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觉人间无知己,莫忘一生知己曾有书
“书法家出则书法亡。”沈从文如是说。此言极是,书法对于从前的人来说如同拿筷子吃饭,是日常生活,就像现在的人敲键盘,再平常不过。记得在平遥参观票号,那些普通账房先生的一笔字都写得极好,强过如今许多所谓书法家。
英国作家毛姆说“读书是一生的避难所”,台湾作家吴念真说“如果不是因为有阅读和写作,我早已自杀。”所以凡事若专门有个节日来纪念,提醒大家警醒和注意,比如睡眠日之类,总是有点危险了。
于我而言,没有什么能天荒地老,父母再爱子女,也只能陪子女半生,伴侣再情深似海,总有一个要先离开,算来算去,真正不离不弃的,不过就是手边书了。
一个人要能真正理解另外一个人,其实挺困难,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知识结构、心路历程、人生际遇等等都不一样,所谓知己,前世修来,可遇不可求,更何况,曾经的知己最终反目的事还少吗?世间几位知己能白头亦相知?
昨晚一位老友忽然问我:我一直不能理解你为何喜欢讲课?无论讲九型或教练或别的什么课?
如果是个交浅的人,我当然可以长篇大论认真回答:
除了我喜欢分享和传递那些自己受益的好东西,还因为我如此好奇那些未知的学问,而“教是最好的学”,我其实不是喜欢讲课,我只是喜欢学习而已。我是个较真的人,不愿意敷衍自己,任何一门学科,等到你可以登台授课甚至编写教材,大概可以勉强说已真的有所了解了吧?
至于为什么喜欢讲九型和教练?因为这都是通向自我认知的花园小径啊,而我是一个对人性和自我多么好奇的人,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是“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人......
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位朋友为何要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朋友说因为喜欢跟心理咨询师聊天,喜欢探究内在世界运作,而如果想要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圈子里,每天拥有这样专业深度的心理交流,自己成立一个心理咨询的平台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朋友说的时候,完全相信我能懂得,而我也真的完全明白这样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我觉得累,因为问我的人并不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而是相识十年以上的老友,是曾以为可以阅读灵魂的人,我回复了七个字:
始信人间无知己。
这不是抱怨或责难,是平静接受,人到中年,早已明白不能期待另外一个人百分百了解你——这是很奢侈的事情。
但是我常常觉得古人写下的一些字句,彷佛是从我心里流出,在那些捧卷阅读的瞬间,我被理解了,那是非常美好的时刻,所谓“心心相印”不过就是如此,知己不一定在身边,不一定在现实中,他们藏在一本本或厚或薄的书册里,静等你去开始一段浪漫邂逅。
若心中有爱,天天都是情人节,说过的话就是情话,发过的信息就是情书。喜欢读书,日日都是读书日。
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叹说“我这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了骨肉亲”,如果某一刻你觉得人间无知己,不要忘记:一生知己曾有书。
2019.4.23读书日,沪上柔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