灼辉晴。

忠魂眷眷离家国,天使依依别楚荆。

共祝神州风雨顺,山河无恙永昌荣。

写得也挺好,不过需要修改的地方有几处。比如“欣闻” 之后是不能再加“声”,这个“声”字画蛇添足。改为:“欣闻武汉罢封城”“解封城”。“归影近”说得是人从外面归还武汉。改为“黄鹤楼头千舸去”,“灼辉晴”也不合适。改为“樱花枝上一春倾”。

游五龙湖

刘增达(四川成都)

清明郊外沐春晖,碧水粼波绿柳围。

紫燕翔空宜主瘦,天鹅戏水玉环肥。

香茶几盏心才静,火热一锅魄又飞。

兴尽生风当别去,杨花留夜乱沾衣。

杨花留客乱沾衣,就好了,作者这个境界造得很好。香茶一联写得特别好,问题是第二联改成 紫羽翔空飞燕瘦,不就好了么。

佳人词

文/李青松(四川旺苍)

佳人气色欲倾城,碧影春江与水平。

泪眼溅花何不语?冰心浸骨已无声。

七年痛痒浮云意,两者翩跹落叶情。

故琢皱纹催发老,天涯并驾共前程。

应该是“佳人颜色欲倾城”,气色每个人都有好的时候,气色和健康有关系。碧影一句没有讲清楚想说什么?不是“泪眼溅花”而是“珠泪溅花”。浸骨和溅花不对仗,应修改工整些。第三联颈联写得非常好。

尾联上句表意不够清楚,可以改为“一任皱纹银发老”。

七律  清明公祭抗疫天使英烈

作者   杨开典

新冠肆虐鄂城危,天使仁心大爱施。

济世活人除疠疫,以身殉职著丰碑。

英雄壮举乾坤震,烈士芳名宇甸垂。

汽笛哀鸣旗降半。江河哽咽九山悲。

写得很好。其中,烈士芳名宇宙垂。宇甸应该为宇宙,是笔误吗?杜甫的句子:“诸葛大名垂宇宙”。

武汉解禁补作一首

作者   漂泊江湖(广东)

半月阴云三月禁,双双今日一时开。

繁花在树参差放,车马如龙络绎来。

已喜荆襄春色近,且听瀚海角声催。

秋风起处龟蛇静,再看楼前黄鹤回。

半月和三月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却没有安排好,是不是想说,三月禁中一半阴?也可以说,半雨无晴三月禁。“双双”指的是什么?如果指天气的话,就不着边了,前面虽然说了“阴”和“云”两种天气但是那只是一种感觉上的,主观里的,并不是实际上的,所以下句用“双双”会让人错愕,可以改“阳和今日一时开”。“繁花”两句对仗很好,写得精彩。只是“在树”和“如龙”可以用“生树”,“车马游龙”用动词相对。

“角声”,吹画角是军中才用的,让人产生要有战争的联想。

“秋风”,现在还是春天,写秋风还太早。到时候情况如何并不知道,而且这首诗写的是解禁的喜悦,只需要写好当下,未来怎样和主题无关属于游离之笔。

七律   武汉解封抒怀

作者   张天诚(山西)

今朝武汉舞游龙,九省通衢喜解封。

鹤渚芳洲仍缥缈,龟山峻岭更葱茏。

双流学府余香重,第一琴台妙乐浓。

雾锁荆襄安复返,长江滚滚碧波汹。

前面三联都挺好。最后一联应该是“雾破”,要直接写,最后一句体现不出主题,描写太客观了,要加入一些作者的态度,看法等,比如改为“长江浪涌碧从容”。

青玉黯  网祭清明

作者   秋天凉

青峦叠嶂家山路,梦羁旅,频回顾。

寤寐瘦容谁与诉。

凋零春尽,苍凉日暮。最是清明雨。

离愁恰似斜阳树,别恨何堪断花絮。

遥祭先人词作赋。瘴烟去后,乡魂归处。

泪洒尘和土。

题目“网祭清明”,清明不需要祭祀,需要祭祀的是比如先烈,先祖,所以应该是“清明网祭”。那么作者在网上祭祀谁呢?我们先来看词。

青峦叠嶂家山路,梦羁旅,频回顾。似乎是游子思乡,羁旅残梦中,频频回顾着家山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是青峦叠嶂的那条熟悉的路啊。这句中有一个差误是“梦羁旅”,前面“青峦”句已经告诉读者这个梦做的是归家的梦,下一句怎么可以说是“梦羁旅”呢?它造成了对全词理解的障碍,改为:“梦孤旅”。羁旅是什么意思呢?羈   马笼头:无羁之马。 停留,使停留:羁旅(长久寄居他乡)。羁留。羁泊。羁滞。所以羁旅是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而孤旅,指孤身旅行,梦见回家也可以是一次孤身之旅。“频回顾”,改为“频游顾”,“回顾”指回头看,“游顾”指游历览顾。

