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
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今天正式宣布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发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位列当年全球十大油气发现,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
“深海一号”气田采用“水下生产系统+半潜式生产平台+外输管道”全海式开发模式,核心装备为全球首例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能源站在青岛、烟台制造,在烟台合拢,总重5.3万吨,超过7个埃菲尔铁塔,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技术以及13项国内首创技术,并实现中心管汇等10余种水下装备实现自主制造,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集大成之作。
能源站总重量达5.3万吨,用掉的钢铁超七座埃菲尔铁塔,可以制造3.5万台轿车。最大投影面积与两个足球场相当,工程焊缝总长度60万米,可环绕北京六环3圈。
能源站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桁架式组块,最大跨距49.5米,为世界最大。重达2万吨的上部组块和船体合龙时,由15万块钢板焊装起来的四座60米近20层楼高的桩腿,桩腿间的距离偏差控制到了6毫米以内,也就是大拇指宽度1/3的范围内。
能源站由16根系泊锚链固定在海上,每条承受拉力超300吨,能吊起2架大型飞机。
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建造,设计疲劳寿命达150年,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据了解,普通的半潜钻井平台一般是五年就需要回坞大修一次,“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建造标准是“30年不回坞”,核心设施疲劳寿命达150年,遇到百年一遇正面袭击的台风,还有1.67倍的安全系数,因此对质量和精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组块和船体合龙连接点间距不得超过6毫米,相当于在2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四角,以搭积木方式建起四座20多层楼高的铁塔,而塔尖之间的距离偏差不能超过大拇指甲三分之一的宽度,其技术难度堪比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海油工程成立精度控制团队,开展全过程、全周期精度控制,使每个细微的精度控制问题都会被及时发现并专题解决。例如夏天施工时,为了最大限度避免钢铁高温变形对总装精度造成影响,吊装团队每天凌晨两点起床,确保所有准备工作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深海一号”能源站的成功合龙,表明我国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海油工程“深海一号”总包项目总经理于长生介绍,国际上,同等规模及技术要求的项目建造工期一般要33个月,而“深海一号”能源站在保证“安全零事故”的基础上仅用了21个月就完成建造工作,创造了全球海洋工程建设领域的新纪录。
2021年1月14日,“深海一号”能源站交付启航。海油工程组织精兵强将,历时18天,航行1600余海里,穿越渤海、黄海、东海,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大吨位、超长距离拖航作业,将“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运抵预定海域。海上安装期间,项目团队先后攻克1500米深水海管铺设、聚酯缆安装、SCR(钢制悬链线立管)回接等深水关键施工技术,确保“深海一号”能源站在1500米深海稳稳扎根。在最后的“交钥匙工程”阶段,面对涉及工种多、投产时间紧等特点,调试团队践行“调试引领生产”理念,高效开展遗留问题“销项管理”,最终圆满完成能源站54个大系统、205个子系统的全部调试工作,为项目机械完工和按期投产扫清了障碍。
据悉,“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后,每年将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同时,气田还将带动周边陵水25-1等新的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已建成的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天然气管网大动脉,最大限度开发生产和输送天然气资源,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文章来源: 闪电新闻,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