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出瓷器的国家,商代即创原始瓷,东汉至南北朝,青瓷业渐入佳境,到唐代的兴盛、两宋的繁荣,直至明清的鼎盛,各处窑工因地制宜,于胎釉、形意上均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窑口区位、历史沿革、装饰风格、主要器型、传承情况等角度,介绍青瓷鼻祖越窑、黑瓷之巅建窑、瓷都景德镇窑等五大南方名窑。
共7000字,70图。
越窑遗址分布在浙江东北部杭州湾南岸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至宁波、鄞[yín]县一带,集中在慈溪上林湖、上虞窑寺前和绍兴上灶等地。
▼越窑主要窑址分布图
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公园鸟瞰,堪称最美遗址群,众多窑口围绕着湖水,相映成辉
越窑创烧于东汉晚期,盛于晚唐、五代,于宋代衰落。秘色瓷为越窑中的官器,根据考古记录,秘色瓷兴盛时间应该在中晚唐到五代,北宋初期还有进贡,宋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就出土有秘色瓷器。
▲晚唐 越窑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
▲越窑秘色瓷刻卷云鹤纹盒,河南省巩义市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
越窑采用龙窑与叠烧法烧制。自唐代中后期起使用瓷质匣钵装烧,后为节约成本改用耐火土制成的匣钵。烧制秘色瓷时不仅须选用精细胎土、施涂特殊釉料,入窑前还要在匣钵接口处涂釉密封。
▲出土的秘色瓷与瓷质匣钵
越窑青瓷以胎装饰为主,手法分划花、刻花、堆贴、镂空等。东晋时期又出现褐色点彩的釉装饰。
唐代前纹饰有弦纹、水波纹、铺首、耳面印叶脉纹、斜方格网纹、飞禽走兽花纹带、龙头虎首、莲瓣等。
唐代时随着越窑器型花果鸟形制的开创,相应出现刻划镂手法的莲荷、花草、双蝶等装饰。
▲五代 越窑鸟式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杯内外施青釉,青中闪微黄,鸟身有刻划线纹路,带微小开片,造型新颖别致,栩栩如生。越窑青瓷胎是高硅、低铝组成,与兴盛于宋代的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等窑口相比,含硅量更高。
(数据来源:历代越窑青瓷取样)
日用器具:碗、盘、罐、碟、钵、盆、盏、盏托、熏炉、灯盏、粉盒、水盂、酒壶。
▲五代 越窑秘色瓷莲花碗带托盏 苏州虎丘出土 苏州博物馆藏
▲东汉 越窑青瓷五联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五联罐子始烧于东汉,是一种随葬冥器越窑是作为民窑发展起来的,所产瓷器主要为满足百姓日常生活之用,后又为皇家烧制贡瓷秘色瓷。一些越窑精品还远销南亚、西亚、东北亚等地。
▲晚唐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
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2年,越窑遗址与龙泉窑遗址一同作为青瓷窑遗址列入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越窑瓷器目前主要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两宫博物院,以及海外各大知名博物馆。越窑中拍价较高者大多是五代、北宋时期工艺较成熟的器物,器型以壶、罐、盒等居多。相比宋代崛起的青瓷窑口龙泉窑、耀州窑等,越窑瓷器拍卖最高价上限不高。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卉纹带盖执壶「千」字刻款,香港佳士得2020年拍品, 成交价折合人民币约293万龙泉窑坐落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及周边。目前已发现的龙泉窑青瓷遗址已有500多处,光是龙泉市内就有遗址360余处。2001年,龙泉窑遗址被评选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重大发现。
大窑是龙泉窑的中心产区,1988年大窑龙泉窑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窑烧制时间上至三国两晋,下至清代,于宋代达到巅峰,是中国制瓷史上时间较长,分布较广的大型窑系。南宋时期龙泉窑产品质量最佳,以粉青、梅子青和黑胎厚釉青瓷最为有名,将有千余年烧造史的青瓷推向高峰。
▲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弦纹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窑在北宋早期为垫圈烧造,末期改为垫饼填烧法,坯件采用匣钵体装烧,产品质量及精细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以厚胎薄釉刻划花瓷为主。南宋中晚期,龙泉窑在胎釉工艺上发生巨大变化,开始生产厚釉瓷器,须多次素烧上釉,最多可达五次。
