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集采后,跨国药企渠道下沉与本土初创企业合作开发新药渐成趋势!

2019年,“4+7”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推进,由原来的“4+7”试点城市逐渐推向全国,在影响本土药企的同时,也对跨国药企产生了重大影响。在4+7政策落地后跨国药企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会进一步萎缩,必须为过期原研药找到新的渠道和市场,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则是一个选择。

因此,原本“高大上”的外资药企也需要下沉渠道,“下基层”去到三四五线城市。过去跨国企业大部分营销能力包括目标群体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大医院。近几年,尤其是“4+7”前后,跨国药企调整营销战略,加速对广域市场的进攻。

调整营销战略,进攻广域市场

赛诺菲在2012年设立基层医疗事业部以加强在县域城市的销售推广,拓展基层市场,而“4+7”落地实施后,赛诺菲将通过在县域市场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实力,为赛诺菲增加额外销售量。

辉瑞在过去几年通过降低产品售价以提高药品可及性。在立普妥带量采购落标之后,立普妥所在的心血管团队人数不降反增,扩岗2000人,主要推广方向便是下沉到民营医院和乡镇。

默克则盯上了中国发达的电商体系,将其生命科学业务搬上了阿里巴巴B2B平台1688。据悉,未来,在该生命科学旗舰店上线的产品将不限于生命科学领域,还会包括默克集团的其他产品。

“4+7”全国推广,让一些跨国药企自建队伍下沉渠道之外,还有一些跨国药企剥离资产以免产品影响业绩。

近日,诺华集团下属公司与九洲药业签订了转让协议,拟转让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100%股权。

7月份,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GSK与公司签订了协议,拟向复星医药出售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100%股权。

4月,亿腾医药发布公告称,礼来制药将向亿腾医药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内陆的权利,以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生产工厂。

转战创新研发,加快新药上市

跨国药企不仅渠道下沉,在中国的研发战略也在转型:2017年以来中国研发中心裁减人员甚至撤销的消息却不断传出,跨国药企从自己的研发部门大包大揽转向与外部合作研发,过往独立的研发机构开始削减投入,加大了与本土药企在研发上的合作力度。例如派格、开拓药业与辉瑞,华领医药与罗氏,再鼎医药与赛诺菲,礼来制药与信达生物都达成过合作开发协议。

首要原因,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较大的临床需求是跨国公司加快本土化研发的重要前提。其次是,本土小型生物公司的灵活性、决策效率与创新动力也是吸引跨国大药企的主要原因。再有,新药研发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在逐年攀升,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的形式,这些风险得以平摊。制药公司在中国支付的科研费用只相当于发达地区的1/4或1/5,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中国大量的患者样本也会让临床试验中样本采集非常便捷,并且统计数据完善。而且,选择本土企业合作,在后续审批、生产、上市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产化”的政策优惠,减少审批流程,缩短药品上市时间。

以辉瑞为例,2016年12月,辉瑞授权苏州派格生物医药开发适合中国患者的糖尿病领域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类药物,由后者负责这类药物在中国的所有研发、临床注册、药品生产等工作。

2018年初,辉瑞将一款肿瘤抗体新药的全球权益授权给了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协议,开拓药业将拥有在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该药的权利。

辉瑞的两次授权相比较,开拓药业的全球相关权益的合作显然更加深入,不仅是一款肿瘤抗体新药,而且拥有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该药的权利。在辉瑞的研发序列中,那些适合中国的疾病谱、具有较大的临床需求、并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产品,会被优先选择与本土创新企业进行合作。

其实抛开外在表象不谈,核心还是跨国药企营销成本较高,一旦大批药品定价下降,就无法承担巨大的推广费用,因此要么外包,要么与国内企业合作成为必由之路!而大批国内企业不甘心只成为一个推广商,所以共同开发,联合开发,共享权益将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新闻来源:药智网

(0)

相关推荐

  • 多家药企董事长、总经理离职

      ▍来源:赛柏蓝综合 药企高层变动依旧频繁,仅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就有6家药企董事长离职 01   6家知名药企董事长变更 近期,医药行业的高管变动依旧频繁.据赛柏蓝不完全梳理,从7月到现在,已经有6 ...

