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明原创散文丨退休生活不清闲之读书
退休生活不清闲之读书
文/杨曙明
转眼间,我退休已有三年多了,恍惚间的感觉这日子还真不太经过。何以如此呢?原来是我退休后的生活并不清闲,甚至有时候比退休之前那几年相对轻松的工作还要忙碌些。当然,过去忙碌的是工作,现今的不清闲则是家务劳动和自寻其乐的生活。
但凡喜欢读书的人,大都有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人生信条,我年少时就喜欢读书,自然也是如此。著名作家柯灵不仅把书籍视为终生的恩师和良友,而且还形容书籍是“青春时期的恋人,中年时期的知己,暮年时期的伴侣。”我以为,这种形容恰如其分,当是读书人生命旅途的真实写照。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其实,单就个人名利而言,古人的这些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过,对我们这些年过花甲且已经退休在家的人来说,此话则有些不合时宜或是说过时了,因为名利对我们来讲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说年少时读书是为了积蓄能量,年轻时读书是为了增长才干,在岗时读书是为了敬业的话,那么,时下的我等读书则纯粹是为了追求精神愉悦。
退休在家的人,虽然大都没有了名利之心,但像我等爱好读书的人,因为不太愿意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脱轨,所以就把读书当作避免太过落伍的举措。宋代文人黄庭坚曾说过这样的话:“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不太清楚他说此话时的语境,但觉得虽然有些“过”,但还是颇有道理的。特别是对我等退休的人来说,退休在家少了社会交往,如果长期不读书,不仅生活缺项,而且精神也可能会百无聊赖,这就难免孤陋寡闻,难免语言无味,难免自尊失色。也正是基于此,我等才把读书当作退休之后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这个人还是有些先见之明的,知道世上有很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事,买书也是如此。记得五十岁之前我是可买可不买的书先不买,而之后则变成了可买可不买的书先买下,这就使得家里的藏书迅速增多。夫人见状曾问我说:“你买这么多书看得过来吗?”我回答说:“有些书买了不是为了现在看,而是为退休之后储备着。”夫人再问:“那你到时候再买不就是吗?”我回答说:“有很多书到时候有可能就买不到了。”从退休之后这几年的情况看,我当时的说辞还是颇有道理的,因为时下我看的书,有很大部分是退休之前储备下的。如:前几天我看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是济南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如今这套书在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当年买下的储书,当时翻看觉得挺好,可如今时过境迁再来衡量,觉得就不一定是好书了。再譬如,如今年老眼花视力不济,有些书字体太小,当年看没问题,现在看起来就很费劲。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岳南先生著的《南渡北归》就是这种情况。这套书虽然内容极好,但由于字体太小至今还在我书橱中尚未阅读的那类书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可读的书是无限的;我的储书是有限的,面世的新书是无限的。要想跟上社会生活变化的节奏,必须多读书,可要多读书,仅靠原有的储书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满足读书需求,退休之后的我仍旧时常买书。前几天我又到新华书店逛了逛,买回了莫言《晚熟的人》《老照片二十世纪精选集》(四卷本)和商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黎东方著的《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及陈锡璋著的《细说北洋》等十多本书。为了购书方便快捷,退休后我还颇为时髦地学会了网上购书。两个多月之前,收到了东营的朋友邮寄给我的一本书,书名是《人的城》(散文海外版2017年精品集)。因为看后觉得非常好,于是便按图索骥把电话打到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在其工作人员的提示下,我从他们网络平台的“微店”中,又先后选购了《月亮在叫》(散文海外版2019年精品集)、《何似在人间》(散文海外版2018年精品集)和《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散文海外版2016年精品集)。
说起网络购书,我就忍不住想多说几句。在日常生活的购物中,我是个花钱比较大手的人,而且还不太会讨价还价,特别是在买书中,只看内容喜好,绝不管价格高低。网络购书不仅方便,而且价格还相当便宜,五折书很常见,两折、三折的也不罕见。“拼多多”是我经常光顾的平台,有时从那里购买的图书,价格便宜得让我匪夷所思,就拿我最近网购的几本书为例:精装本的《名人传》(罗曼·罗兰著)原价24.80元,网购只需要8.8元;图文并茂的《山海经》原价68元,网购只需要29元;2016年新版的《周公解梦》原价49.80元,网购只需要15.8元;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张应中著的《怎样写古诗词》,原价35元,网购只需要18元。这些网购图书的质量之好,价格之低,如不是我自身经历,还真让我半信半疑。至于网上购书何以价格如此便宜,我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凡人都有所好,读书人根据所好选读图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老舍先生曾经这样讲过:“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对精神食粮也必须选择。好书开卷有益,坏书开卷有害,有选择才不至于浪费时间或遭受毒害。”对喜好读书的人来讲,博览群书总是相对的,有所选择才是绝对的;而对我等步入暮年的读者来说,在更为有限的时间内,有所选择所读之书就更有必要了。
就个人爱好而言,我喜欢文史资料,喜欢生活散文,这两类书籍是我阅读的重点。当然,我也喜欢读小说,时下《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大字版)和《山东文学》上的中短篇小说,我经常也会有选择地看几篇,至于大部头的长篇小说不在我的喜好之列。不过,凡是茅奖的获奖作品,即使部头再大,我还是要看的,因为别管怎么说,它们是“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一个时段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如,2019年第十届茅奖的五部获奖作品《主角》《牵风记》《人世间》《北上》《应物兄》,我就全部阅读过。
王力先生提倡读书要厚今薄古,对此我是深以为然。金克木先生曾对图书做过颇为别致的分类:有要求人跪着读的书;有要求人站着读的书;有可以坐着读的书;有可以躺着读的书;还有可以走着读的书。对退休之后的我来讲,当然更喜欢坐着读的书和躺着读的书,因为我是无神论者,原本就不喜欢“跪”着读的书,而那些需要“站”着读的书在退休之后已经退出了我的阅读系列,至于那些走着也可以读的娱乐书籍压根儿就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社会进步推动了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时下的微信几乎走进了每部手机,并随着手机走进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微信里可以听书,而听书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我读书不足和年老眼花的缺憾。
微信听书较之阅读看书还是有些好处的。听书既可以在家里听,也可以出门在外随身听;既可以坐着听,也可以走着听、站着听、躺着听;既可以闲着的时候听,也可以忙着的时候听。如此而论,听书可以几不耽误,能够最有效地利用时间。也正因为如此,退休之后这几年,我不仅看书多,而且听书也不少。微信里的听书内容虽不是浩如烟海,但也算拥书百城吧!既有古典名篇,也有现代佳作;既有世界名著,也有中国名作。我选择的听书内容,多半是没有阅读过的文学名著,如前几天刚听完的《荆棘鸟》《湖光山色》等。不过在听书中,我最喜欢听的还是名人传记。如我听过的《路遥传》《沈从文传》《傅雷传》《陈忠实传》《李清照传》及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等,都让我十分喜欢。著名作家铁凝有段话让我颇有同感:“喜爱一个作家,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他的自传后,就如同跟着他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虽然我听得是“传记”而并非作者的自传,但同样也不乏“跋涉”之感觉。
读书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让我在书海里寻求到无限的欢乐和愉悦。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继续着、继续着……
【作者简介】杨曙明,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我的父亲母亲》《历下名士寻踪》等九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