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名医马文红:甘露消毒丹广用治疗儿科疾病

传统育儿说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甘露消毒丹广用治疗儿科疾病
叶天士云:“吾吴湿气害人最广”。以吴地雨量多,空气潮湿故也。
我市地处四川盆地,雨量多、日照少、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故临床上湿邪为患的儿科疾病甚广。
由于湿邪易与其他外邪相合,蕴蒸于内,虽发病部位不同,症状表现各异,然湿热合邪之病因一致。

故而凡湿热俱盛而又蕴蒸肺胃之证,使用甘露消毒稍事变通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屡获良效。
甘露消毒丹见于《湿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方中连翘、薄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射干、浙贝母苦泻肺气利咽喉,与黄芩清泄肺火于上;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热于下,使湿从小便而出,此即叶天士“渗湿于下,不与热相搏,势必热孤矣”之意;
二者共成上清下利之用。上源清而流自洁,下窍通而湿自出。分消上下,以治病之因。
然凡湿皆与脾失健运有关。其成或因脾虚,或因于脾湿盛,或兼而有之,且互为因果。
湿既困脾,非芳香化浊之品不能醒脾运湿,故用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芳化醒脾,化湿于中,以治致病之源。全方共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
(一)病案举例

案1手足口病
伍某,男,3岁半。2008年6月26日初诊。
其父代述:2天前患儿出现低热,流涎,拒食。昨日发现口腔有疱疹,遂今日赴我院求治。查体温37.8℃,口腔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多处小溃疡,疼痛。手足掌心部、臀部、腿部有米粒大小至绿豆大小疱疹,其分布稀疏,疹色红润、疹液明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诊为手足口病。治以疏风解毒,清热化湿。
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薄荷6g,荆芥6g,连翘10g,黄芩6g,白蔻仁3g,石菖蒲3g,滑石12g,茵陈10g,木通3g,板蓝根10g,赤芍6g,制大黄3g,藿香10g。
服药1剂后,热退,口腔溃疡缩小。手足、臀、腿部疱疹明显减退。小便清利、大便微溏。在上方的基础上减木通、菖蒲、制大黄、荆芥,加淡竹叶9g,又能小剂而痊愈。
按:本病由外感时行邪毒所致,其病变主要在肺脾。肺主宣发肃降,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脾主四肢肌肉,司运化,开窍于口,为水谷之海。
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内犯于肺,下侵于脾,水湿内停,与时行邪毒相搏,蕴蒸于外,则生本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之。
其中薄荷、荆芥、黄芩疏风清热于上;白蔻仁、石菖蒲、藿香、芳香化湿于中;滑石、木通、茵陈清热利湿于下;板蓝根、赤芍、制大黄解毒凉血通腑;截断病邪,使瘟病毒不能热结血分,如此分而治之,使热清湿去,雾露敷布而病愈。
案2咳嗽
刘某,男,5岁。2007年5月6日初诊。
其母代诉:咳嗽半月余,加重1周。患儿半月前因外感而致咳嗽,家长自购感冒药予服之罔效。近1周咳嗽逐渐加重。阵发性剧咳,咳声不爽,痰稠难咯,小便短赤,大便溏滞,不思饮食,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证属湿热壅肺,治以芳化湿浊,清肺止咳。
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薄荷6g,藿香9g,黄芩6g,连翘9g,白蔻仁3g,石菖蒲5g,茵陈9g,木通5g,滑石12g,浙贝母9g,射干6g,桔梗6g。
服上方2剂后,咳嗽频率减低、痰利易咯,小便清利,大便成形。食欲增加,舌红、苔转薄白。乃湿去而热未尽,上方去木通、石菖蒲,加白前10g,续服2剂,咳止痰除。
按:当今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之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饮食无度、过食肥甘,嗜食生冷,损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湿邪中阻,久之化生湿热。一感外邪,即随湿热上蒸于肺,使宣降失常,发为咳嗽。
方中茵陈味苦微寒,藿香味辛性微温,两药气味芳香,清利湿热为主药;辅以黄芩、连翘清肃肺热;石菖蒲,白蔻仁辛温宣肺理气,开清湿浊;浙贝母、射干、桔梗清肺利咽化痰;木通、滑石、利水道以清湿热;薄荷辛凉宣肺透热。诸药配合,使湿化热清,肺气得以正常宣降,不治咳则咳自愈。
案3热毒乳蛾
杨某,女,9岁,2006年5月18日初诊。
其婆婆代述:3天前始见恶寒发热,倦怠不食。继而出现咽喉疼痛。经西医治疗无效,遂赴我院求治。
刻诊:体温38.8℃,察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Ⅲ°肿大,色红,陷窝处有黄白色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声音嘶哑,神倦多汗,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诊为热毒乳蛾,证属湿热毒邪上犯肺胃,郁结咽喉。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利咽。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荆芥9g,薄荷9g,黄芩10g,连翘15g,藿香10g,茵陈10g,滑石18g,石菖蒲6g,白蔻仁3g,射干3g,板蓝根15g,赤芍10g,制大黄3g。
服药2剂后热退,咽痛减轻,察双侧扁桃体Ⅱ°肿大,陷窝处黄白色分泌物减少,小便清利,大便稀溏。
在上方的基础上减荆芥、石菖蒲、制大黄,加桔梗续服2剂后诸症好转。
唯乏力少神,动则出汗,纳差,舌淡红,脉沉细缓。湿热已除,肺脾气虚。拟益气健脾,调理善后。
处方:太子参15g,茯苓10g,白术6g,黄芪10g,连翘10g,桔梗10g,白蔻仁3g,山楂10g,陈皮6g,甘草3g。
按:本例为湿热毒邪蒸肺胃,搏结咽喉,则咽痛声嘶,喉核红肿疼痛,颌下淋巴结肿痛。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之,上清下利、泻火解毒,药中病机,故收效甚捷。
案4水痘
王某,男,5岁,2007年4月3日初诊。
其母代述:低热2天,昨日发现患儿额部、颈部有红色丘疹出现,今日即到我处诊治。查体温37.8℃。额头颈部及躯干部有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疱疹。较大者有黏液流出。伴有瘙痒感,摸之碍手,神倦,小便短赤,舌苔腻微黄,脉浮数。
诊为水痘,证属邪犯肺脾、湿热蕴蒸,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薄荷6g,黄芩9g,连翘9g,白蔻仁3g,石菖蒲3g,木通3g,滑石10g,藿香9g,茵陈9g,大青叶10g,赤芍6g。
服上方1剂后热退,部分疱疹干瘪。小便清利,舌苔薄白。此乃湿去毒邪未尽。上方去木通,薄荷,续服2剂而痊愈。
按:本病因外感时行邪毒所致,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低下而易于罹患。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二经。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与内湿相搏,蕴蒸肌表,则发为水痘。采用甘露消毒丹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俟邪祛湿化,则水痘自除。
(二)结语
湿热蒸蕴,既可留恋三焦气分,又可阻郁脾胃,搏蒸于肌表则发为水痘、手足口病;
同时亦可蕴肺而发痰浊咳嗽,郁结于咽喉而成乳蛾。常规方法治疗,每重清热解毒而忽略祛湿。
上述四例患者,均系湿热不去、湿不去则热亦难清。
正如前贤刘河间所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甘露消毒丹治疗证属湿热蕴蒸的多种儿科疾病,两解湿热,故获良效。(马文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