▲宋 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釉色为粉青釉。装饰以胎装饰为主,宋代有纤细刻划、双面刻划、刻划花、深刻、露胎(朱砂胎)、堆塑等,元代有刻划、露胎、堆塑、模印、贴花、点彩等,明清有刻划、模印、印花等。
▲朱砂胎
龙泉窑青瓷胎与越窑青瓷胎同样是高硅成分,其原因是二者瓷土中有一部分为瓷石类,含有大量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及一定量的高岭土、绢云母等矿物。
龙泉窑另有紫金土胎,成分还包含含铁云母及其他含铁矿物,含铁量一般在3~5%,比一般青瓷含铁量高,故呈深色,但含铁量未及建窑的7~10%。
日用器具:碗、盘、罐、炉、执壶、水盂、塑像、高足杯、双鱼洗等
经典瓶型:玉壶春瓶、梅瓶、长颈瓶、纸槌瓶、双耳瓶、净瓶等▲元 龙泉窑青瓷褐斑玉壶春瓶(飞青瓷花生),日本国宝,安宅收藏,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仿古器物:仿商周青铜器的鬲式炉、贯耳壶,仿玉器的琮式瓶以及仿汉代铜壶等。
龙泉窑面向广大市场,畅销全国各地,远达内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明代时还为皇室生产部分官器。
▲明永乐 龙泉青釉大盘 香港佳士得2017年拍品,成交价折合人民币约538万。此类大盘为明代龙泉官窑的作品,除底部环形垫烧区以外,全器光素满釉,青碧光润。
作为宋元明时期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龙泉青瓷大量出口到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东非、南非和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在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龙泉窑遗址与越窑遗址一同作为青瓷窑遗址列入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龙泉窑瓷器目前多珍藏于浙江博物馆、两宫博物院,以及日本、伊朗、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海外知名博物馆。
▲南宋 龙泉窑砧青瓷茶碗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龙泉青瓷近年来在拍场上表现瞩目,2018年一只南宋龙泉粉青釉纸槌瓶以3800万跃居龙泉窑公开拍卖全球榜首。但总体来看,龙泉窑珍品、精品与普品的差价较大,千万、百万区间断层明显。拍出高价的龙泉窑佳器均为代表性青釉瓷,器型以瓶子为主,又分为纸槌瓶、盘口瓶、琮式瓶、长颈瓶、梅瓶等多个亚类,此外还有琮、洗等器。▲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香港佳士得2018年拍品,成交价折合人民币约3800万宋代建窑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窑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建窑窑址位置图
▼水吉宋代建窑遗址卫星图
2001年,建窑遗址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建窑遗址的大路后门龙窑,长度135.6米,为世界最长龙窑。目前的考古研究认为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早期以支钉烧叠烧青瓷为主,五代开始烧黑釉盏,北宋中期技术发展成熟,鼎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并入贡宫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
烧制建盏须使用含铁量高的粘土做胎,即铁胎,以及赤铁矿、草木灰等配成的釉,最终在1300°C以上高温,使用还原焰,烧制出自然形成的铁系分相-析晶釉斑纹。
为保证精彩釉色的形成,建盏须上厚釉,因此高温下釉水易流动粘底,所以采用施伴半釉的手法。斑纹为窑内自然形成,入窑前一样的胎一样的釉,出窑会烧成各种不同的釉色。
建窑得以被誉为黑釉瓷巅峰,就是因为铁为主导的自然釉。宋代建窑代表名贵釉色有兔毫斑、鹧鸪斑、曜变斑等,还有杂色釉、乌金釉等类别。建盏胎土选取建窑所在地附近的粘性红土(含铁较高)和黄土(相对纯红土,含硅铝较高)制成。胎的含铁量在各窑口中遥遥领先,达7~10%。
如此高的含铁量让胎体耐火度急剧下降,很容易在高温下变形开裂。因此建窑黑釉瓷很难烧制大器型。但烧制名贵釉色需要胎中的铁参与,故而建窑窑工只能忍受更低的成品率,而无法放弃铁胎。
建窑以烧制茶盏为主,器型按口沿形态分大致分为束口、撇口、敛口、敞口四类。最经典的器型是被誉为斗茶神器的束口盏。
