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买手机,期末我就努力备考”“都大学生了还这样,没出息”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育儿类文章,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不能用金钱或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文章认为,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应该用爱感化孩子,用责任和义务鞭策孩子,以让他们能自主地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
道理谁都懂,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身边很有家长都清楚“不能经常用金钱激励孩子”,但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用金钱或物质奖励刺激孩子。有些家长还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一旦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说“好好学习,就给你买喜欢的礼物”或“语文考90分以上,就奖励零花钱”,这很危险。
其实用金钱或物质奖励孩子,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无限制地使用,肯定会带来许多问题。笔者的一位朋友现在就特别后悔自己毫无节制地使用物质奖励。她正在读大一的女儿,现在还常常为学习的事问她要礼物或零花钱。
朋友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就一直采用类似“金钱激励法”的举措,希望借此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女儿考试进步了,她会给零花钱;女儿在学校表现好了,她会买礼物,甚至女儿得到家里长辈的表扬,她也会给一些物质奖励。
之前为了让女儿安心考大学,她承诺“考取本科,奖励价值两万元的礼物”。女儿考取大学后,她兑现了诺言,给女儿买了高档手机、高档笔记本等一些电子产品。
本以为上了大学,女儿会变得懂事很多,不会跟她要礼物,结果女儿还是跟中学、小学一样,各种“要挟”:不多给点零花钱就不去自习室学习;不给买喜欢的衣服国庆放假就不回家等等。
前几天,她给女儿打电话,女儿在电话里说:“我看中一部手机,给我买,期末我就努力备考”,听到这句话,朋友气得在大骂:“你都大学生了还这样,真没出息”。她不只是气女儿“无知”和“无能”,也非常痛恨女儿的铺张浪费。因为大一刚入学时,她已经给女儿买了高档手机,才用不到一个学期,她就想换了,太气人。不过生气之后,更多的是自责,她觉得造成这个局面,责任完全在自己。
众所周知,这段时间正值各高校期末考试,大学们基本都在自习室或教室日夜奋斗着。朋友的女儿也是一名大学生,她应该很自觉地到加入到学习大军中去,而不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物质奖励,以学习为代价与父母讨价还价。朋友为此震怒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任何一位父母,遇到上大学的孩子这样跟他们对话,都会被气到不行。
确实,女儿身上出现这些问题,朋友负有主要责任。她不断地用金钱或物质激励孩子,持续强化了女儿“物质至上”的观念,且让女儿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更关键的是,女儿的责任感几乎丧失殆尽,她的人生观也因此被扭曲。如果这个时候还不介入,还不进行正确而强力的引导,或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悲剧上演。
不否认,到了这一步才介入,已经有些晚了,想把孩子掰回来,会非常困难。但无论难度多大,父母都要做出行动,必要时,可以求助孩子的辅导员或院系专业老师,以形成家校合作的态势。
朋友女儿身上发生的事,虽然是少数,却仍要被所有家长重视。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金钱激励法所带来的效果偏向负面,就要及时调整,越早止损越好。
话说回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考试成绩出乎意料地好,或孩子在学校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学习有很大进步,家长高兴之余给孩子买点礼物或给点零花钱,是稀疏平常的事。只要频率不高、“药量”不猛,是有正面效果的,它不仅能让孩子更有信心、更有激情,也能改善亲子关系。但任何事都有分寸,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个分寸,尽最大努力不过线。
若我们实在没有控制好,过线了,也带来不好的影响了,就请尽快纠正,不要犹犹豫豫,更不要听之任之,毕竟任何人都不希望悲剧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