  • 研发人才向本土Biotech汇聚,下一个趋势是什么?

    在资本.人才以及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仅用近十年的时间就跨越了靶向药.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的三个时代,走上西方国家几十年才进入的技术巅峰对决.尤其是过去5年,中国医药创新产业进入快 ...

  • 进口新药开“绿色通道”,临床通过可优先在国内上市

    尽管在药品审评审批体制机制上已经持续改革,但食药监这次放出的"大招"还是让业界有些诧异. 日前,食药监总局发布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决定,拟准许境外未注册或尚未进入临床实验的药品可在 ...

  • 跨国药企拥抱中国本土创新

    7月2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正式启动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该中心采用了跨国药企中首个"三合一"业务模式,集学术合作(跨边界研究).业务拓展及许可.风险投资于一体,致力于将中国创新带入 ...

  • 跨国药企高管转战本土企业,释放哪些信号?

    行业调整下,人事变动不断. 医药行业持续动荡,不仅国内药企高管变动频繁,跨国药企高管转投本土企业也成为一种趋势. 跨国药企高管转战本土 8月3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宣布董莉君为副总经理,同时担任公司执 ...

  • 三轮集采后,跨国药企将目光转向这个领域!

     专栏作者/汤泰萌 生物医药产业深度思考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基层医疗市场当下发生的转变正在生动地诠释这一俗语. 9月4日,制药巨头诺华在苏州2020年中国县域健康大会 ...

  • 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集体大溃败,最短寿命仅6年

    本土药企和跨国药企正面厮杀 3月10日,迪哲医药向上交所提交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至此,阿斯利康的研发团队总算有了一个归宿. 2017年11月,阿斯利康剥离中国的临床前研究业务,随之迪哲医药成立. ...

  • 这家跨国药企巨头的朋友圈,新增了24位国内“顶流”

    文 | 大卫 编 | 锦瑟 罗氏转型之一是用"生态圈"整合更多资源 在中国市场大胆开拓转型,这是罗氏2021年最重要的战略调整. 近日,平安健康.微医.阿里达摩院.圆心科技.1药网 ...

  • 跨国药企的中国市场新策略:牵手第三方,专利药焕发新生机

    文 | 大卫 编 | 锦瑟 百洋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对医药企业的价值巨大 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药企为维护自身的市场优势,选择了不同的战略,跨国药企的选择更加引人关注. ...

  • 5年内递交50个新药申请?这家跨国药企不一般

    2020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之"年度企业贡献奖"授予诺华集团(Novartis).多年来,诺华始终致力于造福更多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 "诺华在中国的根可以追 ...

  • 跨国药企纷纷转战线上,方舟健客如何打造数字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医疗进入了空前的繁荣. 根据某互联网医疗平台财报数据,到2020年末,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量近9千万.如果以某头部互联网平台约5亿用户总数计算,近1/5具有互联网消费习惯的群体已经转 ...

  • 第五批集采后,医药人面临三条路

     专栏作者/沐千寻 在擅长的领域做专业,在喜欢的领域做涉猎. 昨天,第五批集采报价已经落幕,此次集采共有62个品种137个品规被纳入,集采金额达550亿,平均降幅56%,品种数量和金额都创历史最高.虽 ...

  • 又一跨国药企业务架构大调整,侧重点是什么?

    昨日,一份礼来中国内部邮件曝光,内容透露: 1.调整欧唐静团队,将根据辖区内目标医院准入情况,优先保留相应岗位及人员. 2.取消欣百达.希爱力.复泰奥混线销售团队(即CCO混线团队),不过对于原有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