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形却有象——《道德经》感悟(22)

孔德之荣,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译文:

大德的行为表现,完全合乎道的原则,

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

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某种形象;

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某种东西。

它广博深远,其中却有精微之气。

这个精微之气是非常真实的,可以验证。

从古至今,它的名字不会落空,根据它可以观察万物的本源。

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依据这个道啊。

这一章在读的时候一定要一气呵成,古文的那种淋漓尽致的气势和美感才能显现。

读起来虽美,但文义却不大好理解,很抽象,确实给人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

但老子所说的“恍惚”并非现代词语的含义,“恍惚”在这里是指得道之人,心地光明,飘然自在的境界,通常是指顿悟之后,内心的一片光明之象。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这个东西,能让得道之人达到内心一片光明的境界。

那这种得道的境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完全的虚无缥缈还是有形有象呢?

惚兮恍兮,其中有

恍兮惚兮,其中有

窈兮冥兮,其中有

其精甚真,其中有

我们注意这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象、物、精、信”。

“象”——“境界”的意思,大象无形,就是大的境界是没有形状的。

“物”——“这个东西”,既非唯心也非唯物,而是心物一元的状态。

“精”——“精神之精”,包含精华,精气,指一个人的精气神。

“信”——“信任、验证”,看似无形,却真实存在,而且可以验证。

“其精甚真” 道中蕴含的精华就像一个人的精气神儿,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就像我们平常形容一个人的状态好时,会说:这个人的精神真好!

修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身体的确是会发生变化的。

南怀瑾先生说:“真正学佛修道,只要到某一阶段,必然变化气质,心境开朗,即使没有返老还童,至少也能祛病消灾,身体健康。”

南老描绘的这种状态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仙风道骨”就是形容修道之人身上的那种气韵,风度、神采等,明显的与普通人不同,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精神境界。

这种境界既有形,也无形。

“有形” 是我们的确能感知感受到他们精气神的与众不同;

无形”是又没有办法物化、具象化,不是穿一件道袍、一件僧衣就能拥有的。

其实,修道最终修的就是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从古至今,都是可以验证的——“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一旦得道,就有“以阅众甫”的能力——通晓万事万物的本源、规律,以此来观察一切众生相。众甫,就是众人的意思。

总之,老子在这一章是想向我们说明,大道无形却有象,而且可以验证。一旦得道,就能内心一片光明,达到通晓一切的精神境界。

只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的确需要一些悟性,单靠打坐,练功是不行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