寤寐瘦容谁与诉。寤寐,寤寐,意思是醒和睡,指日夜。例如《诗经》中《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那么“寤寐”修饰“瘦容”是否合适呢?我们可以看“寤寐求之”和“寤寐思服”两个句子,日日夜夜地,睡去醒来都在求之,都在思念,思服是思念的意思。可是能不能说,日日夜夜的瘦容,或者睡去醒来的瘦容诉与谁呢?显然不可以,改为:“寤寐归思谁与诉”。

凋零春尽,苍凉日暮。最是清明雨。“凋零”是怎么样个凋零?“春尽”是怎么样个春尽?这两个词说得是一个意思,留一个就行。应该留“春尽”,因为“春尽”和“日暮”对仗得挺好。改为“落红春尽”,“瘗香春尽”,“舞红春尽”,“黯红春尽”,“残红春尽”,“流红春尽”,前面用“红”字的话,后面可以用“昏黄日暮”,颜色相对。“最是”和前面两句意思不够连贯,改为“销得”,“一霎”,“怎奈”等表达感情无法消受的词语。“最是”缺乏作者表情达意在里面。所以这句改为:“流红春尽,昏黄日暮,又洒清明雨”。发现有“日暮”,再写雨,就不能那么理直气壮,得波折一下,表示天气的改变。

离愁恰似斜阳树,别恨何堪断花絮。上阕是在酝酿情绪,缔造出深浓的意绪来,到了下阙,就要进入主题,和盘托出,点明上阕深愁的原因,同时也要照应题目,写出自己在网上祭祀的是谁呢?但是作者这两句依旧在喃喃自语,顾左右而言它。

遥祭先人词作赋。瘴烟去后,乡魂归处。泪洒尘和土。直到这里才写出遥祭的是“先人”。那么上句所写“离愁”“别恨”,似乎有些不妥。因为这两个词一般是指与活着的人的感情,而这两句的意境也更像是写给一位分别中的恋人的思念语。再看“词作赋”是什么意思呢?词就是词,赋就是赋。“瘴烟”大概指瘟疫,“乡魂归处,泪洒尘和土”,终于看到作者的诚心挚意,感动读者心旌。如果一开始就用这样的语调,这样的深情来写,会很成功。可惜到了篇末尾,才见吐露真情实感的祭祀之语。

下阙的前两句没有诚意。最起码也要讲为什么回不去家乡,不能亲自上坟扫墓,原因就是隔得太远了,这样上下文才能贯通。写诗词也和处理人情世故是一样的,我虽然不是很懂人情世故,但是也觉得吊了别人半天胃口,总要落到实处,讲一点肺腑之言,人家才信得过你吧。而且既然是祭文,就得写些如何哀悼之事。改为:“楼头千里斜阳伫,陌上万点纸灰舞。”

遥祭先人词作赋。改为“遥祭先人零泣赋”,“遥祭先人书恨赋”,“遥祭先人凄楚赋”等等。

瘴烟去后,乡魂归处。泪洒尘和土。“瘴烟”一词没有明确所指,恐多年后再读,亦不知所云。改为:“瘴烟疫散”。

青玉黯  网祭清明

作者   秋天凉

青峦叠嶂家山路,梦羁旅,频回顾。

寤寐瘦容谁与诉。

凋零春尽,苍凉日暮。最是清明雨。

离愁恰似斜阳树,别恨何堪断花絮。

遥祭先人词作赋。瘴烟去后,乡魂归处。

泪洒尘和土。

青玉黯  清明网祭(修改稿)

青峦叠嶂家山路,梦孤旅,频游顾。

寤寐归思谁与诉。

残红春尽,昏黄日暮。肠断风中絮。

楼头千里斜阳伫,陌上万点纸灰舞。

遥祭先人零泣赋。瘴烟疫散,乡魂归处。

泪洒尘和土。

山花

作者   方圆

山花缀拥生妍媚,锦绣枝头招手迎。

似诉冷清君莫错,逢春应享此新晴。

山花缀拥生妍媚。“缀拥”这个词语应该是点缀和拥抱合起来说,但是这两个动词放在一起,句子的理解一下子变得不够流畅了,古人一般不会这样写。正确的写法是一个动词,前或者后搭一个名词之类,比如“珠缀”“玉缀”或者“缀玉”“雪拥”“拥雪”等。改为,“山花珠缀生妍媚”,“山花缀玉生妍媚”。

