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临床中药用药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以全血细胞增生异常、脾大、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伴随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作为唯一可以治愈该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局限性并没有广泛实行。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对在我科2010年至2016年期间经规范化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临床所应用的中药进行归纳、统计分析,从而寻求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住院及门诊、并经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病例进行筛选、回顾性调查分析,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指标的差异,包括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等)、心电图、ECOG体能分级、症状体征等方面;另一方面,运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5)”,对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中药通过“数据分析”模板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检验指标差异后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依据录入中药出现频次,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丹参、当归、红花、陈皮、黄芪、炒白术、茯苓、甘草、阿胶、连翘;以性味分布规律为:寒、热、温、凉四性中,温性药频次最多;酸、苦、甘、辛、咸五味中,甘苦辛味药频次最多,余与之相结合共奏疗效;归经分布规律依次为肝、脾、心、肺、肾、胃、大肠、胆、小肠、膀胱、心包、三焦经,各经相互协作、互为表里以达临床疗效。3.用药频次在10以上的静脉用中成药依次为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依次为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

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以活血化瘀为总的治疗原则,兼以扶正补虚之品;性味归经上以甘温之品通络活血、补虚缓急,归经是以肝、脾二经为主,从脏腑论治旨在疏肝行气活血、补虚健体祛邪。整个治疗过程以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基础理论,随症易君并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