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院水课大多是所谓教授教的,年轻副教授和讲师都还不错”

近日,“教授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转出教师系列”的信息被广泛传播。这是因为教育部刚刚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中有这样的描述“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

关于教授和本科生的“恩恩怨怨”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也就是说,7年前,教育部就表明了态度:为本科生上课是每个教授要做的基本工作,如果不给本科生上课,就没有资格被聘为教授。

一再强调教授必须要给本科生上课,正是因为部分大学里的部分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他们大多只是带着研究生进行一些科研活动。而这恰恰脱离了设立教授职称的初衷。

众所周知,教授是大学教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教授本质上是一名教师,主业应该是授课,但我们身边有不少教授几乎不出现在本科生的课堂上。曾有一段时间,部分教授觉得为本科生上课是一件“体现不出自己身份和自身价值”的事情,他们认为“给本科生上课是讲师和副教授的工作,教授的工作是带研究生搞科研”。

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似乎成为了一个“大家默认的规则”,所以教育部出台相关强制性规定,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不过话说回来,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本科生会欢迎吗?谈到这个问题,笔者想起前段时间与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对话。这位已经大学三年级的男生直言“我们学院水课大多是所谓教授教的,年轻副教授和讲师都还不错”,他的说法令笔者有些诧异。之后这位男生做了解释“许多教授把精力放在了科研项目和行政事务上,对教学不够重视,那些只会搞项目的教授,教学水平远不如年轻副教授和讲师”。

这样看,不一定所有的本科生都希望教授给他们上课,部分本科生更希望年轻有激情的副教授或讲师给他们上课。究其原因,还是与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有关。

我们不否认教授有非凡的知识储备,他们在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贡献,是行业领军人物,备受尊敬。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确实有一些教授,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学以外的事务上,他们很少备课,或基本不备课。可以这么认为,某些教授的课不被学生喜欢,不是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够,而是他们的教学方式太刻板、教学模式太枯燥,比如上课只是读读自己的讲义,且是十几年前的讲义。

当然,“教授上课水平不如年轻副教授或讲师”的说法还是太绝对了,整体而言,教授的上课水平并不差。只是因为教授的头衔,人们总会对他们有更高的期待。同样一节课,讲师上得精彩,教授就应该要上得比讲师更精彩。如果教授的课与副教授或讲师的课质量相当,人们就会认为“这个教授上课的水平不行”。

无论是人们的期待过高,还是某些教授上课的水平真的不行,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教授与本科生之间的距离将“渐行渐近”。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教授会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或许不久的将来,能做到100%的教授都给本科生上课。

需要强调的是,与所有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相比,人们更希望教授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教学上、放在培养人才上,而不是把上课当成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教授们都认同自己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且把教书育人内化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我们的高等教育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