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就以“不补课”成就杭二传奇的叶翠微,现在怎么样了?

在浙江杭州,乃至全国教育界,有一个校长的名字是最熟悉不过的。

家长们亲切地叫他“叶校长”,学生们则调皮地称他“叶大”“老叶”,媒体报道中,则会在他的名字前,再加上“传奇校长”“教育名家”

确实,“传奇校长”四字用在他的身上最贴切不过。

2000年,他从湖北来到杭二中,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坚决不补课”,一时间反对意见不少,但三年后,二中500多个毕业生中,就有400个考上一本,再两年,突破500人。

这么多年来,他的学生中,考入清华北大的有500多人,考入“双一流”学校的8000多人,还有许多考入世界顶级名校的,包括杭二中史上第一个被哈佛本科录取的女孩。

2017年,他从杭二中荣休,一时间这则消息刷屏了整个浙江教育圈。同样刷屏的,还有知乎“如何评价杭州二中前校长”的帖子下,数百条回答和评论,都是来自学生的满屏感激和回忆。

后来,他担任杭州市萧山区教育总顾问,创办湘湖未来学校的消息一经确认,这所新校也随之成为热点。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家长已经猜出,他就是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湘湖未来学校校长、杭二中前校长叶翠微。此外,他还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等等。

四年磨一剑,湘湖未来学校终于在今年9月正式开学,即使在民办校“退烧”之下,这所学校依然新生数量爆满。也终于,向来低调的叶翠微校长答应了我们的专访,第一句话,就发人深省:

我们办学校,无论是国际方向,还是参加国内中高考,有一个根本的问题鲜有人回答:教育是什么?学校又是什么?孩子的未来究竟是什么?

教育的意义是从人出发,人是目的。但我们有很多教育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分数出发。

#01

学校是育人之地,不是功利场

首先,学校是育人的地方。

一个健全的人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用5根手指来打比方,大拇指——身体是第一位;食指——品德要好;中指——学业要凸显;无名指——要有趣味,要有韵味;小拇指——懂配合会协调。

你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不好玩呀,眼里没有可爱的东西,特别是一些男孩缺少了阳刚气。

“五'指’登科”,首先是我们要育一个完整的人,让生命在不同旨趣下,能够更加完整,更加和谐。

再之,我们要育一个幸福的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习如何成功,成功考高分,成功进名校,却没有教孩子如何拥有自己的幸福。

最后,我们更要育一个面向未来的人。我们培养了这么多高分的人,但有多少是能做原创性研究的人?有多少是创新人才?为什么日本自2000年来能够一年一个诺贝尔奖,而且大多都是本土培养的,虽然我们不能唯诺奖论,但这的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口强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要的就是自主创新创造能力,社会要做改变,传统的、机械的、应试的中国教育更要做自我革新。

这一步很难,但总要有人走,这一步也会走得很慢,但毕竟要有人在路上。

△知乎上有个《如何评价杭州二中前校长叶翠微?》的话题,这是其中点赞量较高的一个留言

#02

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过现实

我认为我们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太过于现实了。甚至很多学校,包括有些校长也在不断迎合现实,满足于现状,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两年很多人说,不断推进高考改革,但“县中模式”完胜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恰恰就是一种悲哀。

悲哀在哪里?因为升学率永远是一个零和游戏。每年考到清华、北大的人是固定的,A校多一些,B校就少一些。而学生、家长、学校们则在这场零和游戏中进行军备竞赛,不断内卷,身心俱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抢生源。“靠好的生源成就升学”,这在教育圈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你们可以观察,很多学校的公众号,在每年的3-5月和高考后的一段时间,是最热闹的,其他时间都很平静,这样做无非就是不惜人力物力“抢生源”。

甚至还有学校在升学考前变魔法似地抢生源,无心关注毕业年级。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搞教育吗?

我在杭二中的时候,我不玩这一套。如果学生一定要来,原学校也同意,我们非常欢迎,但如果当地学校、教育局不同意,再好的生源我们也不会接收,更不会到各个地方去挖学生。

我们现在仿佛是在温水煮青蛙中,需要有人能够有勇气把脖子抬高一点,看一看,然后喊醒大家。

△当年杭二中的学生制作的表情包和名叫“叶大”的吉祥物

#03

千分之一五分之一的选择

我们算一笔账。每年,我们国内高考报名人数在1000万左右,清华北大每年录取新生不到1万人,几率是千分之一。

但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行业所提供的岗位缺口巨大。比如数据化管理师、AR旅游设计师、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这些职业有100-200万人的人才缺口。

