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华《红楼梦故事精讲》序

《红楼梦》既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杰作之一,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昆仑宝库。如何深入阅读和解析这部经典,向来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因而很多年青人把它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之首。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是摆在我们这些从事《红楼梦》教学或者研究的人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红楼梦故事精讲》,王坚编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为普及《红楼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所有形式的普及,总是与原著的文本多了一层被加工的隔膜。

《红楼梦》之所以会成为那么多年青人的一大阅读难题,我想无非是两大因素:一是宏篇巨制,没有时间仔细阅读;二是国学基础欠缺,拦路虎众多,无法读进去。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要针对性做好两项工作,一项是精选故事,另一项是做好适度又适用的讲解。

要做好这两件事,则要注意以下问题:精选故事既不能搞内容提要,又不能将原文改写;解疑释难不能搞考据求证类的学术研究,也不能搞工具书式的说文解字,更不能搞成专业理论阐述。

一句话,此项工作就是针对中等文化的读者,切切实实地将《红楼梦》文本做一次原真的普及。这部《红楼梦故事精讲》,就是针对“死活读不下去”的难题而做的解难助困工作。书名"精讲″,名符其实。

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前10名作品排行榜

一是故事精。全书共选155个故事,有的故事是由原著一回多书的内容精编而成,长而紧凑严密。例如第一讲的前五回书,就是以四个人物为中心,分別精编为四大故事。有的故事只有五六百字,短而精彩,意义重要,例如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二是解析精。本书的解析内容包括字、词、句、篇,各式韵文,重点篇章赏析,人物评论等,这些内容与故事相加,大概在六十五万字。

程本一百二十回总计将近有一百万字,因此,单就全书篇幅而言,叫做"精讲″是基本符合实际的。当然,真正意义上的精讲,还是依据该书讲析的实际内容定性的。

通读全书之后,我发现这是我见过的所有有关《红楼梦》的教辅导读类用书中,最具实用性又极简明精炼的一部好书。简而言之,它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简明读本和批注解析相辅相成

155个《红楼梦》故事,是全书核心内容的完整呈现。读完了全部故事,就等于读完了《红楼梦》全书。而且是一边读故事,一边听讲解,读完故事与讲解,也就基本上读懂了《红楼梦》。

曾鉴清制通草画红楼梦人物人物

例如第一讲中的第三个故事,"冷说颦观荣国府″,是原书的第二回部分内容和第三回整回的综合,分別从平面和立体两大层面,生动全面展示了荣国府非凡壮丽的内外风貌。讲故事时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便于读者认清建筑物的门径和连接概况,再配以位置图,就如同随林黛玉一起游了全府。

解析故事则又采用传统的评点法,对其中的要点和难点适时点拨提示,短的一两句话,长的有几百字的短评论。

这种简明读本和批点评论相辅而成的体例,与传统的原文加边注眉批的体式比较,不需要读者花时间再对文本与批注进行对照阅读,减少了阅读量,避免阅读长文产生的疲劳,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批注点拨,又能及时扫清阅读过程中的知识障碍,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成预期阅读目标。这对相关的读者对象非常适用。

二、精读精讲与深思确解相得益彰

你读一下该书,就会发现在不少故事的后面,往往附有一两条重点或者难点的思考题,讲述时便以其为中心,引导读者在逐步赏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贾宝玉杜撰耗子精故事引逗林黛玉这一回,原著的回目中有"意绵绵″三个字,思考题便以此为题,要求读者说出这三个字怎么落实。

刘旦宅绘宝黛情深

讲解分析则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别说出宝黛各自意绵绵之所在,让读者对宝黛二人此时的柔情感同身受。第二步从具体环境、文学意境和人物心境着眼,扼要赏析三境的融合之美。第三步援引冯其庸先生的赏析警句,收画龙点睛之效。

这样的精细阅读和精彩赏析的例子书中俯拾即是,如薛宝钗借扇敲宝黛,晴雯撕扇傲袭麝,柳五儿承错爱等等,读者可从目录中随意检索阅读。

我再举一个精细阅读的例子,即香菱学诗。这是本书中容量较大、解析详尽深刻,使读者获益匪浅的篇章之一。

故事的篇幅仅有原著的二分之一不到,讲解依次有三大要点:一是关于林黛玉说错的虚实相对问题,这是聚讼已久的红学公案;二是为什么林黛玉叫香菱不要学陆游诗,而要她先读王维诗,再读杜甫诗,最后读李白诗;三是扼要阐释香菱读诗体会中所涉及的诗论概念,即意境美、理与趣。

