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游览泰山,见到两位廊坊名人题写的碑刻
春节才过,有幸来到广袤的齐鲁大地,来到壮美泰山的脚下。泰山是我国的文化之山,默默传承着我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从岱庙之基到玉皇之顶,从矗立数千余年前的汉松唐槐到新挺立起的山巅铁塔,几乎每一块石头都有着说不尽的沧桑,每一串脚印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束枝叶都有吟诵不绝的好诗。
于幽幽岱庙,巍巍泰山,各类景致恐怕走上几天也看不尽。初春的日子,虽然尚存余寒,但无风、无霾、无雨、无雾,也是个登山看景的极好之时了。据说这样的天气登泰山,可以看得更高、更远。而且,非在旺季,人尚不多,正是个登山看景的好日子。
泰山风景
在泰山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我仅匆匆一过,竟发现两处廊坊人题写的碑刻。才进岱庙南门,即可见一巨碑,足有四五米高、一米左右来宽,上镌“五岳独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字的左上首刻:“巡抚右签都御史固安张允济、巡按监察御史太原王立贤题”;右下端署刻碑之时“万历丙申岁冬十月”及备石、镌刻者的名字。据查,此碑名“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又称祥符碑。因宋真宗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所立,立时为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月,由晁迥撰文,尹熙古书并篆额。明代张允济和王贤所题“五岳独宗”见于碑阴。此碑现位于岱庙配天门西侧唐槐院门口,立在岱庙配天门院西碑台上,形制雄伟,与炳灵门外的宣和碑遥相对应,并称岱庙两大丰碑,为岱庙第二大碑。题字人之一张允济于康熙和咸丰年间的《固安县志》均有传,据载,他为明代北直隶顺天府固安县通关厢人(今属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境内),父名佳运。其字爱甫,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升户部员外郎、工部郎中、淮安知府、山东布政布政司参政、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右布政、陕西左布政、山东巡抚都察院右签都御史。四被恩纶,封中宪大夫,崇祀乡贤,谥介穆。由其履历可见,张允济曾先后两度于山东为官,镌碑之时,应该是他任山东巡抚任的时候。他著有《条议防海事宜疏》、《重修固安县学宫碑记》等。
祥符碑
漫步天街,向东而行,快到碧霞元君祠的时候,有一条向北上山的台阶,台阶尽处即是孔子庙。庙门楣上方居中刻有“孔子庙”三字,其右侧竖行书“中华民国二十三夏重修”,左边亦竖行题“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门的两侧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上联取自《论语》,下联取自《孟子》。上联有对联的写作时间:“道光壬辰望日。”下联有对联的作者:“知泰安县事江左徐宗干敬题”。题“孔子庙”三字的韩复榘在民国间曾任山东省主席多年,因抗战期间丢弃守地被蒋介石处决而留下恶名,后世将其相传为一个乡野村夫式的武夫。实际并非如此。
孔子庙
据各种史料记载,韩复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为民国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因为勇敢善战,很快成为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中华民国的重要军事将领。在主政山东期间,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很见成效。尤其是教育方面,他力排众议,任命何思源先生为教育厅长,并从不拖欠教育经费,而且每年都有所增加,使山东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除原有的学校大大增加班次外,又增设了许多中小学,还增设一所戏剧学校、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八所乡村师范和四所职业学校等,现在享誉世界的山东大学也为其所建。应该说,霸州韩复榘对山东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做出过较大贡献的。
韩复榘
泰山是自然之山,也是历史之山、文化之山。岱庙内的汉柏唐槐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泰山丛林中的任一棵小树恐怕也会比一个普通人见证过太多太多的风烟。人生几十年,也许如张允济曾拥有过显赫的功绩与声名,也许如韩复榘被冤屈或嘲笑于一时;但历史作证,泰山无私,一切终会回归于本来面目。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相对于永恒与稳固的泰山,我们的走过就象一小粒浮尘轻轻在空中划过。当然,不管什么人的题镌,泰山都以其博大的胸怀予以包容;然而随着日月的磨洗,任何的字迹不管镌刻得多深、多大、多么俊逸飘洒,都会变得浅淡模糊,难以辨识。究竟能有多少,或是其它什么将永远不灭,万世长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