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开。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词——沉没成本。
因为我居然在等班车的时候,被这个词狠狠“吊打”了......
事情是这样的:
我跟同事在站台足足等了20分钟,眼看着就要迟到,而班车却迟迟没来。
同事很着急,想拉着我步行去公司。
我跟她说:“咱再等会吧,都等了这么久了,说不定班车马上就到了呢。”
“你这是陷入“沉没成本”的怪圈了,说不定会迟到更久”同事提醒说。
果然,又等了10分钟,班车还是没来,最后还是步行到公司。上班严重迟到,心情糟糕透了!
路上没来得及思考什么是“沉没成本”,回过头来想,我等车“浪费”的时间不就是嘛!
“沉没成本”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比如时间、金钱、情感、精力等等。
乍一听没啥感觉,细想生活中,“沉没成本”的例子,随处可见,常常增加我们不开心的概率,但我们却“痴迷”其中。
大学毕业后就考上了公务员,很多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工作简单轻松,工资还不错。转眼3年过去了,露露还是个小职员,每天还是那些事儿,工资也不见涨多少,非常郁闷。反观当初羡慕自己的人,貌似个个都比自己混得好,或升职管理层或薪资翻了几倍。
丈夫看穿她的心思,鼓励她“你要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可以换一个”。
她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要是放弃现在的工作,不就是在否定过去自己的选择吗?我不要;
而且我已经工作3年了,在这里花费了那多的时间跟精力,我怎么舍得放弃;
再说,主任已经答应要帮我升职的事情啦,说不定今年就升了。
然而露露工作第5个年头时,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愈发沉闷。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 “损失憎恶”。担心曾经的努力付之东流,过去的行为和决定被否定,为了“保护”自己,宁愿选择继续走下去。露露就是这样,害怕被否定,担心失去,对于重新【获得】的快乐,更在意【损失】带来的痛苦。
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我们宁愿选择继续坚持当下的状态,哪怕可能是错误的。工作中,因为“损失厌恶”,我们不愿离开舒适区,不愿改变自己,结果可能是重蹈覆辙,循环往复。双十一刚缓过来,双十二就来了,青青原本只打算买些纸巾,坚决不多买。付款时,页面显示,满200减25,而她还差60就可以减25了。青青顿时觉得不参与满减,好像吃了大亏,于是又选购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结果总消费比预期足足多了100多块大洋。遇见满减时,我们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真的占了很大便宜,于是想尽办法的凑单。但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青青在决定凑单时,受“沉没成本”的影响,只考虑了已经产生的纸巾费用,而没有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超出预期的费用,以及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物品。往往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很看重过去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以此来权衡自己做怎样的决策。然而,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可能会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双十一看上件衣服,早早的交了定金,付款时,发现不喜欢了,但是一想定金就白花了,还是买吧,买来之后并没有穿过几次。既浪费钱又浪费了精力。“沉没成本”犹如已经泼出去的牛奶,无法收回,做决策的时候不应当再考虑“沉没成本”,而应该考虑“可变成本”。去年她和男朋友订了婚,准备结束5年恋爱长跑步入婚姻。然而昨晚我才知道,去年底她男朋友就出轨了,无奈选择了分手。她想起曾经付出的时间、感情,就舍不得放弃,又无法接受男友的背叛,又担心自己遇不到更合适的人,整整一年时间都沉浸在痛苦中。
这一年,因为失败的情感:
工作总是心不在焉,不仅常常被骂,还失去了原本可以升为主管的机会;
拒绝社交,尤其是男性,原本公司有个男生向她表白,她当场拒绝了;
性格也没之前开朗了,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
常常失眠,甚至有些抑郁的倾向。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知道她只是被“沉没成本”困住了,且还没有及时止损。分手即终止,之前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承诺、所有的故事都在此刻停止了,不应该再执着于过去。“沉没成本”已然沉没,当下能做的,就是及时止损,然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让这所谓的“不幸”,再继续扩大,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太执着。及时止损,果断放下,幸福才会到来。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小开想说,人生做事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利有弊,要想全面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们不能避免“沉没成本”的出现,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十足的准备,至少在更好的选择来临之前,我们可以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