盖茂森绘《香菱学诗图》

林黛玉给香菱讲最初的写诗常识,就是诗的平仄、押韵和对仗。黛玉因为说"平声对仄声″时,顺口说错了对仗的知识,这是我们一直讨论而无定论的问题,也是讲解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怎么讲?讲稿中先是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说,然后明确表态赞成俞平伯先生的意见,并且说明了理由。这是原著中的一处难点。第二个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之一。黛玉语气坚决地告诉香菱,断不可学陆游这样的诗。林黛玉认为这两句诗太浅近了。这个观点对于一般的读者都难以理解,因为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过陆游,不知道陆游诗的主要特点。

为了使读者的疑难获得权威解释,便援引钱穆先生对陆游这两句诗的直接批评,然后再对钱先生的话做提挈解释,便使读者获得了确切的答案。

至于如何理解初学写诗的人要先读王维、再读杜甫、最后读李白这个问题,作者引导读者先从三位大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题材取向、格律宽严以及效法难易四个方面分別加以比较,然后又让读者思考次序先后为什么不能颠倒的原因,最终使读者自然得出答案。

戴敦邦绘香菱

第三点是诗歌的意境美和诗歌的理与趣,这两个概念则更加抽象,是曹雪芹借黛玉之口阐述自己有关的诗歌理论。

如果纯讲理论,读者必然乏味。于是在讲意境美时则采用以例证带出理论的办法,让读者从例证中明白原理。讲诗与理的关系,则引用严羽的话,并加以解释,但不交待严羽及《沧浪诗话》,这是能不讲的地方尽量不讲。

香菱学成以后写出的咏月诗是重点,则必须详讲,所以逐字逐句解释,而且还写了总评,这是当讲处则要讲足。

三、红楼新解和红学新论持之有故

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新见迭出,而且持论有据,读后颇受启迪。诸如王熙凤纵欲害贾瑞、李宫裁直言批凤姐、贾宝玉尊儒反科举,等等。

更见作者独具慧眼的地方,是他对前五回书大刀阔斧的分析处理。他认为前五回是整部《红楼梦》的总纲目,据此将头绪纷繁、布局匠心而使读者眼花缭乱的前五回,析分为故事品读和理论解析两大部分。

连环画《红楼梦故事》

无论是品读故事,还是解析理论,都是先纲后目,纲目条陈,令你读后即收纲举目张的功效。故事情节提炼成以甄士隐、贾雨村、林黛玉和贾宝玉为核心的四条主线,读者一经读过,脑海中便建立起全书故事框架的主体。

理论分析部分同样纲目分明,作者化虚为实,把第一回包括楔子在内,以及第五回中大量虚写的内容,归纳成三个要点,即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背景创设,而且又把背景创设分为三点,即家世背景、社会背景和神话背景。其中家世背景和社会背景,是对前五回中明暗散在、显晦各别的内容的高清概括。

这样大幅度地分析处理原著文本的做法,确实是史无先例的一个新创见。这样处理,不仅能使云遮雾障玄似机锋的前五回显得眉清目楚而直截了当,而且使《红楼梦》这一巨幅长卷在开卷时便展现出一种立体化的视觉效果,从而使读者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追寻全书。

除此而外,作者解读人物的新观点亦随处可见,或寥寥数语,或议论成篇。例如,贾宝玉人格因素的主体是个儒家君子,而不是反儒的民主斗士,他反对的是儒教,是儒学的变种。

林黛玉是个穷孩子,她没有钱,没有势,虽然在荣国府内有嫡亲血缘关系,但是唯一能依靠的是实际上已经退居二线几乎被架空的贾母,是个名贵而实卑的另类孤弱者。

电视剧《红楼梦》中邓婕饰演王熙凤

作者解读王熙凤设计害贾瑞这个故事时,把立论的重点放在王熙凤为什么会那样地残害贾瑞这个根本问题上。他认为王熙凤对贾瑞的行为,是一个性饱饫者对性饥渴者的肆意玩弄,其动因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尽的变态欲望。

这是过去所有解读这个故事的人从未认识到的。这样来解读王熙凤,就不仅只是看到她性格中狠毒的一面,而是更深一层地去认识她性格中欲望贪酷的另一面。

四、人物总评跟红学争议各呈其彩

本书与其它评述导读类用书不同的地方,就是随讲析需要,适时做出一定程度、范围的人物总评和红学争议话题的评介。对这两部分内容深浅难易尺度的把握,作者做得很准确到位。因为如果不讲则显其不足,如果讲深了则又显得大而无当。