对于现在还在读书的孩子来讲,一边是千分之一的几率,一边是五分之一,你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追那遥不可及的千分之一呢?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把孩子送进了清北复交,成绩是达到了,孩子的素质达到了吗?我们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未来的职场打拼,名校是有一定的优势,但人的潜力和素质更重要。

文凭时代即将结束,未来是能力时代。

你可以去清华北大做学问,成为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你也可以做最好的AI工程师、数据专家,在未来更加多元化的时代里,你依旧可以有无限发展。

△海亮教育的基本做法是“一生一课表”,一个学生一张课表,私人定制。推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四大系列课程

#04

我在杭二中做的第一件事:

周末坚决不补课

2000年,我来到杭二中当校长,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规定周六周天不能上课,自我“裁军”。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你这个玩法,二中的孩子不都让你给玩丢了?

我当然知道,想出成绩,多上课肯定是有效的,平时60分的孩子也许能补成80分。但这不叫高水平的学习,更不是有意义的学习。

我要换一个思路,解放学生、解放老师,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和自由。

学生不补课,相当于做了减法,但我们也在另外一个地方做了加法:课堂质量。比如,语文老师一周带两个班10节课,你要按照游戏规则,不能额外补课,但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满意,还要让每个孩子能出成绩。在这种倒逼机制之下,坦率说,每个老师会每堂课非常用心和在意。

很快,“杭二不补课”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了。同样,有一群认同这样办学方式的家长,和比较能够自我管理的学生走到了一起。

我们一边承受着升学率下滑的可能性,一边很幸运找对了教育合伙人,也就是在三年后,学校500多个毕业生里,一本人数就从300人,上升到400人、450人,最后稳稳突破500人。

△叶校长在杭二中时开的选修课

杭二中有一个建筑制高点,叫做“二中之巅”。那里视野开阔,可以极目远眺,很多孩子来这里发呆,写写画画。有人写“某某某,你好漂亮,等你长发飘飘的时候,我在浙大门口等你”,也有人写“某某老师太坏了,题目太刁钻”……

这都是15-18岁的孩子的内心独白,发现一个女生的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抒发现在的学习压力。我时常会到这里来看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能给孩子释放心情的一个空间。

△杭二中毕业学子给二中之巅的题词

再跟你们说一位化学特级老师,从1999年就来杭二中教书了,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同时又非常有个性。比如:我们开教师大会的时候,他往往要迟到几分钟。

有老师看不惯,提意见,我说,如果有老师上课比他漂亮,带学生比他的学生成绩好,而且学生能发自内心喜欢他,经常回来看他,那我允许这样的老师除了上课之外,天马行空。

一个现代的学校,就应该把孩子当人,把老师当人,让他们在校园里自由行走,快乐学习。校园就应该是充满着人之理性,人之善良的地方。但我们现在都是竞争关系,都是我如何超过你?

在我看来,学校被孩子们称之为“天堂”,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叶校长接孩子们下校车

#05

回归教育本质,中西方没有区别

育人是教育的王道,育分是教育的雕虫小技。当然好的教育,育人和育分是可以统一的。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其实在杭二中的时候,我们有几个教工子女的孩子,他们没有考取二中,但我们认为老师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出去,但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与他相伴的话,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于是给了他们学习的机会。原本这些可能分数相差100多分的孩子,最后的出口却一点也不差,都到了一流大学。

另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优秀的孩子也会有短板,相对较弱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有很多让你意想不到,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无奈,但可能恰恰就是这种无奈,给我们教育者提供了开展教育的最好契机。

因此,当我们说到教育本质的时候。其实中西方在育人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不是什么中和西的问题,基础教育要面对的问题,是人类共性的问题,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也是相通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和世界还是有差距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和主流的国际教育方法是南辕北辙的。我们还停留在知识记忆,考试的零差错上。但别人已经在倡导合作性学习,项目制学习,强调综合发展,深度学习了。

庆幸的是,现在已经至少有5%-10%的家长开始觉醒了,他们知道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和成长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但具体怎么做?家长也需要引导。

这也是中国教育接下来面临的两个话题:如何让孩子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家长形成开放、理性的教育态度,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从而形成学校、家庭、孩子三合一的学习共同体。

36:16

△湘湖未来学校的“211”课程

#06

办一所伟大的学校,

育一个大写的人

因此,当很多人问我湘湖未来学校的教育理念时,我说我们就是要办一所伟大的学校,育一个大写的人。我门这批办学者一定要有一个宏大志愿,这也许是遥远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出世俗化的羁绊。

我们的学校也要走向5G时代:基于人才,基于教育,基于世界,基于技术,基于未来。

首先就是基于人才,学校是育人的地方;

其次,学校是做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什么?他是神圣的、高远的、科学的、艺术的,但不是短视的、重复的、机械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如何?一放学,校门口是来接孩子们去培训班的,孩子的童年没有玩耍,只有从A培训班到B培训班之间的风光,多么可怕啊。

第三,我们学校教育,是基于世界的,基于社会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中,未来已经进入AI时代,我们如何避免用过去的知识去教育孩子应对未来?

