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比知识更重要”,识别骗子比应对骗子更重要,也谈定性思维
由于早就不鼓捣股市了,再说也足够深刻体验过类似陷阱,不过是利用人性“贪嗔痴”特点,我决定不直接挂掉,来个游戏互动,就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哦”。
对方女士声音甜美回答“不收费,等到合适再谈合作”,我说“放长线,钓大鱼”,答复“不是的”。
接着,对方很聪明的迅速转移目标,说“可以先加微信吧”,我再次直接说,“既然这么能挣钱,你们直接买股票赚钱就是,何苦让利给我们发大财呢”,对方继续回答“不是的”,又说“手机号码就是微信号吧”。
这时候,这个穷追猛打劲儿,轮到我无语和理屈词穷,一时无法应对,就保持缄默。冷场后,对方自找台阶说,“听不到您说话,那就下次再联系吧,祝您愉快。”
看看,骗子是多么聪明啊,情商够高,意志够坚韧,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且还是声音甜美估计长相也不会太差的女士。这个敬业精神没的说,只不过依靠歪门邪路坑蒙拐骗注定没有好下场。
说这个故事的意思不是好玩,是想思考一个较为深层问题:应付骗子重要还是识别骗子重要?
如果我们不能识别骗子,只是在细枝末节讨论如何应对欺骗,就非常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只有先定性才有定量,而不是定量后再定性。
换个说法就是,先有战略才有战术,否则战术恰当战士勇敢依然摆脱不了失利,因为方向性错误是致命的。
也就是说,上面的所谓应对不过是建立在识别骗子基础上的,如果恰好炒股且热切学习技术阶段,明知道是骗子怕是会加入,认为足够聪明不会被骗,就会克服不了人性弱点,进入陷阱。好比知道毒品有害,试着尝试一下,坚信意志战胜这个,大多会陷入其中。
举个例子。
前几年兴起的互联网P2P融资平台,利率纷纷高达十几个百分点,前期进入的没有太大问题树立榜样,可是比较周围投资平均收益,这个高利息可否支持持续投资呢?
显然,理性很宝贵,感性更诱人,现实会告诉我们,一旦进入尝到甜头,贪欲很难再看上银行那点微弱利息,风险也就不远。
甚至于,很多暴雷产品开始出现了,甚至有了预警出现,还会坚信自己投资的产品没有问题,该是多么真实却又荒诞的“黑色幽默”。
不要吹嘘自己多么理性,如同不要考验人性多么美好,除非尽可能多的进行自我训练。
这个故事同样说明的是,第一步的定性区分要比其后无数步的定量测算要紧的多,有时候甚至真的还会要命。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6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这个看法(决策、产品、说辞、投资等)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其实就是把遇到决策问题,首先通过常识来筛选,不要小瞧常识,“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普普通通人,大多是接触普通事情,遇到事情大都是常识能解释,不能解释的话就要留个心眼,小心为妙,尤其涉及钱财。
继续说个事例。比如有家长问,老师误解批评了孩子,如何处理好?这其实也是考验我们处理事情定性思维能力。
重要的不是误解这个事情本身,以及如何反馈老师,而是调整我们看问题的观察方式,即:
误解是否我们建构的?
误解真的是误解吗?
即便真误解是否正常?
处理孩子感受想法要紧还是反馈老师要紧?
是否作为增强孩子挫折耐受力机会,增加看问题的视角呢?
总结一下,遇事如何做好不要紧,要紧的是先判断这个事性质,能不能做才是最要紧,须知很多时候常识比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