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特征的孩子很难应对?你需要这样做
主播:Bobo
家长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只注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忽视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本书作者、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认为,针对3-6岁不同特征的孩子,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去应对,父母便能更好地和孩子形成更融洽的亲子关系。
这次,我们来看看面对以下特征的孩子时,具体应该怎么做,他们分别是:“我要我要”型、“挑食”型和“做事要奖励”型。
①
『“我要我要”型』
“妈妈,我要这个糖!我没吃过这种糖……”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孩子说“不”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儿。
通常,大人拒绝的理由是物品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无益、浪费钱。但这样的理由并不能说服孩子,这就是让家长们头疼的地方。所以知道孩子想什么再对症下药很重要。
001 给物品“找意义”。孩子想买东西一般是出于对物品的好奇,比如糖果好不好吃、玩具好不好玩,如果我们直接给予否定,会让孩子觉得没有说服力。若换成给物品“找意义”,并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来解释通常会奏效——“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买健康的食品,糖果是在特殊场合下吃的,比如婚礼或大型节假日。”
002 延迟满足。如果孩子因以上所述变得吵闹或者大发脾气怎么办?除了坚定地拒绝,还可以延迟满足:“哎呀,这个糖果盒真漂亮啊!我知道你很想吃里面的糖果,等圣诞节到了我把它当做礼物送给你好吗?”
003 选择“我说了算”的环境。如果决策权总是由我们来掌控,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挫败感。反之,如果能坚持给予孩子适当的决策权的话,他们会感到更有尊严,变得更加自信。例如带孩子去水果店、书店等地方,东西不太贵又利于他们的成长,可以让他们自主购物。
②
『“挑食”型』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为了让孩子吃饭而去恳求、威胁也不是办法。
专家指出,孩子挑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小给孩子添加的食物不够全面,从而养成了只接受一部分食物的习惯。虽然孩子过去的习惯我们不太可能改变,但是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应对挑食的问题:
001 避免以偏概全。有些食物,孩子以前吃,但是对各种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就不肯吃了。比如鱼,如果问原因,他很可能会说“鱼是给猫咪吃的,不是给人吃的。”询问孩子挑食的原因并做好解释,例如告诉孩子哪些是保护动物,哪些是家禽,哪些食物人和动物都可以吃。让孩子收获更全面的知识,能避免孩子以偏概全。
002 不灌输“负面”思想。研究表明,挑食的父母往往也会养育出相似习惯的孩子。假如妈妈不喜欢吃鱼,并经常把“鱼很臭”挂在嘴边,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吃饭的喜恶,说不喜欢吃。这是因为父母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
003 让孩子亲身体验。可以请他“帮个小忙”,先挑选其最喜欢的形状模型,然后把不爱吃的食物切成对应的形状;又或者一起包饺子“变魔术”,把饺子变成个“月亮”……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食物制作的过程上,并期待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食欲大增,愉快地接受不喜欢的食物。
③
『“做事要奖励”型』
“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服,但承诺穿好后给他喝酸奶,他就会妥协……”奖励似乎是万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断承诺,孩子也会不断要求。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既不用给孩子奖励,又能使孩子听话呢?有三个步骤:
001 关注孩子的状态。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可以结合他的状态对他进行鼓励和支持:“我看你和大家玩得很开心哦,都快忘了我也在了,这种感觉一定很不错吧?”
002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当我们看到孩子参与的活动快接近尾声时,可以先试着问孩子对自己的作品的看法:“你觉得你画得怎么样?”或“你喜欢你搭的城堡吗?”然后帮助孩子认可自己:“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动手能力很强呀?”
003 对作品进行针对性地夸赞。如果孩子向我们展示他的作品,比如他制作的泥塑,你可以告诉他,你非常欣赏这个泥塑的哪些方面,例如颜色和设计,眼睛部位的处理,等等。这样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哪里做得更好,越来越自信。
总结一下,无论孩子是哪一种类型,要想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首先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其次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而非一味地纵容、威胁或奖励。这样既能做到不伤害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能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