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行情还是很熬人……
目前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整体围绕最低收购价区间运行。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止7月5日,国内普通小麦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2292元/吨,周比下跌10元/吨。
上周,两项利好市场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一是河南省在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二是暂停了2014年-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一停一收” 利于提振新小麦市场的购销活跃。笔者认为,随着后期诸多利市政策的不断落实,夏收小麦市场有望向着好的预期发展,麦价有望稳中回暖,但由于新粮上市供给压力仍然较重,其上升的空间相对有限。
普麦价格下跌,优质麦卖成普麦价
进入7月份以来,随着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的底部支撑逐步增强,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整体呈现趋稳态势,华北地区由于托市收购仍未启动,市场压力偏重,部分地区小麦价格稳中继续小幅回调。
目前,河北石家庄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2290元/吨,山东济南为2280元/吨,江苏徐州国标二等普通小麦为2270元/吨,安徽宿州为2240元/吨,周环比基本保持稳定。河北衡水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2280元/吨,河南郑州为2250元/吨,新乡为2270元/吨,周环比回落10—30元/吨。
今年优质麦很难卖到高价。开封当地种植的郑麦369,优麦普麦几乎一个价,好多面粉企业,名义上说是优粮优价,但是到了厂里,都是货到地头死,直接当普麦价格收。目前河北石家庄国标一等“藁优2018”优质小麦收购价格2410元/吨,衡水为2390元/吨;山东菏泽“济南17”优质小麦收购价格2450元/吨,潍坊为2430元/吨;河南郑州“郑麦366”优质小麦收购价格2400元/吨,新乡为2400元/吨;周环比回落20—30元/吨。
继6月上中旬安徽、江苏两个省份实施托市收购预案之后,7月2日河南省在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前期安徽、江苏两省虽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但对主产区小麦市场整体提振效应并不高。河南是我国第一大小麦主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该省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启动,无疑对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小麦价格上行的几率在不断加大,市场的看好预期增强。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河南加入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行列,对市场的带动效应虽将好于其他省份,但政策主要的目的还是引导市场收购,市场化主导的大格局不会改变。后期的小麦价格有望稳中回暖,但空间不大,其主流价格仍将围绕最低收购价区间运行。况且,一旦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有关部门就会停止预案实施,寄望托市大幅提升小麦价格并不现实。
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托市数量占比增加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6月2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2130.3万吨,同比增加424.8万吨,其中:江苏收购561.6万吨,同比增加58.9万吨;安徽收购383.6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河南收购450万吨,同比增加66.4万吨;山东收购352.5万吨,同比增加73.4万吨;湖北收购68.7万吨,同比增加9.5万吨;河北收购133.2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
由于今年主产区小麦质量较好,各地小麦普遍符合最低收购价小麦入库标准。据前期已启动收购预案的江苏、安徽反映,今年夏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截至6月26日,安徽已收购最低收购价收购162.62万吨,占到总收购量的四成以上,相比上年同期最低价小麦收购量仅有10.11万吨。截至6月30日,江苏累计入库夏粮128.49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28.82亿斤,同比增加9.75亿斤,占收购总量的23%。
市场认为,由于今年夏收市场压力较大,再加之小麦质量较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将会高于上年。有市场人士预计,今年托市小麦收购量将会回归常年,大概率在1500万吨以上,甚至有市场人士大胆预计有可能达到2500万吨。
政策常规拍卖暂停,利于市场采购新麦
7月3日,国家举行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暂停前的最后一次拍卖。计划投放小麦301.96万吨,实际成交2.57万吨,成交率0.85%,均价2173元/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自2019年7月11日起,暂停2014年-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目前主产区新麦已大批量上市,市场的压力逐步加重。由于各主体对后市小麦看淡,市场收购行为谨慎。国家及时暂停2014—1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目的是为了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新麦,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夏粮收购的重视。虽然近来临储小麦拍卖成交已微不足道,但此政策仍将会对市场的心理产生利好。
因价格优势,不完善粒超标小麦首次拍卖成交较为活跃。7月3日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拍卖,计划销售75337吨,实际成交75337吨,成交率100%。最高价2020元/吨,最低价1890元/吨,平均价1943元/吨,超过底价843元/吨。
虽然不完善粒超标小麦销售不在暂停范围,但这部分小麦数量并不大,仅限于局部区域性投放。况且其消费也基本进入饲料和工业领域,对正常小麦市场影响将不会大。相反,由于替代效应增加,对玉米市场的影响或会相对明显。
幸运有你
加个微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