建窑除茶盏之外之外,还烧造碗、盘、碟、盒、罐、壶、瓶、灯等生活用具、文房用具等,如建窑省油灯。
建窑初为民窑,在宋代成为主攻黒釉茶盏的专门窑口后,所烧茶盏颇得茶客尤其是上层青睐,载于蔡襄、宋徽宗等帝王名士的茶书中。
▲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将点茶必备十二种茶具中的茶盏直接描绘成兔毫盏建窑黑釉盏在北宋时还作为贡品供奉宫廷,建窑产品中带有“供御”、“进琖”等皇家定制底款者,就是建窑烧制贡品的实证。
▲左图为四库全书版《九朝编年备要》,为南宋陈均撰写的北宋太祖至钦宗九朝的编年史,卷二十八中有建盏的记载,该节名为“夏四月燕蔡京内苑“,时间是徽宗政和二年。右图为出土的“供御”、“进琖”底款残片。宋元时期,建盏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以佛教交流、商业贸易等途径流传海外,主要流向日本。日本的当权者对建盏等唐物求之若渴,视为至宝,在近代将四只建盏定为国宝级文物。
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建博物院、两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建盏,海外建盏收藏以日本馆藏品质最优,日本、美国数量最多,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瑞典等欧洲知名博物馆也有收藏。建盏曾经沉寂600余年,但近年来成为拍场的黑马,身价飙升。2016年,一只曾为日本重要美术品,解禁后上拍的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创下7800万的建盏公开拍卖纪录,成为宋瓷拍卖排行榜前五名中唯一的黒釉瓷。拍场上的高价建盏多为束口盏,少量为撇口盏,釉色主要为油滴和兔毫。吉州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一带,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州窑窑址位置示意图
吉州窑兴于晚唐,盛在两宋,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立永和为镇,置“监镇司”,掌窑业之事,自此永和镇瓷业大兴,后至元末终烧。吉州窑独创的木叶盏、剪纸贴花盏和玳瑁盏享誉中外。
吉州窑黑釉盏施全釉、釉层较薄,贴花、撒釉等不同产品上釉手法不同。釉水在窑内烧制时几乎不流动,装饰图案也不会在烧制时变形,这是与建窑不同的地方。吉州窑与建窑一样是以“釉装饰“为主的瓷窑,只不过建窑是“自然釉“的代表,吉州窑以人工装饰著称,装饰品种丰富多样,主要有木叶、剪纸贴花、玳瑁、窑变花釉以及剔花、绘花等。
吉州窑制瓷期间,本地开采的绢云母质黏土用于制作吉州窑黑釉瓷胎,这种易得且储量较大的制胎原料与简单的一元配方也符合吉州窑生产大量民用瓷的与需求。
同样是黑釉瓷窑口,相比建盏高铁胎的灰黑色,吉州窑黒釉盏胎骨含铁量较低,一般呈黄白色。
(数据来源:南宋吉州窑黒釉瓷取样)
吉州窑器型主要有盏、盘、瓶、壶、炉、玩具等。吉州窑黑釉盏中,又以盏身斜直的斗笠盏和敞口深腹盏较为典型。
吉州窑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为主,其产品多供民间使用,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也有仿烧兔毫盏,但配方工艺不同,可直观与建窑兔毫盏区别。
2014年,「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吉州窑珍品主要藏于国内两宫博物院、吉州窑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海外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国家的知名博物馆中均有列藏。
▲南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木叶盏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吉州窑处于宋代名窑瓷器中价格偏低的区间,最高价未破千万。但仍不乏有精品出现,如2016年以726万高价成交的吉州窑玳瑁釉剪纸贴双凤纹长颈瓶,曾为日本重要美术品。
吉州窑重器多为梅瓶,盏、碗次之;木叶釉、玳瑁釉、剪纸贴花等工艺均各有特色,意趣盎然,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还有仿豹纹釉等。
▲南宋 吉州窑玳瑁釉剪纸贴双凤纹长颈瓶 纽约佳士得2016年拍品 成交价约 726万RMB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留有不同时期分布于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的几十处主要窑址,其中较著名的有湖田古瓷窑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邑山古瓷窑址等。
