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后,医药人又要闲赋在家?

 专栏作者/栋哥

实践工作者,边干边学边总结。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北京再次出现新的疫情,验证了张文宏医生的预言:未来的2-3年,新冠病毒会和我们长期并存,而且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在“疫苗”上市之前,只能对症治疗。

这将预示着,新冠肺炎很可能类似 “流感”,进入了夏季的散发期和秋冬季节的爆发期。同时,这也在提醒我们,需要趁着这几个月的时间好好干点活,等到冬季大范围流行时,我们可能又要闲在家里!

那么小伙伴们做好“摆地摊”的准备了吗?

“地摊经济”火爆实属国家的无奈之举,近期各地也在不断“降温”,引导因地制宜去组织实施。医药产品不是普通的快销商品,因此想要落地到“地摊经济”尚需时日。不过,地摊文化的诞生并非空穴来风,也是生存环境的倒逼所致。上一篇我们讲了在“三医联动”的驱使下,医药大环境会走向何方。

那么,医药人生存的底层环境在此次疫情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会对我们自身造成怎样的困扰呢?

多数制药企业的整体盈利将遭受重创

企业的盈利高低决定着我们是吃海参鲍鱼还是黄焖鸡米饭,现在看,多数药企今年的整体业绩将遭受重创。

据不完全统计,受疫情影响,医药行业业绩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季度超过50%的A股医药企业业绩(营收、净利润)双跌,53家净利润亏损,而去年同期仅有16家。现有39家医药企业披露上半年业绩情况,4成超预期,而美年健康、紫鑫药业、创新医疗、吉药控股等7家首亏,其中,美年健康净利润亏损或超8亿。还有没有年报的药企呢,他们的经营情况到底如何?

另外不好的消息接踵而来,来自于生产上游的煤炭、钢铁、塑料、运输等行业的涨价潮汹涌而下,造成生产和运输成本的急剧攀升……大量企业卷入涨价漩涡中苦苦挣扎。

面对着业绩重挫和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的工资能保证按时全额发放吗?我们的绩效奖金从何而来?我们的营销费用还能支撑大手大脚的花销吗?最最致命的问题,现在还能去医院里进行临床拜访吗?

多数医疗机构加剧抵触药企临床拜访

疫情管控的重任造成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同时作为病源集中之地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门诊只接诊网上提前预约的患者,甚至病房的陪护都要经过核酸检测且不得中途更换。多数医疗机构已经明确提出拒绝药企的临床拜访。

严格的病区管理,逼迫医药代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某地发生了医药代表身穿白大褂穿梭于各个诊疗区域之间,被医院保卫处查获通报全院,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剑走偏锋”!

老板的信条是“条件都一样,指标不能降”!没有了临床拜访的沟通,业绩从何而来?限制了临床拜访的活动,科会如何召开?禁止医生随意外出会诊、“飞刀”、跨地区参会,我们这医生经纪人是否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根深蒂固的线下营销,一瞬间也不可能全部迁移到线上,还有什么模式在当前困境中可以独辟蹊径?

多数营销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

至少目前评判,很多医药营销模式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疫情期间,各种平台的各种直播火爆,现今大多“偃旗息鼓”。作为线下营销的补充和延伸,直播形式难以成为主流的原因,在于线上的课程缺乏互动、沟通,更无法实施跟进、评估。

互联网现在还仅仅只可作为一种工具,而非“神器”。互联网模式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去探索、去尝试。并且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线下驱动模式没有改变,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根本无济于事。

企业难、处境难、创新更难,对于曾经以“利益和关系”导向型的医药人那是难上加难!难道只有去“摆地摊”这条路了?就算是去摆地摊,如果不能明白其中的规律,也只会成为一名稀里糊涂的商贩。“地摊经济”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面对着这个震荡而又艰难的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地摊经济”要实事求是找出自身优势

摆地摊需要实事求是地找到自己的优势资源和渠道,摆最适合自己的摊子、卖自己最擅长的货,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结果。

同样,我们不管身处医药产业链的哪一环节,多年的积淀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无论是熟悉领域还是客户资源,无论是流程把控还是人脉关系,无论是科室优势还是专家网络……

这个行业必将高度细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是大势所趋,只有真正、正确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所在,机会才会匹配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2、“地摊经济”要求扎扎实实地练好自己的内功

地摊里走出企业家不足为奇,他们在出摊过程中深刻领悟运营逻辑、总结经验教训、磨练着耐心意志,不断积累内功。

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中成长,我们时常会发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当发现进不了医院做不了业务,需要思考是不是原来的营销导向出了问题?哪些事情需要院内解决,哪些事情需要院外补足?如果在院内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果做院外还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客户管理的问题加强CRM,方式方法的问题加强SFE。及时去发现、去学习、去实践、不断弥补,不停修炼,使自己日益强大,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要明确,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早已作古。

3、“地摊经济”要求真真切切地落实自己的转型

摆地摊就要放下面子、放下身段,实实在在的成为小商贩。逆境之中,学术化转型、专业化升级势在必行。“营销转服务”这个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是很多医药营销还在借服务公司之名,行开票套现之实。归根结底,是舍不得那点眼前利益,抑或利益和代价间天平失衡。

想要创造新的营销模式,却还想采用陈旧的营销手段;无法提供真实的营销服务,却想实现服务商的身份转型,自然“转型”也是一纸空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境之中,我们需要审时度势,我们也需要始终坚持取长补短、苦练内功、真实转型的“地摊文化”精神,只有做到手中有粮、自己才能心中不慌!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