锦绣枝头招手迎。“招手迎”,拟人写法,但是即使是山花野草,诗人所用的每个字,都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比如,大家闺秀必然如同薛宝钗写白海棠那般“珍重芳姿昼掩门”;杜甫写卓文君,用“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就庄重而典雅,朴素而美丽,象征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的平凡幸福的生活;宋代才女严蕊写道:“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山花则象征山野林泉,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首诗的“招手迎”,则显得邻家小妹一般亲切平和,诗词和人的心性气质有直接关系。有的人诗词有英雄气,有的人诗词有脂粉气,有的人诗词有冰雪仙气,有的人诗词有凌厉气。但是鲁迅也讲过一句话,“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而且也要看语境的,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哺迎客,比招手迎更加亲热无比,但也更见礼贤下士的贤主风范。

锦绣枝头招手迎。在这一句里,花是花,人是人,作者的内心与外物之间有意识地保持着距离感,后面的两句也如此,作者在努力地做某种融合的尝试。其实我们可以看看王阳明的一段话:“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哲学似乎有些深奥,应该是说,外物如花与我心为一吧!那么你来看此花时,又何必花来招手迎我,因为此时花与我合二为一。写花即是写“我”。

山花(修改稿)

山花珠缀生妍媚,野色漫空绝艳惊。

霞照月明荒岭上,逢春应早向春行。

追思凉山救火英雄

作者  飞刀味道

去年今日又重燃,痛失精英哀泪连。

寒食新烟还隐见,慈亲割肉近疯癫。

惊人一幕相如再,救火当风已肃然。

血染凉山闻杜宇,留芳铁骨傲苍天。

去年今日又重燃。这个句子没有表述正确,“去年今日”,崔护曾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白居易写“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都点明时间是指向去年的今日。“又重燃”,因为题目里已经说了是凉山救火,而且凉山大火在去年,也就是2019年清明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牺牲了三十名年轻英勇的生命,然而今年清明时候又山火重燃,夺命依然,所以这一句时间上是指向去年,然而事件却是今年,逻辑也就发生了错误。改为:“今年山火又重燃”。

痛失精英哀泪连。是“连”字或者是“涟”字呢?应该都可以。这样写,显得比较朴素,也比较真诚。但“痛失精英”是去年的事,直接这样写,会让人误以为是今年发生的。记得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所讲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可以借鉴。杜甫的《对雪》也是讲到战争残酷,“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看了古人作品,就知道这一句的问题在哪里了。这一句的病处在缺乏形象或场景的刻画。例如可以渲染大火滔天的可怖景象,反衬英魂的无畏精神,突出在那种环境下奋不顾身的勇敢,而不是单单写自己的哀痛。比如:“烈焰英魂尚溘然”。溘然,kè rán,忽然,突然的意思,又指忽然去世。

寒食新烟还隐见,慈亲割肉近疯癫。“寒食新烟”指的应该是今年的山火吧?“隐见”,隐约看见,不是说很大吗?“慈亲”句极言悲痛,如果散文这样写是可以的,但是诗词却要注重诗意和美感,当然有一些诗派如韩愈,贾岛等可能也会用这样的险句,非常写实,险怪惊人。假如上句也能对仗得工整,也不失为好句,按笔者的审美改为:“青草旧坟灰未冷,啼鹃新血泪犹涟。”

惊人一幕相如再,救火当风已肃然。“惊人一幕”用去了四个字,除非这场景非常需要定格,比如荆轲刺秦王的惊人一幕,但山火噬人的惊人一幕就不止是一幕了,首先两年发生了两次,其次伤亡时候人应该是分散的,所以这样讲并不是特别恰当。“相如再”,作者可能想说,相似(的事)一再(发生),但是读起来,“相如”却令人想到了人名,历史上有蔺相如,司马相如,所以有一副对子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你无忌我亦无忌。这样句子也就产生了歧义。

追思凉山救火英雄

作者  飞刀味道

去年今日又重燃,痛失精英哀泪连。

寒食新烟还隐见,慈亲割肉近疯癫。

惊人一幕相如再,救火当风已肃然。

血染凉山闻杜宇,留芳铁骨傲苍天。

追思凉山救火英雄(修改稿)

