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李林:教育路上 一起成长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李林 / 图:堆糖
// 教育路上 一起成长
——教育小思绪
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的质感,立德树人,当以师为榜样。当教师成为不忘仰望星空的族群,社稷复兴,未来可期。“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他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教育场”。胸怀天下,心朝远方;立德非空谈,与人、与文、与事照耀之中,树人非虚幻,正面激励为要;传道解惑,启迪思维,更不忘铸爱国之魂,立民族之根,正思辩之质。而这一切依托于教师的职业素养。
对教育的理解决定教育的形态。“物,得其本者生;事,得其道者成”。教育需要情怀,但仅有情怀是不够的,教育是科学,科学须当敬畏,需要探寻。教育如医,调理时代弊病;教育是唤醒,是点燃;让每一个体禀赋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颗心灵饱满而丰富。教育的本真就是唤醒一个人内在生长的力量,所以一个不能激发学生内力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去往罗马的最佳之路,是天赋之路”。
“教”而不思则罔,没有思想的教育是奴化;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思想的启蒙,走出思想的禁锢。有独立之思考才有自由之灵魂,我思故我在。因为精神的风骨所以总能平视一切。迷信和崇拜是思想的缺位。儒家文化,精芜并存。孔子为“圣人”,但孔子的课堂,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过程。探索路上,当持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不屈的品格,当为育人之主张。“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为厄运所厥、不为强权所弄。我为人师,秉承仁爱之心,撑起自尊之骨。尊重自己微不足道的权利,发挥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我们不追星,但我们尊敬为信仰而终身求索之人。
教育需要文化的道场,文化在于积淀与承载;校园草木赋予人文才具有教育意义。而今有的校长能筹钱、能汇报,掐死“升学率”,安全不出乱,于是乎便游刃有余。内涵、文化、素养那只是口头的理想,此乃教育时代之惑!更有甚者,教书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不及向上谄媚一笑;青灯黄卷,兀兀以穷年不如去混一顶小小的乌纱帽;陋俗污染了学校、侵蚀了师魂,学生没有平等素养,此乃校园文化之病。
教育必须与时代同行,“两全教育”本义就是“做有质量的公平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不应成为社会分层的加剧。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学生的实际需求就是学校教育的方向。这才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信息化应该是一种理念和文化,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空气,工作生活无处不在。我和你之间的代沟不是年龄,而是观念。成长并不是青年老师的专利。只有活水源流随处满,才有东风花柳逐日新。
教育是慢艺术,育于化而生之。引导孩子把简单的生活过成最美的样子。学习魏书生老师努力做到“松静匀乐”,安享着教育生活的日常,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所谓坚守初心,就是不忘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眷眷之情,“境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和风细雨,才能不绝如缕。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即使这个世界陷入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坚守的事物。教学即教人为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授之以渔。热爱自己的学科,以自己严谨的教学去捍卫学科教学的尊严,探索学科育人的价值。非考试不教,那是忘却了教育的本义。在不很理想的大环境之中,我们努力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小环境。做有大情怀的小人物,活成一束光,心怀大爱,做点小事。做点有价值的好事。宏观为背景,微观有作为。
大师永远无法被复制。阅历环境有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师的专业特长就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但精神被关照的老师才有把爱传递给孩子的能力;自身不断成长的老师才有熏染孩子的正能量。教育必须以教师自我教育为龙头,忘记自己同为学习者,就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当一个教师养成了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总是以好奇的、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他就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都是新鲜的,教育的学问是奇妙无穷的。让教育实践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转益多思为吾师”。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感悟到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都来自教育本身。“真正的幸福,从来都是在自己的内心诞生”。
教育须学校、家庭同力同向,父母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子女教育的失败,但孩子无需继承父志,他有自己的天空。带孩子看世界,重视孩子阅读的习惯,与他们一起亲近大自然,把他们的一生当一生看,而不只是某几次考试;多一些陪伴、沟通,不必过于纠结于每次的分数排名。尽力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守望他们远行的背影。细心观察,当学校成为孩子的向往,他们乐于与您分享学校里的故事,那即是心向阳光、怀揣希望。习惯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品质坚强才是教育的真正取向。遇其疑问,以平视的眼光,鼓励探究、坦然讨论,不必谎言遮掩。教育的田野,老师、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血脉之爱,前提是有他(她)就好!平安、健康、成长足矣!
现行招考制度不尽完美,但对现代社会相对公平。十七八岁,人生青春的开启,为梦想而争、为改变而搏;尤其在呵护中成长的独生一代,复习迎考何尝不是对年轻生命的洗涤!有磨炼、有痛苦,更有奋斗、有幸福;其实每一学科都有独特的趣味,但应试的禁锢使其局限于狭隘的空间而无法仰望无垠的天空。没有高考,课堂教学可以更为广阔而玄美,老师有无奈。但考试的战车正在调试;重阅读、善思考、看综合素养。期盼“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相对的较弱,只有本着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吸纳时代的、他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的模样更美、更好。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引领者,学习是教师的职业生命。浩荡的岁月里,雾霭重围的夜色中,我们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橹,从不停息向彼岸进发。你我一路摇橹划桨,“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02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