第四,我们现代的学校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当大数据、云计算、万联网等已经进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时,我们大多数学校还用老一套的评估体系,这又如何基于学生给孩子更加精准的学习画像、兴趣画像呢?

第五,学校是基于未来的。我们培养的孩子既要保持童心、好奇心,更要有创新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湘湖公学效果图

「 写在后面的话 」

在采访中,我们多次被叶校长的教育浪漫主义情怀所感染,在他的眼中,教育是神圣的,校园是如天堂般最洁净、真诚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活力和潜质的。

他说,教育是俗人做不了的,是匠人做不好的,只有一类人能做,就是像《红楼梦》里的痴人。我心只有教育,我心只有孩子,我心只有师生的快乐。

眼前这位年过六旬的叶校长,确实就像是一位痴人教育家,他不是特级教师,也没有“正高”级别,却始终心里只有教育,只有孩子,只有师生的快乐。我想,这才是真正教育家。

(0)

相关推荐

  • 为啥上补习班?也许为了不焦虑吧,高强度低效率的学习意义何在?

    要说现在每个家庭,但凡是有孩子的,都在焦虑. 为什么要焦虑? 看看下面这些煽动人心的话语. "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在您犹豫的时候,别 ...

  • 对不起,我没有做过校长

    在面对很多做了五年以上的校长时,我非常惭愧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做过校长.请您多多指教!"我到现在为止,校长才做了不到一个月,尽管副校长做了四年,老师做了二十年,所以,我经验严重不足 ...

  • 当我的孩子考上杭外后……

    4月14日早上10点31分,刚到店铺坐下来不久,电脑上的微信弹出一个好友发的一张图片一条信息,"恭喜点点考上杭外!"有那么一两秒我的脑子空白,在第三秒反应过来,我激动的发信息的手在 ...

  • 叫停校外培训后,私立学校也要取消?教育是育人的,不能拿来盈利

    不少人说,被我猜对了,培训班整过后,就开始整顿私校.现在的私校,就是培训机构的升级版本!大快人心,开始就不该批私立学校,还有私立幼儿园更该取消. 现在这种乱象太多了,我们小县城的民办学校都多过公办学校 ...

  • 我读《天天玩童话》

    我读<天天玩童话> 文|周国平 五一放假前一天,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走出校门,回家准备过他们的开学以来的第一个节假日. 一切都刚刚好.学生走得差不多了,一辆巨型大卡车在校园门口停下来,打电话 ...

  • 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终于,给了孩子们一个毕业典礼,一个他们认为最好的典礼. 各个学科老师的谆谆教诲,再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给孩子们指导如何做题.老师们对学生的依依不舍让孩子们很感动.师生情谊在那一刻更加浓,更加厚重.非常 ...

  • 卸任后的马云,他当着全世界校长的面说……

      马云又上热搜了.   悦悦正在批改学生作业的间隙偷瞄了一眼热搜榜,身为中学英语老师,悦悦视曾经同为英语老师的马云为精神偶像.这次的热搜看得她精神一震,因为马云这次不是以"马爸爸" ...

  • 从贩卖焦虑,到自己焦虑,我也卷入了教培行业的下岗潮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也有六个年头了.本是师范学校毕业,也是热爱教学.为了给家庭分忧就早早地找工作,就没有继续考级深造,错过去学校教育的机会. 刚毕业的时候,四处找工作碰壁,无奈之下去了一家辅导机构.从刚开 ...

  • 白老师语丝1122:给自己的人生点赞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白老师语丝1122:给自己的人生点赞 我做班主任时,曾经对同学们说,一个人要多发现和多创造自己的人生之最,从今天起,我们要设立一 ...

  • 胡盼:瓜要强扭?

    开学了,学校的一切都正常了. 今年带初三,本来去年就说好的要求所有学生住校,一是为了安全起见,二是为了能多让学生有点学习的时间以迎接明年中考,三也是为了班级的好管理.可是想的远比做的美,班里面有几位同 ...

  • 20210208晨思夜想005——“为了孩子”与“早晚自习不值班”

    在命制2021届高三最后三十天的模拟试卷时,我选用了美国的一篇小说,选用它的原因是,这篇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之丑恶:表面上是为了他人实质上是施行暴力,打着为他人治病的旗号实则是在发泄自己的仇恨.这与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