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秋燥来袭,部分人仍然喜欢一边享用火锅、小龙虾、烧烤等重口味美食,一边饮用冷饮等等,虽然过足“口瘾”,但极易诱发口腔溃疡。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冯远华副主任中医师指出,口腔溃疡亦称“口疮”,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通过中药、食疗以及含漱、敷贴、耳穴等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
《薛氏医案·口齿类要》指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口疮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者发病急而易治,虚者发病缓而难愈。
实证者,多是由外感风热,邪毒入侵,过食膏梁厚味之物,心脾积热,心火上炎所致,初为小水疱,破溃后融合而成,边缘有红晕,中间凹陷,呈黄白色,不规则,疼痛较甚,灼痛,口臭发热,头痛,口干,纳呆,烦渴烦热,舌红苔薄黄,脉数。平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食物油腻、辛辣,荤腥之物过多,会引起该型口腔溃疡。中医治疗要清热解毒,用清胃散加减(生石膏、黄岑、黄莲、栀子、当归、生地、竹叶、麦冬、升麻、丹皮、赤芍、淮牛膝)。
伴思虑过度,心烦不寐等症状。中医治疗要清心降火、泻热利尿,一般用导赤散加减(生地、木通、竹叶、甘草)。
小儿出现该症的口腔溃疡,则易吐奶,喜昼夜哭闹。中医治疗要清泻心脾,一般加味导赤白虎汤加减(龙胆草、大黄、人参、栀子、川朴、茵陈、郁李仁)。
虚证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溃疡面呈灰白色、口不渴,舌红苔薄,脉细,多健忘,腰膝酸软,纳食无味,乏力,四肢不温等。妇女月经潮前的口疮发作,经行则轻,经净则愈者。中医治疗要养阴血、清虚热,一般用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方中可加肉桂,引火归源。
伴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梦遗,早泄的症状。中医治疗要滋阴补肾,一般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伴口干,纳食无味,镜面舌的症状。中医治疗要滋肾阴,一般用甘露饮加减(熟地、黄岑、枳壳、甘草、茵陈、枇杷叶、石斛、干地黄、天冬、麦冬)。
伴中气不足,气短乏力的症状。中医治疗要温补脾阳,一般用理中汤加减(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干姜温补脾阳,人参补气,白术健脾,甘草补脾和中。口疮难愈合,伴口涎多,口淡乏味。中医治疗要温补肾阳,一般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伏苓、丹皮、桂枝、附子)。附子壮阳益火,熟地、山萸肉、山药益阴摄阳,丹皮、茯苓、泽泻清泻利湿。长期腹泻而发的口疮。中医治疗要健脾益气,一般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炒扁豆、炒山药、薏仁、莲子、陈皮、桂枝、砂仁(后下)、炙甘草)。饮膳疗法,即食物疗法,根据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治疗口疮溃疡也需“见招拆招”,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冯远华推荐以下3款食疗方——百合、莲子各50克,银耳60克,洗净加适量水煮至熟烂,加入冰糖,每天服2次,有清火滋阴、安神健脾功效。鲜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含秋水仙碱,淀粉蛋白质、脂肪,有清心安神功效。银耳:味甘,性平,入肺、胃、肾经,有补脾开胃的功效。
鲜葫芦瓜500克,冰糖适量,将葫芦瓜切成4块,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后用小火再煮10分钟,过滤,调入冰糖,每日饮2-3次,有清热止渴功效。葫芦瓜: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鲜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煲汤,以食盐调味。冬瓜:味甘,淡凉,入肺、大小肠、膀胱经,利水,清热解毒。银花、淡竹叶、白芷、薄荷1:1:1:1,略煎煮、过滤后含漱,每天1次,至症状缓解。细辛粉末6克,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无纺布胶布外贴,连敷3天,可见症状缓解。用王不留行耳穴贴,敷贴于耳穴的口、舌、神门、心、肾、皮质下,内分泌等区域,每次可选数穴。一次贴3~7天,两耳交替进行。夏季多汗,建议每天更换贴布、定时按压耳穴,一天3~5次,一次30下。持续疼痛、瘙痒,应注意观察耳部皮肤是否有胶布过敏状况,如果发生过敏,及时去除胶布。■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医学指导:冯远华 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