一个人物的故事基本结束以后,便对这个人物做一个综合评论。这类评论是帮助读者对有关人物形象形成基本认识,不致于支离破碎而说不出要点。书中不但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评论,而且还有平儿、小红、晴雯、麝月、贾芸等人的,甚至连绣橘一类的小丫头也有简评。

王叔晖绘《晴雯补裘图》

这些人物评论,长的五六千字,短的只有三四百字,大多写得简明朴实,深刻丰富,而且对所评人物性格特征的解析,都能从独特的视角抓住人物的本质,给读者以启发思考,使其对人物形象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除了前面已经提过的论宝、黛之外,还有对宝钗、贾母等人都有深刻新颖的赏析。

评宝钗着重从"藏愚守拙″四字入手,从愚拙的表象剖析其城府极深的本质。作者在讲析金钏儿跳井、薛宝钗扑蝶听密语、探春大观园改革这几件事情时,特别抓住城府一词,辩证论析薛宝钗这个人物的两面性。

既不一味扬其长,也不一味抑其短,公平允当,还人物以真实性,树形象以立体感。特别是提出为什么曹雪芹在扑蝶这幅美图中要写听密语这个情节,作者的解答确实很有深度且耐人寻味,读者不妨好好品读一番。

像这样评论人物的方法,在书中大都如此。在评论王熙凤时,重点解析其反派特征以后,并没有忘记肯定并赞扬她正面的地方。特别是讲解协理秦丧一节,基本上给了读者一个能力超强、精于管理、勤政廉洁、干练耐劳的正面形象。

邮票《贾母接外孙女》

还有对贾母形象的分析,更显得丰富多彩,理趣兼备。贾母现象上是个享乐主义者,但是作者解读人物时,却是摒弃表象而揭示实质,重点落在"乐而不淫″上。作者认为凡事有度、老而不昏、用智善藏是贾母性格的本质特征。

在具体分析贾母同王夫人的婆媳关系、贾母对宝黛相恋的真实态度、贾母对薛宝钗的褒贬不一,以及对王夫人处理袭人晴雯的专断隐而不发等事件时,凡立论处则必有依据,且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明白,因而有理有趣,令人信服。

与人物评论一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作者随机推出的有关红学争议话题的评介。评介坚持客观性第一,对所评介的不同观点,包括截然相反的观点,都不加褒贬,不抱成见,作者只表达自己倾向于哪一个观点及其原因。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本书的主要读者群,是拓宽视野、拓展思维空间的有效培训,让他们看到书外的世界,也是使之得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必要阶梯。

这个部分是作者颇费心力的创意之举,凡推出的话题都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阅读的趣味性,且具有必要的研究性。凡是相关问题力求一讲到底,读者不仅了解了有关争议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而且作者自己的启发探讨,同样引起读者不同程度的认知共鸣。

冯其庸书大观园

例如对大观园原型的讨论,作者除了介绍红学家代表性观点及其论争焦点之外,还相继提出了“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和“你认识大观园了吗?”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研究小说环境和人物之间关系的,是加深研读文本的训练。第二个问题是培养读者精细阅读能力的。

要完成这道题,必须要仔仔佃细读故事,要揣摩领悟。而且这两个问题对于读者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后面还有将近五分之四的故事与这个园子关系紧密相连。

后四十回该不该全盘否定?这是个大争议题目,作者对此虽不做推介,但却多有涉及,且议论极有分寸,在解读实践中让读者悟出答案。

凡被肯定的部分,都解析得详细生动引人入胜。诸如四美钓游鱼、夏金桂主仆诱薛蝌、林黛玉焚诗稿、柳五儿无奈承错爱等。

凡否定的地方,都能条分缕析,以理服人。这些分析讨论对读者的启发思考和分清良莠,确实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作者认为吊包计对于贾母和薛宝钗来说,都是不可信的。因为一不合亲情,二不符秉性,其论证解说十分有力。

陆小曼绘大观园

我之所以认为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年读者使用的好书,是因为它集文本、讲解、赏析、评论为一体,读者一册在手,便可通晓《红楼梦》全书。同时可选读,可全读,随心检索,所需内容便了然于心。

而且无论读、讲、赏、评中的哪一部分,所有内容都以精要为原则,不拖沓,不冗长,靠近读者所能,迎合读者所需,确实是一部实用性极强的理想读物。

当然,作为一部研读名著的辅导用书来说,仍有一些述而未全论而不足点而欠透的地方,需要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研读文本,加强修养,使自己对《红楼梦》的研读更趋精深完备。

是为序。

2020年1月5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