1982年,湖田古瓷窑址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德镇御窑考古发掘成果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研究认为景德镇的陶瓷业从东汉肇始,唐五代时已能生产出较为成熟的瓷器。宋代时景德镇创烧出别具一格的青白瓷,宋真宗还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该产瓷区。
▲北宋 景德镇青白釉刻花龙首执壶 纽约佳士得2016年拍品 成交价约340万RMB
元代景德镇制瓷水平空前提高,成为当时全国制瓷技艺最高的窑场,所产瓷器花色以青花与釉里红为主,朝廷设浮梁瓷局,管理监督瓷器生产。
▲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瓷塑海鳌山形笔架 杭州博物馆藏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宫廷用瓷的重要生产基地。明朝设立专门为朝廷制瓷的景德镇御器厂,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成化斗彩瓷、嘉靖、万历五彩瓷等为上品。
清代朝廷有专门的督陶官专职景德镇瓷器生产,清早期的青花瓷、清粉彩瓷、中西手法相结合的珐琅彩均为收藏界的瓷中精品。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画坯、施釉、烧窑、画红、烧炉、选瓷、包装等工序环环紧扣,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宋代时兴起的青白瓷主要为胎装饰,北宋早期青白瓷少有纹饰,中期之后逐渐增多,常见纹饰有人物、龙凤、花鸟、鼓钉等,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捏塑等。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狮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枕上部枕面刻缠枝花纹,中部雕塑双狮作搏斗状。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以釉装饰为主,如元代的青花、釉里红,明代的斗彩、五彩、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香港佳士得2017年拍品,成交价213,850,000港币
宋代以前景德镇窑单独用瓷石制胎,胎中Al2O3含量偏低、SiO2含量较高,与越窑、龙泉窑类似,这种组成致使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容易变形,器型较小时可达到一定成品率。
到元代由于大量生产大型制品,须在胎中掺用高岭土,开创瓷石-高岭二元配方系统,以适应大型器的烧制。
清代瓷胎则大部分含Al2O3量在高达24~27%,个别甚至达到30%。
因景德镇瓷器在古代每个时期都有典型器物,因此数据较为笼统,今后有机会专门撰文详解。
日用器具:有碗、盘、杯、碟、钵、壶、罐、瓶、盒、香炉、瓷枕、水盂等。
▲明宣德 釉里红双鱼纹高足杯 《大明宣德年制款》香港苏富比2014年拍品 成交价约4380万港币
陈设器具:人物俑、戏剧俑、牵马俑、以及各种动物俑,如马、牛、羊、狗、兔、独角兽等。宗教佛像:宋代佛教的兴盛促使景德镇窑烧造大量的有关佛、菩萨、罗汉、供养像和坐禅僧等瓷塑。
景德镇作为驰名中外的千年瓷都,从明代起就为宫廷烧造贡品瓷,制瓷技艺日益精进,景德镇地区的民窑也空前发达,汇聚四海之内水平最高的窑工。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16年,「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景德镇瓷器主要珍藏在两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及海外各大知名博物馆中。
▲大维德花瓶 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景德镇出产。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BBC评选的100件代表世界历史的标志物之一,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拍卖行情:
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斗彩瓷等精品基本都是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的重器,在拍卖市场上不断创造神话;如2.2亿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2亿的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