凉山山火又重燃,两度英魂尽溘然。

青草旧坟灰未冷,啼鹃新血泪犹涟。

祝融已共云间去,辽鹤还回故里翩。

悲怆西溪无限意,春花脉脉雨如烟。

作者简介

作者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号紫霄山人。八零后,大连人,现居台州。十四岁写第一首作品《古园夜赋》,从此开始了文学与书画之路。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人或知之,称吾为真文人,半古人。以诗明道,道济中华。

作者微信号  cangxueqz

(0)

相关推荐

  • 水晶诗刊 第0251期◆海外专栏 湘君(李新建)诗作选辑

    秋日遐思 (2019-11-8) 五彩半山缤,斑斓不逊春. 霜催枫叶艳,雨洗菊花新. 早岁言犹壮,中年梦更真. 浮云轻底事,诗酒共凡尘. 冬 (2019-12-8) 休言冬令早,乍起朔风寒. 四野徒飞 ...

  • 诗角度171期.封城

    泽沼峰巅觅坦途,此心桀骜影常孤. 一边大道朝天走,罕有人纷总特殊. 与诗意同行,请点击上面蓝色"诗角度"关注. 封城.律诗二十二首 文/角度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注:202 ...

  • 【榜上诗家】徐荣峰||百卉休眠。数朵新红入锦笺。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徐荣峰.网名双阳河畔.上海市人,大学文化.从事诗歌创作数十年,作品散见<中华文艺>.<当代作家联盟>.<大森林文学>. ...

  • 一诗丨唐·王勃《麻平晚行》:​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一天一首古诗词 108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麻平晚行 唐·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译  ...

  • 苍雪清竹:论诗之二

    当一首诗写出来之后,它就不再只属于作者,它属于千千万万的读者了.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不但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还要知道,这感受也是属于千千万万的人的.一首诗,与其说是为我们自己代言,不如说,也是为千千万 ...

  • 苍雪清竹:论诗之七 评诗六例

    悟 重情终被情所累, 有色还为色所迷. 前因后果缘如是, 执妄离真已云泥. 回首往事四十年, 但有知觉生爱怜. 青葱岁月痴痴等, 一厢情愿被业牵. 这两首诗没有按平仄写,有点像佛偈子,因为七言古风是极 ...

  • 苍雪清竹:论诗之九 评诗三则

    青玉案   庚子上元节 文/寒 瘟疫初从荆楚起.没几日,传万里. 举世惶惶惊如蚁.江汉封城,九州闭户,屯药又屯米. 主簿一问三不知,知府颟顸无人比. 州牧只会念稿子. 一医病没,万民同悲.人心尚未死. ...

  • 苍雪清竹:论诗之十 评诗七则

    满江红   写怀 江河怒嘶,黄鹤下. 溯雨潇潇,瘟神降. 沧海横流,壮士满豪. 一方有难众方援,众志成城誓擒魔. 铁石志,逆行报国心,诺无悔. 此半阙<满江红>也.且未按平仄填写.须知填词 ...

  • 苍雪清竹:补诗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  苍雪清竹  朝夕同在  春秋共读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袁枚在拜访好友佟溶时,佟溶的 ...

  • 苍雪清竹:说诗

    诗词并不是不可以自造新词,而是不要造出不符合逻辑关系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诗词并不需要故作高深,相反明白如话,朗朗上口反而是好的. 但也并不绝对,因为诗可以风格各异,学习白居易的确如此,李白的句子也有一泻 ...

  • 苍雪清竹:论诗之三

    昨晚发作品到某群中,恰巧有位老师在上课,无意间打扰了课堂,有人怒喝,踢出去:有人质问,为何不尊敬老师?连忙道歉,无意冒犯,原不知有老师在此讲课.于是将老师的课收听一下.原来那位老师在赏析唐宋优秀诗词, ...

  • 苍雪清竹:论诗之四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中国的唯物主义者们最擅长的就是能够活生生地手起刀落,把这完整的一句话切一个有头没尾,来一个断章取义.殊不知后面还有 ...

  • 苍雪清竹:赠诗合集

    赠崔永元老师 国有义士无人赞,是为羞辱一代中. 我今为师歌一曲,千秋亦是真英雄. 正直能通苍天意,无私不畏鬼神功. 四海翻裂坚砥柱,八方雾障来清风. 实话谁能如实说,肝胆已共肺腑融. 抑郁终夜长反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